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歲至十六歲是生理與心理髮展的一個年齡,有許多共同的生理與心理特徵,心理傾向和行為傾向也有許多一致的特點。我們可以把它們歸納為這個年齡的孩子「有了踏入社會的傾向」,結束了「遊戲式」的生活,踏入「心理斷乳期」。而一些具體特徵大大出乎家長和老師的意料之外,不易理解甚至以為是引起「恐懼或害怕的特徵」。多數家庭在「愛的光環」下不知所措;一些教師若不懂得兒童的心理特徵,也拿他們無所措手足,甚至形成「對立趨勢」。因此,這個年齡,家長和老師必須十分耐心細緻去發現和誘導他們。父母的真愛和教師的職責在這時是最有價值的,是起到終生作用的。
十五歲的孩子(代表著12-16歲這個年齡)由兒童期脫穎而出。他們「力圖發現和探索新的自我」,成了他們主要的心理特徵。自我意識開始發展,因此把視線和注意力轉向自己的內心世界。常常不以外界而以自己內心的體驗為依據對自己的感受和行為作出價值判斷,與外界到底是一個什麼關係考慮的最多。因此,常常與父母或環境發生對立和衝突。由於認識能力、社會責任感尚不成熟,不像十歲左右的孩子,雖然有「逆反」舉動,但不對抗,只是表現為「不聽話」;可十五歲的孩子不但不聽話,還會「對著干」,使父母大為惱怒!
這個年齡的孩子通過交往,與外界接觸,發現自己本身就是一個世界,能夠觀察自己的內部世界的這種自我發展,對他們的成長有著重大的意義。也就是說,他們會根據「內部的感受」調整自己的心態和行為,雖然尚不能完全明白自己的疑惑、不解、擔憂……!!此前,他們像「孤島」一樣,不願意求助於人,與小時好打破沙鍋問到底截然不同,是因為怕成人詢問或知道自己的內心世界,不願與成人交流、溝通。當他們把觀察、思考指向內心後,體驗到許多疑惑、不解、擔憂造成的不快,多數是「自我封閉」的原因造成的,從而有了對父母(成人)的初步理解,不再一概拒絕。尤其值得重視的,是他們開始由情緒化的波動向理智化的穩定發展。這個發展過程會有一個消極的沉默階段。可是,父母或教師並不知道甚至不認同這是「他們成熟發展的必由之路」,還會與他們產生矛盾和衝突。
這個「消極的沉默」並非是不利因素,但是它要延續到十九歲以至更長。我們經常講的(邏輯學)「對比、比較、推理」和心理學講的「分析、綜合、分化」等等在他們日常思維中出現了。對於他們的成長算是一個飛躍,父母或老師應該向朋友那樣與他們探討哲學、邏輯學和心理問題,他們好思考,好思辯,好探討哲理方面的課題,也好引經據典,這是他們從「沉默」中產生的興趣。從認知上他們已經獲得了一定的經驗,為他們的成熟增加「智慧」!
然而,在感情上,這個年齡的孩子多數會陷入盲目思戀異性的情結中,影響著他們健康、健全的成長。特別是男孩子,常常表現為愁眉不展,憂緒難舒的狀態!
這就是這年齡帶根本性的、影響他們成長的一個現象明顯的出現了,也是父母談虎色變的一種現象——「性」的全面影響。「性意識和對情的關心」充斥著這個朦朧時期。這是身體發育、生長的旺盛期帶來的必然現象,也就是第二性徵的出現。心理學把它叫做「社會性變化」,他們今後的生活活動,一切都具有社會性了,種種變化和表現證明他們長大了。父母和成人社會不要把他們當作「小孩子」;他們有了參與社會的動機,雖然還沒有為社會義務和責任承擔的能力資源。因為他們的身心發展並非同步。最初會出現模糊的對性的好奇和不安,但多數是不會去嘗試的,因為還有神秘的厭惡感。在反覆出現接觸或對立的過程中,漸趨分化。比如,對異性的興趣和接近仍然受到青春期特有的羞恥感和清高心裏的阻礙,會出現表面上迴避而內心憧憬的背反現象。此時為他們所崇拜的對象,往往是歌壇、影視、體育明星甚至年長異性。全世界的「追星族」絕大多數是他們。
父母或教師一定要注意瞭解和把握這些特徵,肯定他們的想法和表現的合理性,給予熱情的成長關懷,幫助他們健康健全的促進身心發展。尤其要重視友誼和愛情理念的教育,公開的、科學的進行「性知識」教育,千萬不要把「性」披上神秘的色彩,更不要把「性」披上罪惡的色彩!
揚子江更多故事請看﹕
http://www.secretchina.com/taxonomy/18005
来源:看中國專欄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