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發現人類大腦可感知未來(組圖)



大腦裡的視覺皮質需要精確調整到能夠處理快速移動的物體。(網路圖片)

科學家首次發現了我們大腦是如何追蹤快速移動物體的原理,這幫助解釋了網球運動員是如何擊中時速達100英里的網球,以及足球運動 員是如何知道何時精確的射門。這一過程涉及推動運動的圖像不斷向前移動,使得我們的大腦能夠觀測到比眼睛所看到的更遠的未來軌跡。

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研究人員首次發現了大腦這種「複雜的機制」。我們大腦處理和追蹤快速移動物體的方式類似於鷹眼顯像系統球類追蹤技術的工作原理,格林斯·瑪烏斯(GerritMaus)博士帶領的研究小組這樣解釋道。

人類的大腦只需要1/10秒的時間就能處理眼睛所見的景象。倘若在更低的速率時,大腦的視覺處理延遲可能會導致計時和協調方面的極大錯誤。100毫秒的停頓意味著在實時速率為120英里每小時的網球已經前進了15英尺(4.57米)。如果我們的大腦無法彌補這種視覺處理延遲,人們可能會被網球甚至車輛撞擊。


研究人員首次發現了大腦這種「複雜的機制」。(網路圖片)

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格林斯博士和他的研究小組利用核磁共振成像掃瞄測試大腦對快速移動物體的反應。他們利用「閃光牽制效應」進行測試——兩部分的視錯覺,參與者可以看到短暫的閃光沿著運動方向移動。

無法感知運動的人類無法預測物體的位置,因此也無法執行類似倒咖啡這樣簡單的任務。利用核磁共振成像掃瞄,格林斯博士和同事確定了大腦中計算補償呆滯的視覺處理能力的部分視覺皮質的位置。

他們觀測到了大腦裡的這種預測機制。科學家的研究表明視覺皮質的中顳區域——也就是俗稱的V5——正在計算移動物體最可能結束的位置。在這項實驗中,六名被試者在觀看「閃光牽制效應」時,科學家對他們的大腦進行掃瞄,也就是通過核磁共振成像掃瞄。閃光牽制效應是指兩部分的視錯覺,被試者能夠看到沿著運動方向移動的短暫閃光。


視覺皮質負責處理視覺信息,它位於大腦後部的枕葉。(網路圖片)

瑪烏斯博士說道:「大腦解譯作為部分移動背景的閃光,因此也參與了預測機制以補償處理延遲。」研究人員發現視錯覺在大腦V5區域產生了同樣的神經活動模式,從而確定了V5是預測機制發生的區域。「我們在V5區域不僅能看到預測的結果,還能夠精確的看到物體在預測的位置。」



責任編輯:葉語桓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