傳統七夕的美食文化 90%的人都不知道(組圖)

發表:2020-08-24 10:3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2個留言 列印 特大

七夕 乞巧節 牛郎 織女
傳統七夕的美食文化,90%的人都不知道。(圖片來源:Adobe Stock)

中國美食文化源遠流長,每一個傳統節日都有專屬食物,七夕也不例外。黃曆七月初七,是中國最具浪漫色彩的傳統節日——七夕節,又稱「乞巧節」。七夕節的飲食風俗,各地不盡相同,一般都稱其為吃巧食,其中多餃子、麵條、油果子、餛飩等為此節日的食物。

七夕乞巧的應節食品,以巧果最為出名。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極多,主要的材料是油、麵、糖、蜜。

七夕當晚還要在月下擺上供桌,置茶酒果品和香爐,對月祭拜牛郎織女。也有女子為男子製作巧果,一來顯示自己的心靈手巧,二來表明自己的心意。

除了吃「巧果」,還會吃一些具有靈巧、吉祥含義的食品。例如:

吃巧芽麵:做巧芽麵用的豆芽,要提前7天生髮,待豆芽長至兩三厘米長,便可做手擀麵。

吃雞:傳說牛郎織女每年只有在七夕才得以鵲橋相會,而當雄雞報曉時,他們就不得不分開了。古時人們為祈禱有情人永不分離,七月七日家家都要殺一隻雞,天亮之時公雞就不會報曉了。

吃「花瓜」:七夕可是巧婦們大展身手的好機會,把瓜果雕刻成各種奇珍異獸。

吃五子:五子就是桂圓、紅棗、榛子、花生、瓜子,寓意多子多福。

吃餃子:七夕閨蜜們一起包餃子,把一枚銅錢、一根針和一個紅棗分別包到3個水餃裡,乞巧後她們聚在一起吃水餃,傳說吃到錢的有福,吃到針的手巧,吃到棗的早婚。

中國的每一個傳統節日都有專屬食物,七夕也不例外。
中國的每一個傳統節日都有專屬食物,七夕也不例外。(圖片來源:Adobe Stock)

吃江米條:江米條是一道漢族小吃,食用它屬於老南京人的七夕風俗。

吃綠豆芽:在廣州,姑娘們會用綠豆芽來拜神,稱為「拜仙禾」和「拜神菜」。

吃蜜:蜜在象徵著夫妻甜蜜的生活,而蜜蜂建造的六邊形蜂窩屬於巧奪天工的設計,因此也有七夕吃蜜的風俗。

吃餅:魏朝流行於七月七日設湯餅。唐朝的節日食品包括七月七日進斫餅,並訂七月七日為曬書節,三省六部以下,各賜金若干,以備宴席之用,稱為「曬書會」。

吃素麵:在日本,七夕傳統食物是素麵。素麵,據說是從中國傳來的「索餅」(指麵條)演變而成,也可看作是銀河或織女的紡織線。

七夕也是適宜配藥的日子。據說一種以松柏為藥材的秘方,這種神奇的藥丸以七月七日的露水調配合成,服一丸可延長十年的壽命,服二丸可延二十年。此外,還有餌松實、服柏子、折荷葉等,均號稱為長生不老的仙藥。比較實用的藥方有曬槐汁治痔、煎苦瓜治眼、摘瓜蒂治下痢等等不一而足。其功效如何,就只有試過的人才知道。

時至今日,七夕仍是一個富有浪漫色彩傳統節日。但不少習俗活動已弱化或消失,惟有牛郎織女的傳說,一直流傳民間。



責任編輯:肖品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