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金融危機為何總不爆發?(圖)

作者:何清漣 發表:2016-01-28 08:3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3個留言 列印 特大


中國經濟的金融危機為何總是沒有爆發?(網路圖片)

【看中國2016年01月28日訊】中國股市持續下跌,外匯市場險情頻出。一個疑問浮上世人心頭:中國金融危機什麼時候爆發?本文要談的是兩點:一、中國金融危機迫在眉睫;二、危機暫時不爆發的原因。

危機潮湧之前溜掉的幾隻小鴨子

最近,中國農村商業銀行的股東紛紛在淘寶網上拋售股份。屈指算來,從去年4月以來,在淘寶網上拍賣部拋售股份的已有11家銀行的股東。對於中國金融業來說,這種拋售是投資者在危機前的逃遁。

為什麼沒有引發金融股的清倉甩賣潮?這是因為金融行業的門檻高,資本進出需要監管部門審批。農村商業銀行處於中國金融體系的底部,是當年金融擴張時地方政府急需吸金所形成的產業,出售這類銀行股份的行為,基本上不需要監管部門批准。在中國金融業中佔支配地位的國有商業銀行,擁有其股份的各種實體,一般都是資格很高的國有企業,以及作為「戰略投資者」吸納進來的外資銀行,這些股份的股權轉讓需要監管部門批准。加上地方銀行的資產只佔中國金融業總資產的13.4%,因此,金融業鏈條底部的清倉甩賣行為,不會引起金融業股權大甩賣,因為想跟風也跟不成。

但這種清倉甩賣確實是在銀行業利潤迅速下降、壞賬增加這種背景下發生的避險行為,曾幾何時,金融業是各種投資者削尖腦袋想鑽也不得其縫而入的壟斷行業,如果不是空氣中都瀰漫著濃濃的危機氣味,嗜利如命的資本是不會溜走的。

患上敗血症的中國金融業

中國金融業確實像患上敗血症的病人。過去10多年以來,中國成為全球第一貨幣大國,金融高度泡沫化。2003-2013年10 年間,基礎貨幣增加88萬億元人民幣,外匯資產增加了3.4萬億美元,主要來自於新增貨幣投放。但中國的金融系統卻有如得了敗血症的病人,這頭剛輸入紅色的新鮮血液(注入資金),那頭就流出黑血(即壞賬)。

中國銀行壞賬形成有幾大特點:

一是數額特別巨大。

2015年9-10月間,國際金融業與投行界對中國官方公布的銀行壞賬率進行爭辯,質疑中國銀監會公布的銀行壞賬率。

和中國GDP增速數據一樣,海外人士對於中國發布的銀行不良債務規模和不良債務率持懷疑態度。中國銀監會發布的銀行壞賬率是1.5%,但國際金融業分析師一致認為,中國真實壞賬率可能高於官方數據,其中,法國里昂證券(CLSA)估算中國銀行業的壞賬率可能高達8.1%,是官方數字1.5%的6倍之多。這意味著中國銀行業有7.5萬億元人民幣的資本缺口,超過中國GDP的十分之一。

對於中國銀行業壞賬率,海外分析人士的估測數據之所以與中國官方數據明顯不同,主要原因在於二者的界定標準存在很大差異。中國銀行業往往會將地方政府債務、國企債務這些因政治原因而貸款並形成的債務掛在帳上,不作為壞賬,以保持帳面盈利。

二是銀行壞賬形成的源頭多元化。

所謂「源頭多元化」,是指中國銀行業的壞賬來源幾乎涉及主要經濟領域。其中主要是房地產企業,與大型國企,以及巨大的地方政府債務,都成為銀行壞賬的源頭。

1、房地產業為銀行造成巨額壞賬。

如果說其他國家比如美國的房地產市場,房地產的供給往往由需求決定,一旦供給過大,房屋滯銷,房地產商就會停止建房。原因很簡單:無人買房將導致房地產開發商無力償還銀行貸款,最終導致公司破產。但中國不同,地方政府的財政需求決定土地供應量,國有商業銀行的貸款方向要為地方政府的政策服務,為房地產開發商提供資金。這就導致新的供給不斷產生,最後大量房屋滯銷,50多座「鬼城」遍佈全國。即使按國家統計局那相對保守的數據,目前全國城鎮尚有待售住宅4.3億平米、在建住宅44.4億平米,合計48.7億平米,這些積壓在房地產上的貸款就足以形成壓垮銀行業的巨石了。

