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檢討與選擇——巴黎恐襲之後(圖)

作者:未普 發表:2015-11-19 08:0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1個留言 列印 特大

【看中國2015年11月19日訊】11月13日,ISIS恐怖份子在法國巴黎發動了一場罕見的大規模的恐怖襲擊,導致129人死亡,300餘名受傷。這是自美國9.11以來西方遭受的最大恐怖攻擊。

在過去幾天裡,有關巴黎恐襲的真相碎片,排山倒海般湧出。根據CNN全天候的跟蹤報導,在8名襲擊巴黎的恐怖份子中,有三名持法國國籍;一人在上個月以難民身份從希臘入境,輾轉至巴黎;三人來自於比利時;一名恐怖份子頭目在巴黎恐襲不久,被巴黎警察截住,檢查後又放了;這幾人在巴黎郊外租了個公寓,為發動襲擊做準備,而襲擊的指揮來自於比利時人阿巴烏,總指揮來自於ISIS;英國和土耳其在恐襲前都警告過巴黎,卻未引起注意;涉案的恐怖份子中有人因極端主義主張,早被法國警方盯上,卻未採取行動。

這些真相碎片說明幾個問題。第一,ISIS恐怖份子裡應外合,野蠻殘忍,勢在必得,他們以這種反人類的方式向人類宣戰,全球必須迎接這些挑戰。第二,ISIS的「特洛伊木馬」計能夠成功,顯示了法國反恐存在不少盲點。第三,歐洲國家特別是法國的邊境開放是否也需要反思?

如果說這些檢討與反思在技術上回應還相對容易,那麼在政策方面,巴黎恐襲後的西方,則面臨著困難得多的選擇。

第一個選擇,對於難民,是接受還是拒絕?拒絕難民,有違人道;接受難民,國內安全有潛在危險。這是顯而易見的兩難。巴黎恐襲後,一些國家諸如波蘭已經明確表示,「只會在得到安全保證下接受難民」。11月15日,歐盟主席在G20峰會上表示,歐盟的難民政策不會因巴黎恐襲改變,他呼呼世界各國領導人不要把難民當成恐怖主義者對待。

歐盟主席的表述,值得尊敬,但是一個恐怖份子通過難民身份混進歐洲,接近攻擊目標,卻是不爭的事實。主張接受大量難民的德國總理默克爾,目前在國內廣受批評,支持率顯著下滑。難民被恐怖份子利用,被德國情報機關-聯邦憲法保衛局(BfV)主管馬森所證實,他說,「我們觀察到,伊斯蘭分子專門在難民接收中心接觸難民,目前已經發現了超過100起個案。」關閉還是繼續開放邊界,已經成了歐盟的艱難選擇。

美國也面臨著同一個難題:難民政策是否會引來更多的極端分子和恐怖份子,危害自身的安全。歐巴馬接受1萬名難民的政策,在巴黎恐襲後,遭到各州州長的挑戰。特別是ISIS剛剛宣稱要攻擊華盛頓,導致16個州的州長表示,他們州不接受中東難民。

第二個選擇,反恐還是反獨裁?對抗ISIS需要全球的努力,包括與一些專制和獨裁國家合作,為此,民主國家有可能必須向一些國家的獨裁傾向讓步。默克爾希望與土耳其達成協議,使土耳其多接受一些難民,堵截一些恐怖份子,雖然同時也擔心其政府越來越多的獨裁傾向。歐洲和俄羅斯之間因後者干預烏克蘭而導致的緊張關係,有可能達成妥協。美國和敘利亞獨裁者阿薩德的緊張關係,可能也會因為打擊ISIS的需要,有所緩解。

第三個選擇,派不派地面部隊?巴黎恐襲前一天,歐巴馬表示,美國對ISIS的戰略首先是遏制;巴黎恐襲後,歐巴馬認為,美國不應派地面部隊去敘利亞。奧的反恐政策受到兩黨總統候選人和輿論的批評,他們批評他軟弱,不負責任。

世界各大國除中國外,都在商討聯合對付ISIS的辦法。在這等關乎人類命運的時刻,中國某些學者卻打著精緻的利己主義小算盤。他們幸災樂禍地自稱,當今世界只有中國安全,因為中國明智、對自己國民負責,從而有效的遠離國際上一切衝突。他們建議G20國家學習中國智慧,在中東敏感問題上,不要干涉內政。有網友指出,這就是為什麼中國經濟已經強大到全球老二,但還是被人看不起的根本原因:只講利益,不講原則。

從短期看,全球反恐可能還會遭遇挫折,但從長遠來看,文明肯定會戰勝野蠻。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自由亞洲電臺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