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東尼專欄】「馬一角」無畫處皆成妙境(圖)

作者:戴東尼 發表:2020-05-23 09:3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1個留言 列印 特大

【戴東尼專欄】「馬一角」無畫處皆成妙境
馬遠《寒江獨釣圖》(圖片來源:公有領域 維基百科)

留白是一種辯證的思想,老子提出「知白守黑」的理論,運用在山水畫中,便是翰墨與留白相融合。南北朝顧愷之在《畫雲臺山記》提出留白之說,其代表作《洛神賦圖》更運用大量留白來增加韻味。宋代,是運用畫面留白的鼎盛時期,馬遠便是其中的代表者,他善於運用留白,以表現省略的雲霧變化來增強畫面的空間感,以簡勝繁,「無畫處皆成妙景」。

馬遠是南宋時期享有盛譽的畫家,與李唐、劉松年、夏圭並稱為「南宋四家」。他藝術底蘊深厚,精於山水畫作,所作用筆精煉,線條蒼勁有力,設色清潤,形成了自己獨有的繪畫風格。由於朝代變故,後金攻佔汴梁,北宋滅亡。南宋建立後,馬遠遷家江南,成為宋光宗、寧宗兩朝的宮廷畫師,其畫作多以江南景色為題,表現了南方的風土人情。他更是改變了五代以及北宋以來全景式構圖的畫法,利用景物的一角來表現廣大的空間,也以此寄託山河破碎之情,後世將其稱為「馬一角」,

作為中國畫的一種表現形式,留白在中國山水畫中是畫面構成的主要部分,是以一種以無實際物相的方式去表達畫面中意境的方法,以無相表達意象。簡而言之:「言有盡而意無窮。」,「境生於像外」。白是紙本來的顏色,可表現雲霧之感、水之浩瀚、天空之闊,用觀者對畫中的白產生各種遐想,來增加畫作的空間感。同時,留白也是一種虛實變化的表現,以畫面背景之虛,襯托出筆墨之實。所以說,留白最巧妙之處就是畫面上出現一大片的空白,但是又不會顯得突兀不自然,反而整幅畫更具有畫面感,同時也使畫的意境更加悠長深遠。

【戴東尼專欄】「馬一角」無畫處皆成妙境
馬遠《寒江獨釣圖》(局部)(圖片來源:公有領域 維基百科)

宋代馬遠所創的山水畫《寒江獨釣圖》是對留白最好的解釋。

這幅畫取唐人詩意——「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在藝術表現上,此畫取平遠布局。在清冷靜寂的湖面上,一葉扁舟,舟上坐一老翁正在俯身垂釣。船邊四周除了寥寥幾筆的微波之外,幾乎全為空白。然而,就是這片空白表現出了煙波浩渺的江水和極強的空間感。「寒江獨釣」,馬遠鍾情的就是這一個獨字,一個人,一葉扁舟,一個魚竿,之後就什麼都沒有了,這襯托了江上的寒意蕭瑟,從而更加突出了漁翁專心於垂釣的神情,也為讀畫者提供了一種渺遠的意境和廣闊的想像餘地。

一派寒氣,使此畫凝重而又有生氣,充滿了靜寂蕭寒之意。這種詩—般耐人尋味的境界,在藝術虛與實相對,是畫家的心靈與自然結合的產物。這樣的空白裡,沒有喧鬧,沒有世事紛爭,這種空白使人變得淡泊,安靜。一種耐人尋味的意趣之感不言而喻,或空疏寂靜,或蕭條淡泊,給你足夠的想像空間。兩種對立且極致的顏色,卻又可以如此融洽地融合在一起,相互映襯,更是凸顯畫師的意境。

【戴東尼專欄】「馬一角」無畫處皆成妙境
馬遠《對月圖》(圖片來源:公有領域 維基百科)

中國畫裡的「留白」,形式上是將不著墨的空白襯托成美好的境地,其實就是畫家心靈的描繪,孤寂沉靜,所有的外在物質都不再縈繞於懷,而沉浸在這江天一色的空白裡,天人合一,與大自然融為一體,這就是中國畫所特有的表現形式。

「留白」運用在生活中是一種處事的智慧,是一種淡定的對待生活的態度,是一種生活的方式。古人說「凡事留不盡之意則機圓,凡物留不盡之意則用裕,凡情留不盡之意則味深,凡言留不盡之意則致遠,凡興留不盡之意則趣多,凡才留不盡之意則神滿。」人生所謂的的目標一個接一個,好像永遠不完,重重的壓力讓人總在忙於奔跑。疲憊的心靈需要一段留白,保持一顆清淨之心,需要紛擾紅塵裡的淡定,一張一弛,退去浮躁才能游刃有餘。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