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東坡爲何仰慕吳國賢人季札?(圖)

作者:雲中君 發表:2019-12-23 07:3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以〈後赤壁賦〉為文本,描繪蘇東坡與二友人復遊赤壁、登絕壁等情節的明代畫本。
以《後赤壁賦》為文本,描繪蘇東坡與二友人復遊赤壁、登絕壁等情節的明代文徵明畫本。(圖片來源:台灣故宮博物院)

孔子在《論語》中說:「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意思是說,看到有德行、有才能的人就向他學習,希望能在其中和他看齊;見到沒有德行的人就要在內心反省自我的缺點。北宋大文豪蘇東坡飽讀經書,閲覽萬卷,其中最讓他仰慕的古人卻是吳國賢人季札。這是見賢思齊的典範,蘇東坡爲什麽仰慕季札呢?

尊崇季札言行 生前讓其子在荒島備棺修墳

被朝廷流放到海南島之後,蘇東坡寫信給好友王古,有一段文字非常有趣。大意是:我臨近暮年,貶謫到這樣蠻荒偏遠的地方,基本上不再有生還的希望。今年春天與長子蘇邁訣別,已交代後事。如今我到了海南,首先,做一副棺材,其次,修一座墳墓。我已寫信給兒子們,要是我死在海外,就葬在海外。這樣做也符合吳國賢人季札「死在異鄉即葬在異鄉」(季札將長子葬在齊國的嬴、博兩地之間)的理念。既然父親可以這樣葬子,難道兒子不可以這樣葬父嗎?

生前不攜帶家眷出遠門,死後不護送棺材回故鄉,這也是東坡居士的家風。如此說來,蘇東坡已經做好了充分的思想準備,倘若他死在海南,就葬在海南。達觀的人真是什麼都放得下、想得開啊!連自己的身後事也要效仿季札的行爲,可見蘇大學士仰慕季札到什麽程度!

名傳千古 王叔季札三次謙讓王位

春秋末年,諸侯爭霸,長期混戰不已。位於東南的吳國傳到國王壽夢時,國勢漸強,始遣外交使者交通中原諸侯。壽夢當時有四個兒子,長子名諸樊,次子名余祭,三子名余昧,幼子名季札。

季札仁柔而有才學,兄弟間友悌相愛。壽夢臨死前,欲立季札為王位繼承人,季札謙讓「不可」,乃立長子諸樊。兄弟並約定:諸樊死,由弟余祭繼承王位。余祭死,由弟余昧襲承,以後依次再傳四弟季札承襲為止。這是以兄死弟繼的方式傳位,也是遵照先王壽夢的遺命而行。這是季札第一次讓國。

季札的大哥諸樊在位時,季札因讓國封於延陵(今江蘇常州市),人稱「延陵季子」。後又封延州來(今安徽鳳臺縣),又稱延州來季子。二哥余祭在位時,季札以其博學善辯的才幹作為外交使臣,出使於齊、魯、鄭、衛、晉諸國。目見耳聞到各國君臣、父子、兄弟間的爭權奪利及其盛衰情況,不勝感慨,同時也增廣了他的見識。

二哥余祭死,三哥余昧在位四年後,亦死。余昧遵先人的遺言,欲把王位傳授給弟弟季札,季札仍推辭逃位不受。吳貴族商議乃稱:「先王有命,兄卒弟代立,必致季子。季子今逃位,則王余昧後立。今卒,其子當代。」於是立余昧子僚為王,是吳王僚。這是季札的第二次讓位。

時諸樊之子公子光,不服王僚襲位。他常說:「吾父兄弟四子,當傳至季子。季子即不受國,光父先立。即不傳季子,光當立。」乃廣結門客,陰養死士,命刺客專諸在王僚赴宴時,用藏在魚腹中的短劍刺殺王僚。公子光即位,此即吳國歷史上有名的吳王闔閭,即是被越王勾踐消滅的吳國末代國王吳王夫差的父親。舊戲曲中有《刺王僚》、《魚腸劍》即敘說此事。

