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抑怒」方法

發表:2014-12-17 23:54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生活中,常有人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生氣發怒,不僅傷了朋友間的和氣,還有損自己的身體健康。很多古代名人都很長壽,這些古代名人是如何抑怒養生的呢?下面就向大家介紹,自己也不妨一試。

西門豹「佩韋以緩氣」。《韓非子》載,春秋時魏國鄴令西門豹性情暴躁,易怒,為自控,「佩韋以緩氣」。韋者,熟牛皮也,其質地柔軟。西門豹效其特性以自戒,每當脾氣發作,即用手撫之良久,怒則消除。

張發「寫字以散氣」。韓愈《送高閒人序》介紹,唐代文人張發愛好寫字,但非練技,而是消遣。每遇不平之事,氣從衷來,立即用寫字散氣。韓愈讚曰,此法簡單有效,如握筆草書尤其是狂草,寫字前所發之怒氣皆移向筆端,流向書面而消散。

陸游「賞花以破怒」。南宋愛國詩人陸游一生坎坷,但他持有養生之道,活到耄耋之年。他平時愛種花、賞花,每身處逆境,為排解心中愁怒,就去賞花,「放翁年來百事情,惟見梅花愁欲破」。

李納「弈棋以息怒」。明代鄭王宣《昨非庵日撰》載,李納性火,易發脾氣,但酷好弈棋。只要下棋,心態旋即安詳,其家人每見他躁怒時,遂悄悄端出棋盤放在他面前,其面顏立刻改觀,取子布局,接著怒氣煙消雲散。

鄭板橋「面竹以忘怒」。清代「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在任山東範縣(今屬河南)、濰縣知縣時鬱鬱不得志。當他受上司諷壓、怒氣來時,便鋪好宣紙,提筆畫竹,以抑怒氣。尤其他因助農民告狀及辦理賑濟得罪豪紳而罷官後,畫竹更成為他晚年自娛怡樂、排怒解愁的養生之道。

李漁「著書以釋怒」。清代戲曲理論家、作家李漁說:「予無他癖,唯有著書。憂藉以消,怒藉以釋,牢騷不平之氣藉以鏟除。喜怒哀樂,皆成文章。」

林則徐「懸聯以警怒」。林則徐禁菸時,常常發怒,遂在書房挂「警怒」以自製,並於廳堂懸一對聯:「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慾則剛」。上聯自我警示應寬宏大量,下聯自我告誡要無畏無私。



来源:網文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