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院升為國子監 為什麼范仲淹功勞最大?(圖)



范仲淹主持應天府書院期間,推動與確立了教育宗旨,培育出不少人才。(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此文主要說說升為國子監的書院——應天府書院。應天府書院能夠升格,主要與范仲淹有關。

應天府書院 唯一的國子監學院

應天府書院所在地商丘,是北宋四大京城之一的「南京應天府」。應天府本來被稱為是宋州,北宋的第一位皇帝宋太祖趙匡胤還沒有當上皇帝的時候,曾是這裡的節度史。地以人貴,北宋第三位皇帝宋真宗,就把這裡升格為了應天府,後來覺得應天府的地位還不夠高,又把這裡升格為了「南京」。

應天府書院的獨特之處,在於它是唯一被升為「國子監」的書院。「國子監」是國家設立的最高學府。應天府書院之所以能夠升格為國子監,這要歸功於那位「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北宋大家范仲淹,范仲淹曾在這裡主持講學,在范仲淹做了高官之後,就把應天府書院升格為了「國子監」。

范仲淹與應天書院

西元1026年,范仲淹因喪母守制商丘,受知府晏殊之聘,主持應天書院。范仲淹繼承戚同文「天下同文」之志,「以天下為己任」,以「九河我吞,百穀我尊」、「浮雲我決,良玉我切」的博大胸懷,為北宋培養大批人才,如王堯臣、趙鰖、張方平、富弼、孫複、石介等。史載有「宋人以文學有聲於場屋者,多其所教也」。西元1027年,書院學生王堯臣、趙鰖分別中得狀元和探花。

西元1028年底,范仲淹主持應天書院期間,教授《藝文》和《易經》兩門課,留有眾多遺文,如《上執政書》、《南京書院題名記》、《代人奏乞王洙充南京講書狀》、《南京府學生朱從道名述》、《唐異詩序》等。其時,書院學生會按照不同專長而入讀各項分科,課程主張學以致用,提倡實地考察,即所謂「明體達用」。范仲淹說:「天下危困,乏人如此,將何以救?在於教以經濟之業,取以經濟之才。」在「經濟之才」的總要求下,還要培養專業人才。他主張選拔人才要德才兼備,且首先注意德。范仲淹「日於府學之中,觀書肆業,敦勸徒眾,講習藝文,不出戶庭」。常宿學中,訓督學者皆有法度,勤學恭謹,以身先之,由此四方從學者輻輳。

宋仁宗慶歷年三年(1043年),擔任宋廷參知政事的范仲淹提出「精貢舉、擇官長」等十項改革主張,取胡瑗蘇湖教法改革當時教育系統,當時應天府已升格為南京國子監,先行實施改革,一改當時崇尚辭賦的浮淺學風,重經義、重時務、重實際。

范仲淹推動書院發展 確立教育宗旨

范仲淹執教應天府書院時,經常教導學生要「從德」,而不能僅以科舉仕進作為求學的最終目的。在他提出的「為學之序」中,學、問、思、辨四者也是最後落實到「行」上。後人立有《宋範文正公講院碑記》,建藏書樓,回顧范仲淹的講學生涯。

在范仲淹主講該書院的過程中,率先明確了具有時代意義的匡扶「道統」的書院(學校)教育宗旨,並以此確立了培養「以天下為己任」之士大夫的新型人才培育模式,由此推動了宋初學術、書院學風朝經世致用方面的轉變;後來又通過「慶曆興學」的若干措施,肯定、鼓勵了這些成就,進一步推動了北宋書院的發展,明確了學術、大師在書院中的重要作用和歷史地位。

先後有主盟北宋文壇的歐陽修、王安石、范仲淹、曾鞏等人,北宋五子之一的張載等,皆畢業於應天府書院。撇開論資排輩,單就開學術風氣之先及薦拔人才而論,范仲淹的宋學開山地位也是當之無愧的。

范仲淹掌管應天府書院時,總結先師戚同文的教學方法,為書院制定出一系列學規,要求「為學次序」和「讀書次序」,嚴格要求院生學習。《上執政書》提出固國本、厚民力、重名器、備戎狄、杜奸雄、明國事六件大事。其中,「重名器」就是慎科舉、敦教育,初步形成了宋初河南書院教育的基本宗旨。



責任編輯:輕描淡寫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