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音樂家為何預言天下將大亂?(圖)


天下
古人聽聞曲調就能預知國家興亡。(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中國音樂不僅歷史悠久,還蘊藏著天地運行的規律。古代有很多音樂家只聽曲調,就能夠預測將要發生的事情、預知國家的興亡。那樂曲中究竟藏有什麼奧秘,而這些音樂家又是如何解開音樂,預知未來的呢?

音樂家萬寶常預言:天下將大亂

隋朝的音樂家萬寶常,從小就有音樂的天分。有一次遇神仙點化,傳授他即將失傳的八音演奏法,還把歷朝歷代的音樂都教給他,並糾正各種樂曲中的錯誤。萬寶常因得到仙人的傳授,從此便精通了人間所有的音樂。

《隋書・萬寶常傳》中記載:在隋文帝開皇初年,沛國公鄭譯修訂了宮廷中的樂譜和有關音樂禮儀的制度,文帝召見寶常,問他鄭譯修訂的音樂行不行。寶常說:「這是亡國之音,可不是陛下您該聽的聲調啊!」並極力反對使用這種音樂。文帝就下詔讓寶常創作新樂曲,但新樂曲典雅平淡,當時的人都不愛聽。

萬寶常曾聽大常寺演奏的樂曲,聽完之後,流淚哭泣。人們問他為什麼哭,寶常說:「這樂聲淫厲而悲哀,預示著天下不久將自相殘殺,並且人也要差不多被殺光。」當時正是隋朝的全盛時期,人們對寶常說的這番話都不以為然。到了隋煬帝大業十四年,禍亂四起,果然驗證了萬寶常的話。

樂工預言:隋煬帝一去不返

《通典》記載,隋煬帝巡遊江都時,樂工王令言的兒子自宮內回家來,在戶外用琵琶彈《安公子》這首曲調。王令言聽後臉色驟變,內心驚恐,趕緊告誡兒子:「你不要隨駕去江都了。這支曲子沒有宮聲,宮代表君主,皇上肯定回不來了。」後來隋煬帝果真在江都被殺。

寧王預知:有亂臣作亂

《唐語林》記載:唐朝開元末年,西涼府都督進獻了新曲,唐玄宗便招待諸王欣賞。曲子結束後,大家都紛紛稱賀,但只有唐玄宗的大哥寧王默然不語。

玄宗詢問緣故,寧王說:「這首曲調雖然優美,但是臣聽說,一支樂曲從宮音開始,商音結束,中間由角、征、羽諸音組成,頭、尾都要呼應宮、商。這首樂曲開頭就離開宮調,中間也很少用征音,而商調用得雜亂,並有增強之勢。臣還聽說,五音中,宮代表君王,商代表臣下,宮調不強盛則君王勢力微弱,商調過強則臣下有作亂犯上的徵兆。事情現形在音律之中,散播在歌聲裡,終有一天會應驗在人事上。臣惶恐有一天會有亂臣作亂逼上,陛下恐有流離之難,盡預言在這首曲子中了啊!」

精通音律的玄宗聽後沉默不語。不久後,果然安史之亂爆發,證實了寧王所言。

文天祥聽《阿刺來》:南人不復興矣!

《至正直記》記載:元朝十五年(1278年),南宋兵敗,丞相文天祥被元軍押解進京。當時,蒙古軍隊打了勝仗,大家高興地在一起唱著《阿剌來》。文天祥聽到這首歌,心中大吃一驚,便問蒙古軍官:「這首歌曲來自何方?」軍官說:「這首歌起源於朔方,是我朝之歌!」文天祥聽後,嘆道:「這正是黃鐘之音,南人再也不會復興了。」

黃鐘為宮音,代表君王。文天祥聽到蒙古軍人的歌聲猶如黃鐘,因此感嘆南宋國運就此滅亡。

《樂記》:「治世之音安以樂,其政和。亂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國之音哀以思,其民困。聲音之道,與政通矣。宮為君,商為臣,角為民,征為事,羽為物,五者不亂,則無怗懘之音矣。宮亂則荒,其君驕。商亂則陂,其官壞。角亂則憂,其民怨。征亂則哀,其事勤。羽亂則危,其財匱。五者皆亂,迭相陵,謂之慢。如此,則國之滅亡無日矣。

五音對應五行,與大自然萬事萬物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古代音樂家根據五音的變化,聽其聲是不是五音和諧,順應天地運行,就能預測一個國家的興衰存亡。《樂記》中也說,一個國家的政治狀態,你只要看這個國家的音樂就可以知道。可見得音樂對社會是有非常大的影響。



責任編輯:唐詩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