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對「富貴不過五代」的解讀(圖)



孔子百世可知。(網路圖片)

古人說「富不過三代」,完整的說法是「道德傳家,十代以上,耕讀傳家次之,詩書傳家又次之,富貴傳家,不過三代」。意思是說,富貴浮華,轉瞬即逝。

追根尋源,《論語·季氏》中記載,孔子曰:「天下有道,則禮樂征伐自天子出;天下無道,則禮樂征伐自諸侯出。自諸侯出,蓋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執國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則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則庶人不議。」

孔子說:「天下有道,制禮作樂,軍事征伐,由天子作決定;天下無道,制禮作樂,軍事征伐,由諸侯作決定。由諸侯作決定,大概傳十代就很少有不喪失政權的;由大夫作決定,傳五代就很少有不喪失政權的;由卿、大夫的家臣來掌握國家的命運,傳上三代就很少有不喪失政權的。天下有道,國家政權不會落在大夫手裡。天下有道,黎民百姓就不議論朝政了。」

孔子曰:「祿之去公室五世矣,政逮於大夫四世矣,故夫三桓之子孫微矣。」

孔子說:「魯國失去國家政權已經有五代了,政權落在大夫之手已經四代了,所以三桓的子孫也衰微了。」

三桓:即魯國的「三卿」:季孫氏,叔孫氏,孟孫(即仲孫)氏。

這三家一直掌握魯國政權,到魯定公時,曾出現「陪臣執國命」( 所謂「陪臣」,簡而言之就是臣子的臣子。)的局面,三桓勢力一度衰弱。因這三家都是魯桓公的後代,故稱「三桓」。

公元前608年,魯文公死,大夫東門遂(襄仲)殺嫡長子子赤而立宣公,掌握了魯國政權。宣公死,政權實際上落在季氏手中。到孔子說這段話時,已又經魯成公、魯襄公、魯昭公,到魯定公,共五代。

公元前591年,魯宣公死,季文子驅逐了東門氏,此後,由季氏為正卿,掌握了魯國政權。從文子、武子、平子、桓子,到孔子說這段話時,正為四代。

孔子因此告訴冉有、子路,依據歷史規律和富貴不過五代的道理,三桓的子孫——就是季家三兄弟的問題,馬上要出來了,不必等到出兵去打別人(季氏將要討伐顓臾),本身就要垮了。



責任編輯:李懿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