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勃的「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果真如閻伯璵所說,成為千古傳唱的名句了。(圖片來源:國立故宮博物院)
王勃、字子安,初唐四傑之一,少年時就以聰慧為人所稱道。《舊唐書》說他六歲就能做文章,構思無停滯,才情英邁。以這樣的才情,當時很多人都以為他一生必定富貴顯達,只有裴行儉不這樣看。裴行儉有知人之鑑,他對初唐四傑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都不看好。
英才王勃無運享福
《舊唐書・王勃傳》說:「士之致遠,先器識而後文藝。勃等雖有文才,而浮躁淺露,豈享爵祿之器耶!楊子沉靜,應至令長,余得令終為幸。」
後來的事實也印證了裴行儉的看法是對的。王勃最初受到沛王李賢的禮遇,可是,因為寫了一篇遊戲性質的《檄英王鬥雞文》,被唐高宗認為是挑撥李賢兄弟間的關係,大怒之下將他驅逐出沛王府,派到虢州做了一個參軍。
在虢州的王勃也沒有閒下來,有一個叫曹達的官奴犯了法,王勃先是將他藏了起來,後來又怕被人知道,就殺害了曹達。但紙終究包不住火,東窗事發的王勃被判了死刑,幸虧遇到朝廷大赦,才死裡逃生。他的父親王福畤時為雍州司戶參軍,因為王勃這事,被貶到交趾做官。上元二年,王勃前往交趾省父,在渡南海時,墮水驚嚇而卒,時年二十八。一個才子的遭遇,著實令人為之嘆息。
王勃執筆不辭驚四座
王勃的《滕王閣序》就是在他前往交趾看望父親經過南昌時所作。其時適逢南昌都督閻伯璵在滕王閣大宴賓客,王勃有幸參加了這次盛會。在宴會上,閻伯璵安排了一場作文活動,寫一篇關於滕王閣的序文,其本意是要讓他的女婿孟學士出場,藉此機會誇耀文采的。此前,孟學士已經構思寫好文章,就等時間一到,展示才華了。
閻伯璵假意推讓,拿出紙筆遍請客人作文,可是,到場賓客都知道閻伯璵的意思,一個也沒有應聲。到王勃這裡時,才氣橫溢的王勃一點也沒有推辭,拿起筆來就寫。
這下閻伯璵不高興了,藉故離席了,吩咐手下人隨時把王勃所寫傳給他,估計,王勃要是寫不好,夠喝一壺的。對於這段精彩的故事,歐陽修《新唐書・藝文志》,王定保《唐摭言》都作了生動的描述。
《新唐書・藝文志》的記載為:「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閣,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紙筆遍請客,莫敢當,至勃,泛然不辭。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輒報。一再報,語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請遂成文,極歡罷。」可見當時王勃年輕氣盛,才華橫溢,揮毫潑墨,語驚四座的情景。
《唐摭言》的記載為:王勃《滕王閣序》,時年十四。都督閻公不之信,勃雖在坐,而閻公意屬子婿孟學士者為之,已宿構矣。及以紙筆巡讓賓客,勃不辭讓。公大怒,拂衣而起。專令人伺其下筆。第一報云:「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公曰:「亦是老生常談。」又報云:「星分翼軫,地接衡廬。」公聞之,沉吟不語。又云:「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公矍然而起曰「此真天才,當垂不朽矣。」遂亟請宴所,極歡而散。
千古名句中的「落霞」遭誤解
王勃的「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果真如閻伯璵所說,成為千古傳唱的名句了。彩霞自上而下,孤鶩自下而上,好似齊飛。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渾然一色。句式上下句相對,而且在一句中又自成對偶,形成「當句對」的特點。看,有多美,景美,句更美,真是美的不要不要的。
可是,令許多人不知的是,這句千古名句,卻一直被人們誤解。有人考證,王勃筆下的「落霞」並不是美麗的彩霞,只是一種小小的飛蛾而已。最先發現這個誤解的是宋代的吳曾,他在所著《能改齋漫錄》中專門有「辨霞鶩」篇。
「落霞非雲霞之霞,蓋南昌秋間有一種飛蛾,若今所在麥蛾是也。當七八月間,皆紛紛墜於江中,不究所自來,江魚每食之,土人謂之霞,故勃取以配鶩耳。」
吳曾在這裡說的很清楚,落霞不是雲霞的霞,是南昌當地的一種叫麥蛾的昆蟲,一到七八月間就墜落到贛江當中,成為江魚、鶩的食物。
另,宋代的余元德也說「落霞」就是飛蛾。
「王勃《滕王閣序》『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世率以為警聯。然落霞者,飛蛾也,即非雲霞之霞,土人呼為霞蛾。至若鶩者,野鴨也。野鴨飛逐蛾蟲,所以齊飛也。」
看了吳曾、余元德對「落霞」的解釋後,大家是不是突然覺得千古名句原來不那麼美了呢?
按此,「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就是一幅一個孤單的野鴨子在長天一色秋水上追捕零星散落飛蛾的畫面,從而引起一靜一動的絕美畫面。
在日本遣唐使的抄本中,這句是「落霞與孤霧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日本人將「鶩」抄為「霧」,就真的不美了,天上的霞是怎麼也不會落到有霧的江中吧。
責任編輯:隅心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