季札出使回國,知道政變的情況,承認了既成事實。他說:「苟先君無廢祀,民人無廢主,社稷有奉,乃吾君也。吾敢誰怨乎?哀死事生,以待天命。非我生亂,立者從之,先人之道也。」於是哀哭報命於王僚墓前,並等待闔閭新的任命。這是季札第三次的讓位。

以上所記具載於《史記.吳太伯世家》。司馬遷評曰:「延陵季子之仁心,慕義無窮,見微而知清濁。嗚呼!又何其閎覽博物君子也。」太史公以為季札讓位有仁心,見微細處而知國家盛衰。稱讚他是一個了不起的「賢者」。

蘇東坡作《季子讚》,稱讚道:「泰伯之德(開創吳國的始祖),鐘于先生。棄國如遺,委蛇而行,坐闊春秋,幾五之二,古之真人,有化無死。」他把季札讓位上聯到周太王時,泰伯讓位於弟季歷之故事,稱讚他有讓國的遺風。其思想達到了古時真人有化無死的境界了。

蘇東坡夢中授字緬懷先賢

湘山逸人毛文仲是蘇東坡的舊友,他有一個兒子,對蘇東坡很仰慕,成年後,毛文仲為兒子改名為「在庭」,但還要為他取字。

古時,男子20歲成年後,在社會上與別人交往時,需要使用字,以示相互尊重。因為名字只供長輩、恩師或自稱。名與字,或為互補,或是相似。毛在庭應該取什麼字呢?

這天晚上,毛在庭夢到蘇東坡授他二字「季子」,作為他的字。毛在庭醒來後格外興奮,高興得廢寢忘食,還把這兩字拿去請教僧人惠洪。而毛在庭成年之時,蘇東坡已經去世十多年了。

有賓客不理解,於是問僧人德洪:「為在庭,取字『季子』,是什麼意思呢?」

德洪回答:「世人不知那是怎麼回事,只有我一個人知道。」他說,蘇東坡非常喜愛西漢,尤其推崇賈誼、蘇武二人。不僅喜愛他們的文風,也愛他們身為人臣的氣節。

賈誼是漢朝時梁懷王劉揖的太傅。劉揖是漢文帝最小的皇子,很受文帝寵愛。漢文帝十一年(公元前169年),賈誼隨梁懷王入朝朝見,懷王不幸墜馬身亡。賈誼認為自己身為太傅,卻沒有盡好責任,為此深深自責,終日哭泣,於隔年憂鬱而終。

而蘇武於天漢元年(公元前100年),奉漢武帝之命出使匈奴,卻被匈奴扣留。匈奴貴族多次勸降,都沒有成功,就將他放逐到北海(今貝加爾湖)牧羊。蘇武留居匈奴十九年,歷盡艱辛,仍持節不屈,不辱使命。直到始元六年(前81年),才被匈奴釋放,返回大漢。

蘇東坡認為,雖然這些賢士的氣節,各有不同,但都是向吳國季子(季札)所學。春秋時期,季子出使魯國,途徑徐國。徐公宴請季子,席間看中了他身上的佩劍。季子心想完成出使任務後,要把這柄劍送給徐公,但返程途中即得知徐公去世的消息。於是季子來到他的墳墓前,將佩劍掛在墓旁的樹上才離去。季子不因徐公已死,就違背贈劍的初心。

從春秋至漢朝,時間跨越了數百年,但季子「不欺心」的風采未嘗不「在」漢「庭」?德洪解釋,或許因此,蘇東坡為毛在庭取字「季子」。

參考資料:

1.《蘇軾全集》卷九十四◎讚三十七首【延州來季子讚(並引)】

2.《史記・吳太伯世家》

3.中華書局《大名人小故事:人生智者蘇東坡》



来源:看中國專欄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