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鳴】空心泡沫:香港經濟2017(組圖)

作者:蠻族勇士 發表:2018-01-18 11:25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1個留言 列印 特大

香港已成為一座產業空心化的城市
香港已成為一座產業空心化的城市(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看中國2018年1月18日訊】這篇文章要為大家講述一個正走向沒落的香港,一個毫無希望和未來的香港。

首先,我們來建立一個基礎概念:香港曾經擁有非常強大的製造業。1985年,香港201萬總就業人數里,有85萬的製造業工人,佔比高達42%。1980年代也是香港製造業最輝煌的時期,擁有完備的紡織、鐘錶、塑膠和電子產業鏈,當時香港能夠名列亞洲「四小龍」之首,不是靠金融地產吹出來的,而是建立在當時香港紮紮實實的實業基礎之上。在這一年,一個熟練的香港技術工人的平均月薪為3450元,而銀行業從業人員的平均月薪也只不過4140元,相差也並不算大。香港人民站在踏踏實實的實業基礎上,充實而忙碌,驕傲且幸福,於是他們創造出了引領整個亞洲的時尚文化。追逐香港明星,成為70年代出生的亞洲人民的普遍記憶。

香港居民就業狀況一覽表
香港居民就業狀況一覽表(備註:本表中的總就業人數,扣除三大類的合計數據,
剩下的就是公共服務人員,也就是吃財政飯的公務人員。2017年的數據為51萬。作者製表)

然而自此之後,香港開始拋棄實業。香港開始將製造業整體遷移到大陸,並關閉香港境內的研發和銷售基地。這種事仔細想來還真是奇怪。比如說,大量的臺灣企業同樣也會來大陸開廠,但是它們只是將最基礎的、最耗費人工的裝配部分搬到了大陸而已,核心零部件的生產,技術研發以及銷售部門,依然留在了臺灣。然而香港不是。香港拋棄製造業拋棄得極為乾脆,手裡一點家底都不留。在香港市民眼中,製造業這種東西太低級了,他們要炒樓,要玩金融,要高大上,要世界金融中心,要超越紐約和倫敦。於是,到2000年,香港製造產業工人數量下降到34萬,佔當年度321萬總就業人數的比值,下降到了11%。製造產業工人的佔比,從巔峰時期的42%下降到微不足道的11%,香港只花了15年時間。在工資待遇上,2000年香港製造產業工人的平均月薪為9960元港幣,遠低於銀行業平均14950元的月薪,當然更沒法與房地產開發業15200元的平均月薪相提並論。

不過這還沒有結束,新世紀之後的香港繼續堅定的拋棄製造業。產業升級?精細化生產?智能製造?不好意思,香港人對這些東西一丁點兒的興趣都沒有。他們只對所謂的金融地產感興趣,只對豪門恩怨和娛樂八卦感興趣。於是,到2017年9月底,香港製造產業工人數量下降到可憐的11萬,佔全部384萬就業人員的比值只剩下3%。到這一刻,香港本土的製造業只剩下一丁點的服裝、中藥和珠寶而已,已經沒有產業鏈可言了。即便直接說香港的本土製造業已經消亡,也算不上誇張了。

然而,在香港製造業消亡的同時,香港市民寄予重望的所謂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也並沒有真正建立起來。香港股市並沒有能夠吸納整個亞洲的優質企業,除了紅帽子的大陸國企之外,充其量也就是在中國大陸畸形的上市審查制度之下,那些個不堪審查的私企跑過來上市罷了。2000年的時候,港交所的內地企業股票交易量只佔總交易量的10%;到2017年,這個比值已經超過70%。港交所看起來就像是上交所的香港分所。這裡順帶吐一下槽,港交所的管理水平和效率也不比中國的滬深交易所好多少,在官僚主義、無心進取和懶政問題上,港交所跟大陸如出一轍。港交所死抱著90年代的那點英國金融法規的底子不放,一點「與時俱進」的意識都沒有。至於進出香港的國際資金,此前是借道香港來大陸淘金,現在則是借道香港出逃,基本上沒有資金會在香港停留。在拋棄了實業之後,香港的已經沒有了可以留住資金的載體。

正因為這樣的原因,香港的金融行業發展很快就到達了天花板。2005年到2010年的5年時間裏,香港金融保險業從業人員從14.6萬上升到21.7萬,增加了7.1萬人,年均增加1.42萬人。但是從2010年到2017年的7年時間裏,香港金融保險業從業人員只不過增加到了25.8萬,增量只有4.1萬,年均僅增加5860人。至於地產行業的就業吸納能力更加慘淡,從2000年到2015年,從業人數隻不過從8.1萬增加到12.9萬人,對於香港300餘萬的總就業人數來說,這點數據恨不得都能忽略不計。2015年之後,香港地產行業就一頭撞上了天花板,徹底喪失了就業增長性,就業人數始終維持在13萬的水平上,2017年的數據為13.1萬。

到今時今日,香港最能吸納就業的部門,只剩下一些個基礎服務業而已。在零售餐飲業做服務員,在外貿行業做報關員,在運輸行業當貨車司機,在通訊行業當接線生,如此而已。2017年香港的新增工作崗位這類基礎服務業提供了7萬新增工作崗位,而收入較高的專業服務業只提供了1.4萬的新增工作崗位。兩相對比,我們就可以瞭解,為什麼香港的年輕人如此絕望。2017年,每6個香港的年輕人,只有1個能找到一份好工作,剩下5個,都得去端一輩子的盤子,洗一輩子的碗,開一輩子的車,沒有任何職業前途可言。香港人在1980年代拋棄實業的結果,就是2017年,香港的年輕人徹底的喪失了未來。

這就是現在的香港:拋棄實業導致資金無法沉澱在香港,因此金融業無法做大;與大陸之間的矛盾導致其市場也在萎縮,因此專業服務業無法做大。在這個已經徹徹底底的走向產業空心化的城市上空,籠罩著的一個令人窒息的灰暗泡沫。而這個泡沫的破滅,也已經沒有疑問了。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責任編輯:靖曄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