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15年03月13日訊】自2010政改之後,香港民主運動就出現了溫和及激進兩條路線。兩條路線之間有相互競爭,也有相互協調。溫和與激進路線的目標及策略都有分別,但在溫和及激進路線之內,亦有程度之別,故溫和與激進也不是界線分明的。
香港民主運動發展至今,所要爭取的目標,就行政長官的選舉,從溫和到激進,由一、選民有真正選擇;二、公民提名;三、本土利益優先;四、城邦自決;到五、香港獨立;後三個目標其實已超出單純的民主運動。至於策略,從溫和到激進,由一、遊行和集會等合法行動;二、談判;三、非暴力的公民抗命行動;四、涉及肢體推撞的行動(但不主動攻擊);到五、使用暴力。
引證其他地方抗爭運動的經驗,若當權者未能處理抗爭者的訴求,抗爭由溫和走向激進,是差不多必然會發生;這即是說,是當權者把抗爭運動中的溫和者推向激進的。也是從其他地方的抗爭經驗知道,若非暴力的抗爭運動出現了會使用暴力的激進路線,那對運動主體有可能產生兩種後果:正面的效果是當權者因不希望激進勢力抬頭,故願意與溫和的抗爭力量談判妥協,最終達成抗爭的目標;但也有可能出現負面的效果,令社會內一些中間的人因抗拒激進,故不再支持抗爭運動。由於失去中間的支持,抗爭運動的整體力量就會被削弱。這兩種效果,究竟哪一種會在香港出現呢?
這麼多年來,香港民主運動一直都是採取非常溫和的策略,相對激進的策略如公民抗命,雖也有人採用但卻非主流。但由於北京政府一直缺乏誠意讓港人有真正的民主,到了2017年普選特首的爭議,當「和平佔中」提出萬人佔領中環時,公民抗命才會一下子成為抗爭的主流策略。到「和平佔中」轉變為雨傘運動,港人向世界展現了一場高質素的非暴力、公民抗命抗爭運動。
公民抗命雖相對上較激進,但因仍是非暴力,故激進程度仍相當有限。但經過七十九天的佔領仍未能改變北京政府的立場,更多人在後雨傘時代認為要採取更激進的目標及策略。近期出現的多次「光復行動」,正反映了香港民主運動有逐步推向更激進的趨勢。
由於抗爭激進化仍未到達使用暴力的地步,故仍難以看到它最終能否產生正面的效果,迫使北京政府願意與溫和的一翼談判妥協。以港人相對務實的本質,正面效果未有之前,負面效果卻可能更早出現。
可能也是基於這種判斷,北京政府或許完全不介意香港民主運動激進化。她的如意算盤可能是希望香港民主運動愈激愈好,那就能刺激出更多負面效果出來,令香港民主運動失去中間的支持,以削弱甚至消滅整個運動。
在一些地方,抗爭運動中的激進份子是由當權者在背後培植的,目的就是要使運動失去大多數人的同情。這是香港民主運動各方所必須注意。公民抗命的非暴力抗爭運動,力量源頭是以非暴力和自我犧牲的精神,去突顯制度的不公義和感召社會內的大多數人的同情、認同和支持。真正的公民抗命運動是不需要抗爭激進化所可能產生的正面效果的。只要更多人認同抗爭運動的公義訴求,當權者始終還是要談判妥協的。因此,香港民主運動最重要的還是要堅持和平的精神,一旦偏離非暴力走向暴力,那只會被北京政府利用來打擊香港的民主運動。
北京政府若以為直接或間接地把香港民主運動推向激進就可以把它消滅,那就太天真了。除非北京政府能把所有在香港的反對力量一下子都消滅掉,不然抗爭必會永無休止,因港人爭取民主的心是永不死的。把抗爭者推向更激進,只會為整個社會帶來更大的不穩,而最後還是由她自己去面對處理。
要真正解決香港的深層次矛盾,更務實的做法是認真處理港人多年來對民主普選的訴求。北京政府若能正面響應港人的民主訴求,香港民主運動就會自然「消亡」,因爭取的目標已達到了。香港與大陸之間的矛盾應也會減弱不少,到時候可能仍有部分激進的死硬分子會認為香港民主被人背棄了,惟有他們才是香港民主運動的真正信徒,他們會繼續抗爭,甚至會走向暴力,但只要社會能大體實踐公義,實質保障所有的人的基本權利,溫和的人永遠必是佔多數的。走暴力激進路線的,所能產生的作用長遠來說也不可能太大。
北京政府內的有智之士,是不可能看不見這一點的。
来源:美國之音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