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奇葩-初唐四傑名震詩壇。(網路圖片)
唐朝是中國歷史上輝煌燦爛的時代,是世界上聞名的天朝大國。盛唐時期指的是貞觀之治到開元盛世這段期間,盛唐時期政治清明,經濟繁榮,文化、社會生活、文學藝術等各個方面所呈現出來的繁盛景象,被後世稱為「盛唐氣象」。這種局面的開創,始於唐太宗及其後的君王關愛百姓、選賢任能、善於納諫的結果。
盛唐文化最大的特點是博大精深。在各個文化領域都有頂尖的代表人物,都有傳世精品。其中有大建築家宇文愷,大佛學家、翻譯家、旅行家玄奘,大軍事家李靖、李勣、李光弼、郭子儀,大散文學韓愈、柳宗元,大書法家顏真卿、柳公權,大畫家閻立本,大詩人王維、白居易、杜牧、李商隱,更有詩聖杜甫,詩仙李白,還有塑聖楊惠之,草聖張旭,畫聖吳道子等等,不勝枚舉。在唐高宗至武則天初年,詩壇開始興旺,並有「以文章齊名天下」的初唐四傑,為詩道首開先河。他們「年少而才高,官小而名大。」四人分別為王勃、駱賓王、楊炯和盧照鄰。
四傑之首 王勃擅長五律和五絕
王勃為四傑之首。王勃自幼聰敏好學,據《舊唐書》記載,他六歲即能寫文章,文筆流暢,被讚為「神童」。九歲時,讀顏師古注《漢書》,作《指瑕》十卷以糾正其錯。十六歲時,應幽素科試及第,授職朝散郎。因做《鬥雞檄》被趕出沛王府。之後,王勃歷時三年遊覽巴蜀山川景物,創作了大量詩文。返回長安後,求補得虢州參軍。在參軍任上,因私殺官奴二次被貶,上元三年(676)八月,自交趾探望父親返回時,不幸渡海溺水,驚悸而死。王勃在詩歌體裁上擅長五律和五絕,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主要文學成就是駢文,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上,都是上乘之作,
王勃的代表作品是《騰王閣序》:「落霞與孤騖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首先將人引入唐詩美麗如畫的境界。他的送別詩一反悲傷的常態,「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岐路,兒女共沾巾。」感情真摯,豁達動人。
《討武曌檄》 駱賓王揚名天下
公元684年,唐室大亂,武則天篡權。此時的駱賓王身處揚州,他誓死效忠李唐,與李敬業(名將李績之孫)籌備起兵救國勤王,並親筆起草了氣勢磅礡的《討武曌檄》,勾起了天下人忠烈的愛國之心,其文提到:武則天迫害忠臣長孫無忌乃「人神之所共嫉,天地之所不容。」並用「一抔之土未乾,六尺之孤何托。」描寫武則天親夫唐高宗剛死,墳土未乾,唐中宗就被廢。 以「請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誰家天下。」作結,充滿天下必歸李唐的決心。
相傳此檄文傳入京師,武則天看後竟然大讚駱賓王才華出眾,嘆不能攏絡為己用。後來勤王軍戰敗,一說駱賓王被殺,另一說他落髮為僧,不知所終。
恃才傲物 楊炯卻甘居盧後
楊炯(公元650年-692年),唐高宗顯慶六年(公元661年)年僅11歲的楊炯被舉為神童,上元三年(676年)應制舉及第,授校書郎。後又任崇文館學士,遷詹事、司直。武後垂拱元年(685年),降官為梓州司法參軍。天授元年(690年),任教於洛陽宮中習藝館。如意元年(692年)秋後改任盈川縣令,吏治以嚴酷著稱,死於任所。 因此後人稱他為「楊盈川」。
楊炯恃才傲物,他聽說自己為四傑之一後說:「吾愧在盧前,恥居王后。」楊炯擅長寫邊塞詩,氣勢軒昂,風格豪放。明胡應麟《詩藪•內編》中說:「盈川近體,雖神俊輸王,而整肅渾雄。究其體裁,實為正始。」張說評論:「楊盈川文思如懸河注水,酌之不竭,既優於盧,亦不減王也。」
風疾纏身 盧照鄰離職做門客
盧照鄰(636年-689年),字升之,號幽憂子,他出自範陽盧氏北祖,是東漢侍中盧植的十六代孫,唐朝江都尉、臨潁丞盧仁朂的兒子,有盧照乘、盧照己、盧照容等八個兄弟,盧照鄰小的時候非常聰明,獲得賞識,獲得提升,一直到都尉。
但因患「風疾」,不得不退職。名醫孫思邈曾悉心為他調治,照鄰問:「高醫愈疾,奈何?」思邈答:「天有四時五行,寒暑迭居,和為雨,怒為風,凝為雨霜,張為虹霓,天常數也。人之四支五藏,一覺一寐,吐納往來,流為榮衛,章為氣色,發為音聲,人常數也。陽用其形,陰用其精, 天人所同也。……」
雖然他還試圖做門客,但後來他的病越來越嚴重,雙腳萎縮,一隻手也殘廢了。他買了幾十畝地來養老,但終因疾病的痛苦,決定與親屬道別,投潁水自盡。
盧照鄰擅長詩歌、駢文,以歌行體為佳,意境清迥,明代胡震亨說「領韻疏拔,時有一往任筆,不拘整對之意」(《唐音癸簽》),盧照鄰《長安古意》中說:「得成比目何辭死,願作鴛鴦不羨仙。」,乃千古名句。作品有《盧升之集》七卷和《幽憂子集》七卷,《全唐詩》收其詩二卷。
来源:看中國專欄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