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中國被稱為神州,中國的傳統文化被稱為神傳文化。也就是神在「神州」這個舞台上演繹了五千年文明大戲,五千年神傳歷史,因此在古代文化中,一些看似簡單的問題,其實都隱藏著豐富而有趣的內容。
下面摘錄網路上一篇《有關中國文化的101個趣味問題》中的幾則供大家分享。
一、為什麼常常稱創始人為「鼻祖」?
人們在說到自己的時候常常指著自己的鼻子,因此「自」又有了「自己」的意思,成了第一人稱代詞。「自」的這個意思後來被廣泛運用,結果反而不方便指它的本義——鼻子了。
因此人們另外造了一個形聲字:在「自」之下加了一個聲符「畀」,形成了一個新字「鼻」,從此,「自」和「鼻」各有分工。因為「自」的引申義有「從」的意思,再引申為「開始」的意思,所以「鼻」也繼承了創始、開始的意思。
《漢制考—說文》裡有「今以始生子為鼻子」的說法,意思是把第一個出生的兒子稱為「鼻子」,用的就是「初始」的意思。因此最早的祖先、創始人被稱為「鼻祖」。
二、中國古代取火有火柴嗎?
古人點火用什麼東西呢?1986年,英國記者羅伯特。坦普爾在一部叫《中國——發現和發明的國度》的書中說,火柴是中國人在557年發明的。但古人稱之為「引火奴」的東西,實際上還不能算是火柴。據北宋初年陶谷《清異錄》記載,這種引火奴是用杉木條蘸上硫磺做成的,遇火即著,是引火的好材料。
古人常用的一套點火用具是火鐮、火石、火絨。使用時,先打開火鐮荷包的蓋,取出火石和火絨。一般用左手拿住火石並將火絨壓在火石與手指間,右手握住火鐮的荷包,將鐮刃對準火石猛擊。這種擊石的過程一般要重複幾次,直到撞擊的火星將火絨點燃為止。冒煙的火絨用嘴吹氣可直接點煙,也可以引燃火紙或火繩等再使用。
古人還有其他的取火方式。如《韓非子》等書中談到燧人氏鑽木取火的傳說等。
三、張冠李戴是真有其人嗎?
「張冠李戴」這個成語可謂童叟皆知,時常被人使用。它的意思是指把姓張的帽子戴到姓李的頭上,比喻認錯了對象,弄錯了事實。這個成語是不是也像許多成語一樣有具體故事呢?成語裡的張、李二人是否皆指具體的歷史人物呢?
其實,張冠李戴只是籠統而言,這裡的張、李純屬虛指,都是查無此人的。並不像俗語「張公吃酒李公醉」裡的張、李確有其人。
四、為什麼將僧人、道士稱為「方外人士」呢?
僧人、道士追求「跳出三界外,不在紅塵中」的境界,被稱為方外人士。「方外」,猶言世外。「方」,就是「道」的意思,也指世俗秩序或邦國律法。後世便以方外人士指代舍世之人。
五、為什麼做官的女婿被稱為「金龜婿」?
東漢光武帝第九子劉荊的「廣陵玉璽」金印唐代詩人李商隱當時描寫了一個貴族女子在冬去春來之時,埋怨身居高官的丈夫因為要赴早朝而辜負了一刻千金的春宵。這算是「金龜婿」最早的正式出場了。
龜被古人視為吉祥長壽的象徵,廣泛運用於官制中,戰國時「大將之旗以龜為飾」,漢代規定「大將軍黃金印龜紐」。而「金龜婿」的稱呼則是與唐代官員的佩飾分不開的。
據記載,武後天授元年(690年)改內外官所佩魚符為龜符,魚袋為龜袋。並規定三品以上龜袋用金飾,四品用銀飾,五品用銅飾。由此可見,金龜既可指用金製成的龜符,還可指以金作飾的龜袋,而佩戴者必須是親王或三品以上官員。因此,人們就以金龜婿來代指身份高貴的女婿。
到了後世,金龜婿中「貴」的含義逐漸減弱,而「富」的含義卻有所加強。
六、和尚化緣是因為寺院缺少食物?
