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央行為保人民幣匯率而被逼收緊流動性。(網路圖片)
【看中國2016年01月25日訊】(看中國記者李正鑫綜合報導)臨近中國新年,按照傳統各行業將暫緩商業活動,但金融業現下卻並不平靜,流動性吃緊令業界把目光投行央行期盼其降准(降低存款準備金率)來緩解。不過中國央行明確表示近期不會降准,而不降准的原因由央行行長助理在央行和中國29家金融機構的座談會上透露了出來。
中國央行解釋為何不降准:將加大人民幣匯率壓力
日前,中國央行召集國內開發性金融機構、政策性金融機構、國有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銀行,以及部分農商行,共有29家機構參加的有關中國新年期間流動性管理工作的座談會。
據新浪網22日報導,央行行長助理張曉慧在會上明確表示不輕易實施降准。張曉慧在談到具體原因時說,去年8月11日匯率改革後,9月份市場是波動的,到了11月、12月份又出現了變化。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10月24日的雙降(降息、降准),使得整個市場流動性非常寬鬆,這在某種程度上加大了人民幣匯率貶值的預期以及貶值的壓力。
張曉慧表示,流動性太過寬鬆會對人民幣匯率造成比較大的壓力,形成負面衝擊。從今年1月份上半個月情況來看,整體信貸投放進度偏快,已經超過1.7萬億元,如果這樣下去⋯⋯。這恐怕不靠譜,所以對於年初對沖高現象,各行回去要認真研究。
張曉慧似乎有難言之隱,以致話留半句。但這也說出了一個實情,信貸投放過快而流動性緊張,而中國央行目標是減輕資本流出和人民幣匯率貶值的壓力。
中國央行進退兩難貨幣槓桿已危害幣值穩定
從2014年11月起至今,中國央行共六次降息、五次降准。然而這對經濟增長的邊際效應已逐漸減弱,而且貨幣脫實向虛現象加劇,難以對實體經濟起到應有支撐。
降准等於提高貨幣乘數(加貨幣槓桿),而央行表態降準會加大匯率壓力的邏輯,說明當前的貨幣槓桿已經高到足以危害幣值穩定,當前M2(廣義貨幣供應量)與央行總資產的比值為4.38倍,是過去17年來最高值,過去17年均值為3.1倍。
這是中國央行貨幣政策轉向的一大信號:央行為保人民幣匯率而被逼收緊流動性的開端,去槓桿的開始。
大陸四維宏觀智庫認為,這次最大的困難在於人民幣匯率貶值壓力非常大,在這個時候還降准,無異於火上澆油。即使目前實行的各種公開市場操作,事實上也是放水,對人民幣匯率有害無益,央行為了穩定人民幣匯率,在離岸市場強拉人民幣利率,而在岸市場卻讓利率下行,這種分裂的操作是多麼扭曲。
在2015清華五道口全球金融論壇上,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吳曉靈在演講中發出警告,「在市場槓桿率過高的情況下,加大銀行信貸投放是飲鴆止渴的不理智行為」。
吳曉靈曾經擔任央行副行長及外匯管理局局長,在央行系統工作超過二十年,應該說對中國金融系統十分瞭解。這種背景下,她在演講中發出這樣的警告顯得非比尋常。
央行4天放出1.6萬億暫緩流動性緊張
18日至22日,中國央行已經通過逆回購、國庫現金定存、MLF(中期借貸便利)、SLO(一種短期流動性調節工具)向市場投放資金16,025億元,除去本週到期的2,400億逆回購及550億SLO操作,累計實現淨投放13,075億元。
從中長期角度來看,1月份面臨企業繳稅、準備金上繳、外匯佔款變化等因素,會消耗掉1.2萬億左右。從短期角度考慮,中國新年將至,民眾會大量提取現金,大概還會產生1.5∼2萬億的資金需求,所以目前缺口仍在1.5∼2萬億的水平,因此預計央行在下週仍會加大投放力度,尤其是跨新年資金投放規模可能仍會加大。
去年12月末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餘額為135.7萬億元,如果剔除包括非銀存款不繳納準備金的影響,按照一次降准0.5%計算,大約等於釋放流動性6,300億元,目前通過MLF+SLF方式所提供的資金規模甚至超過了一次降准。
有業內人士認為,市場對央行的SLO或者LMF不買賬,原因是這些工具無論放了多少水,到期銀行要還資金給央行。但是降准不一樣,放水之後不用還,商業銀行可以直接放大貨幣投放。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