中央政府要救房地產,是為了救地方政府的錢袋。綜合國土資源部、國家統計局、財政部數據,自2004年至2013年10年間,中國土地出讓金佔地方財政收入的比重普遍超過40%,最高的一年是2010年,比重達69.4%,以後各年依次為:2011年59.3%,2012年43.6%、2013年59.8%。2014年房地產業即便形勢嚴峻,全國賣地收入仍然高達4.29萬億元。

只要地方政府要保財政,繼續開發房地產,中國銀行業就將永遠背上巨額壞賬這個沈重包袱。

2、國企成為銀行壞賬的製造機

中國約有30多個行業早就處於產能全面過剩狀態。對於那些不賺錢、高負債,不斷虧損且處於半停產狀態的虧損企業,前幾年地方政府為保就業讓銀行貸款並給予各種補貼勉強維持。2015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決定2016年六大主要經濟任務之時,將出清「殭屍企業」當作重點工作之一。這些「殭屍企業」 僅在中國股市上的A股企業當中就有266家,佔比10%;集中於九大行業,即鋼鐵、煤炭、水泥、玻璃、石油、石化、鐵礦石、有色金屬等。截至2015年12月初,幾大行業的生產價格指數(PPI)已連續40多個月呈負增長狀態,虧損面達80%。

據一些「殭屍企業」的高管們自述,這些企業「生不如死,活不了又死不得」,是在生死之間遊走。這種狀態是因為地方政府、銀行與國企都希望能撐下去。因為「去產能化」的必然結果是:一,將原來的隱性失業變為顯性失業(約有2000萬國企工人失業),二,大量企業債務將變成銀行壞賬。興業策略的研究報告估計,如果在兩年內全部倒閉,企業70%的有息負債成為壞賬,影響債務約10671億,年均5309 億。其中,估計10%為債券,90%為銀行債務。每年新增4800億的不良債務對銀行的壓力甚大。

中國國企債務到底有多少,外界難以弄清楚,因為政府部門經常在玩帳面遊戲。僅舉一例,外媒解讀2015年10月22日的中國財政部月報,發現國企債務一是總量大,截止到9月30日,中國國有企業整體債務總額達到77.7萬億元人民幣(按當時匯率折算,約合12萬億美元),超過中國GDP的總量;二是增長快,前一個月的整體債務數字為71.8萬億元人民幣。這意味著在一個月時間內,中國國有企業整體債務增加了驚人的6萬億元人民幣(約合1萬億美元),是中國國有企業最大幅度的月度債務增加量。有人分析,這可能是一次史無前例的槓桿化操作,.一些原本被歸為政府債務的債務被重新劃歸成了國有企業債務。

金融危機不爆發的原因:黨指揮槍

綜上所述,可以得出以下幾點結論:

1、地方銀行的股東們在危機前清倉甩賣,是因為在中國的金融系統中,地方銀行是最不受中央政府保護的末端。在金融系統斷尾求生時,地方銀行就是中央政府要斬斷的那條爛尾巴。

2、中國金融系統壞賬的產生可謂「成也政府,敗也政府」。國有商業銀行的主要任務是為中國政府的經濟發展大計服務,地方政府要保財政收入,在住房市場嚴重供過於求的情況下,仍然堅持要以房地產業為龍頭,要保證當地的就業而扶持國有企業,其結果必然是銀行業產生天量壞賬。

3、中央政府持續不斷地用各種辦法幫助銀行降低消除壞賬,1998年成立了四大資產管理公司剝除壞賬;2005年開始,通過吸引外資銀行做戰略投資者後,將眾多國有商業銀行包裝上市,讓股民們買單。這一輪的天量壞賬如何消除,方法正在籌思中。

4、中國政府擁有百萬武警,專司對內安全。當所有「文」的方法用盡之後,也可以保證各地不會發生擠兌現象。2015年,e租寶、泛亞等多家理財產品破產,成千上萬投資者的財產被洗劫,也未釀成震動全國的群體性事件,足以證明中國政府用分隔式方式能夠扑滅這些中小火災。試想想,當銀行外面站滿了荷槍實彈的武警及各種便衣時,還有誰敢在銀行大門之外「聚眾滋事」?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美國之音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