古代和尚經常要手持缽盂,遊走四方,化緣求食。化緣本來是指佛、菩薩、高僧等在世間示現的教化因緣。他們因有教化眾生的因緣而來到人世,因緣盡了即會離去。後來俗語亦稱僧侶乞食為化緣。
七、為什麼古代稱女孩為「黃花閨女」?
古時未婚女子在梳妝打扮時,都喜愛在臉上「貼花黃」。花黃就是用採集的花粉,做成黃色的粉料,再用薄紙片、乾花片、雲母片、蟬翼、魚鱗、蜻蜒翅膀等剪成各種花、鳥、魚的形狀,沾滿黃粉之後將其粘貼於額頭、酒靨、嘴角、鬢邊等處。
也有用黃顏色的飾粉直接在額上或臉頰兩側畫上各種花紋的。「貼花黃」是少女特有的妝容。按照風俗,少女出嫁後就要另作一番打扮,因此古代民間有俗諺說:「今朝白面黃花姐,明日紅顏綠鬢妻。」
時間久了,「花黃」兩字顛倒用在「閨女」一詞前面,構成了「黃花閨女」一詞,這一用法逐漸在民間流傳開來,成了未婚少女的代名詞。
同時,「黃花」又指菊花。因菊花能傲霜耐寒,常用來比喻人有節操。所以,「黃花閨女」也喻指沒有過性行為的年輕女性。
八、阿諛奉承為什麼也叫做「拍馬屁」?
生活中,常常把某人對他人諂媚奉承的行為稱為「拍馬屁」。關於「拍馬屁」的來歷,還真有幾種有趣的說法,都與蒙古人的習俗有關。一是說蒙古人有個習慣,當兩人牽馬相遇時,應該在對方馬的屁股上輕拍一下,以表示尊敬。
二是當蒙古族好騎手遇到難以馴服的烈性馬時,就會拍拍馬的屁股,這樣會使馬感到舒服,騎手即可乘機躍身上馬。
三是蒙古人愛馬。如果馬肥壯結實,兩股必然隆起,所以見到駿馬,蒙古人總喜歡拍著馬屁股稱讚一番。後來,這些禮節和習俗成了趨炎附勢者諂媚奉承的方式。當他們看到權貴策馬而來時,不管其馬優劣如何,都會爭著拍馬屁股恭維一番。
因此後世就視「拍馬屁」為巴結討好、阿諛奉承的同義詞,貶義色彩甚濃。
九、清明掃墓的習俗是怎麼來的?
清明作為節氣,在漢代完備的二十四節氣中就已經出現,它的具體日期是冬至之後的一百零五日。按照古人的說法,清明就是「清淨明潔」的意思。由於清明最早是節氣,所以清明習俗中有農時方面的活動,如「暖蠶種」「祀蠶姑」等,古人認為清明是預祝蠶事的吉時。
由於清明的時間一般在寒食節後二天,所以,清明作為再點火的日子的重要意義就凸現了出來,清明逐漸從節氣轉變為一個重要的民俗節日。
十、為何形容一個人壞事做盡叫「五毒俱全」?
什麼是「五毒」?這裡的「五毒」指的是古人心目中五種毒性最強的動物,一般是指蛇、蠍子、蜈蚣、蛤蟆和壁虎,也有說法認為蜘蛛和蜂是五毒之一。
這五種毒物往往與端午聯繫在一起。這是因為端午時正值農曆的五月,氣候溫熱,毒蟲開始出沒,容易滋生瘟疫,所以民間認為這是「凶月」,有「端午節,天氣熱;五毒醒,不安寧」的說法。
所以除了祭祀與紀念之外,避毒除害也是端午節的重要內容。人們在家中的牆壁、炕沿、窗戶上貼上紅紙剪的蛇、蠍、壁虎、蜈蚣、蛤蟆等,稱之為「剪五毒」,為的是驅害。
来源:網文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