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韻演出上下五千年,氣勢磅礡(神韻官網介紹圖片之一)
文化的力量是很巨大的。譬如這幾天清明時節,人們都會在這幾天祭祖掃墓,什麼力量可以讓一個巨大的族群,沒有政治力的強制,即使改朝換代上千年,卻能夠在同一時間內做同樣的事?這正是文化傳統中的風俗習慣,所具有的巨大力量。
五千年來,在神州大地這塊黃河流域上,孕育了漢民族文化,繁衍至今,漢唐文化發展成極具特色的中華文化,並且影響廣泛,形成所謂「東亞文化圈」;即使在西方世界,散佈其中的「唐人街」,仍綻放出中國人特有的文化面貌。
從1848年鴉片戰爭開始,中國受到歐洲列強的侵略,開始對自己的文明打上問號,於是展開了「中體西用」與「全盤西化」的文化論戰。五四運動時期標榜的口號就是「民主」與「科學」,然而日本侵略中國,緊接著共產專制政權赤化中國。今天中國的自由與民主的水準,甚至倒退至不如五四時期。
今年2015年是五四運動九十六週年、六四民運二十六週年。五四運動九十年後,再度審視中國文化,悲哀的是,神州大地竟被「共產邪黨文化」宰制了六十六年,超過一甲子。在邪黨文化下,中國文化受到無情的摧殘,儒釋道三家都被鬥爭到抬不起頭來的慘境,取而代之的是,邪黨無厘頭的流氓思維。
自天子以至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
在經過長年的研究思索後,有人文諾貝爾獎美譽的克魯格獎得主余英時教授,在《從價值系統看中國文化的現代意義》一書中指出,中國文化傳統注重「個人修養」及「人與天地萬物一體」的思想面向,應對當前的世界文明有所意義及貢獻。《大學》上說:「自天子以至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儘管修身方法不同,企盼達到的境界不同─成聖、成仙、成佛,但可以說,「注重個人心性修養」這個特點,也就是「心性之學」,是貫穿中國文化傳統中三大主流儒、釋、道三家的共同精神。
天地同根,萬物一體─自天子以至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的「心性之學」,是貫穿中國文化傳統中三大主流儒、釋、道三家的共同精神,充分在神韻演出中體現。(網路圖片)
進一步說,今天談恢復中國文化精神,首先應強調「個人修養」這個面向;在悠久的中國文化傳統中,方方面面的人民生活、文化創造,首先都是從注重個人修養為基本點。離開了個人修養,也就悖離了中國文化傳統的基本精神。
反過來說,今天世界文明出現的種種弊病與困境,也是因為不再重視「個人修養」的緣故。那麼,今天中國文化傳統如果能夠對世界文明有所貢獻的話,也應是在這一點上給予世人啟發與追循。離開了反求諸已的心性修養,任性與放縱的所謂自由,只會使人的精神狀態每下愈況,甚至走向獸性,走向魔性。
當全世界跌向物慾深淵與金融風暴的同時,美國神韻藝術團自2007年起,連續九年全球巡迴演出。觀眾中不只是華人,還有相當數量的西方人,例如在北美、歐洲與澳洲演出的觀眾席上,西方觀眾的數目甚至多於華人。
中國文化傳統中的「精神」重新復活了
第一次西方人對中國文化目瞪口呆、刮目相看,神韻演出中的文化內涵、藝術美學、舞蹈功底,在在讓西方人欽佩,讓中國人感到驕傲。許多留美、留歐的中國知識份子,觀看神韻後往往驚艷地評價:真是登峰造極的第一流演出,非常感佩神韻藝術團在全球巡迴,把老祖宗的文化遺產發揚光大!幾乎每一位觀眾都同意:神韻藝術團真的把中國文化傳統的「神韻」充分展現出來了。這也就意味著,中國文化傳統中的「精神」重新復活了。
美國神韻藝術團在全球藝術文化界取得巨大的成功,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因素,就是每一位演員都是以「真善忍」的普世價值,來自我要求、修養心性,於是展現出來的面貌令人驚嘆。儘管演員多是海外長大的華人,但不論是東西方觀眾,一看就知道這是中國的東西,因為中國五千年文化中,就一直是以注重個人心性修養為精神的。
許許多多中國人,從觀賞神韻演出中,看到了中華文化復興的希望。許許多多的西方藝術家,開始追尋神韻所展現出來的美學理念與形式。這不就是一場重建中國文化精神的文化饗宴與潮流嗎?
包團追尋神韻
諷刺的是,無數觀眾訝異於這場演出竟是來自於自由的美國紐約,而不是專制極權的共產中國;甚至這樣一場純文化性的藝術演出,竟也無法在中國上演。香港與神州各地的中國人,只得追神韻,包團或個人行,去美國、去澳洲、去臺灣!筆者也親見數百名來自東南亞的菲律賓、越南、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等地的僑胞與神韻迷,每年風塵僕僕、飄洋渡海地追尋神韻!
無怪乎流亡海外的法學家袁紅冰教授,孤心詣詣的發起「中國文化自由運動」的之故吧!要想在神州大陸上重建中國文化精神,首先必從自由開始。
香港人追神韻 包團去美國、去澳洲、去臺灣!(看中國記者攝影)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