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移民聯盟」舉辦的信息發布會,左二為移民政策高級主任卡紅。(圖片來源:大紀元/施萍)
【看中国2019年7月30日讯】自從去年十月國土安全部出臺新的「公共負擔」(Public Charge)定義草案後,寒蟬效應顯著,非公民美國人中每7個成年人中就有1人退出公共福利體系;其中亞裔社區更甚於其它族裔。
在昨天「紐約移民聯盟」(New York Immigration Coalition)舉辦的信息發布會上,各移民社區組織想告慰移民家庭:到目前為止新政策還沒有出臺,仍處於研究考察當中;而且即使新政策出籠,也不會追究現在的公共福利使用情況,所以有資格的移民不用慌張,可以照常申請福利。
該組織移民政策高級主任卡紅(Caludia Calhoon)援引美國移民局代理局長的近期採訪表示,最終版本的新規定或將於今年9月份宣布。
在紐約州的非公民移民中,有70萬人享受白卡或者兒童醫療保險CHIP;5.4萬婦女享受「母嬰營養補助」(WIC);31萬人領取糧食券(SNAP);14萬人申請了「家庭能源補助計劃」(HEAP);還有6萬非公民接受公共資助(PA),包括臨時家庭補助TANF和安全網資助SNA;另有6萬移民接受其他的資助如「社會安全收入補助」(SSI)以及SSP等;還有將近100萬公校學生享受免費午餐等福利。
根據以上數據,不算資料中沒有統計的住在廉價公房中的非公民移民人數,也不算公校中的非公民孩子的午餐補助,同時該數據沒有統計同時領取幾項福利的人數,故按照不同的人領取不同的福利項目來計算的話,紐約州非公民移民享受社會各級公共福利待遇的比例為非公民總數的60%。換句話說,有六成的非公民在享受各級公共福利。
在去年的新條例草案出臺後,全國每7個成人移民中就有一個退出了公共福利體系。亞裔社區的這個退出的數字比其他族裔還要高出8%。
華策會機會中心主任鄧淑萍(Shuping Deng)說,他們服務的華人社區經常有人詢問這樣的問題,比如自己拿綠卡,同時是白卡受益人,或者他(她)的孩子領兒童醫療保險福利,對他們今後的移民身份有沒有影響等。「人們普遍擔心領取公共福利會導致他們不能待在美國了」,她說,「所以讓他們知道各種信息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向大家介紹「公共負擔」小常識與聯邦計劃的變動:
何為「公共負擔」?
公共負擔是移民官員使用的術語,是指那些主要依靠政府補助來維持日常生活所需的人。
現在的標準:
考察是否領取政府的「現金」補助項目,包括針對貧困家庭的臨時資助以及政府支付的長期養老院護理等。
可能通過的新標準:
(1)定義擴大,從原來的「主要依賴」變成「任何時候可能收到一個或者多個公共福利」;
(2)擴大檢查福利項目:增加白卡、糧食券、住房補助以及紅藍卡D部分(處方藥);
(3)擴大評估時間,增加簽證和續簽的時候;(若被認定構成公共負擔,申請綠卡或簽證/續簽時,將有可能被拒)
(4)在平衡評估中降低經濟擔保人的份量。
「公共負擔」和移民身份的關係:
你領取公共福利「可能」會影響你的移民身份,但不會「自動」把領取福利和「公共負擔」聯繫起來。
何時/何人被評估是否是「公共負擔」?
申請綠卡的時候/已獲綠卡但是在國外居住6個月並還想回美的人/非移民簽證想長期待在美國而換簽證時(如學生、遊客或臨時工作者)/想進入美國的外國人。
不受「公共負擔」影響的人:
(1)難民和政治庇護身份;
(2)人口販賣受害人(T簽證);
(3)家暴或者其他重大犯罪受害人(U簽證);
(4)特殊少年移民(SIJS);
(5)某些其他移民(比如人道主義簽證);
(6)已經成為美國公民的人;
(7)正在申請公民的人。
如果你對「公共負擔」有疑問或者有正在申請的案子,請諮詢「新美國人辦公室」的熱線:800-566-7636,多語言服務,且免費,並可匿名。
責任編輯:wendy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