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對英語為何由熱變冷?

作者:顏丹 發表:2014-05-24 23:54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5個留言 列印 特大

【看中國2014年05月24日訊】近日,有關「英語學習」的話題在中國大陸被炒得沸沸揚揚。與以往不同,今天的中國民眾對英語學習的態度不再是一種僅因順勢而行、跟風而上所萌發出的狂熱與激情,而是從耗時多年卻學無所成的現實中開始進行反向的思考:到底中國人是否還要繼續對英語保持著極端盲目的高度熱情?

一些資料顯示,從1984年,英語正式被列入高考主考科目之後,英語便在此後的幾十年中獨領風騷,成為各級院校大考小考中必不可少的考試科目。1992年,在政府提倡的「支持留學、鼓勵回國、來去自由」的12字方針的引導下,中國又進而爆發大規模的留學熱潮。眾多英語培訓機構就從那時起,開始登上中國教育的巔峰舞臺,演繹著業績一路攀升、規模不斷壯大的歷史輝煌。可見,對「英語」這門實則重在應用、而非紙上談兵、更不在於湊熱鬧或只為追捧的語言學習,中國人卻在眨眼之間將它衍變為一場聲勢浩大的全民運動。無論是學生升學還是人員就業,無論是莘莘學子還是社區大媽,人們的生命軌跡以及生活領域的重要部分中似乎都不可避免的要與英語打著密切的交道。

中國對英語的狂熱程度可謂是令世界驚嘆,然而與此同時,中國人對英語的應用能力同樣令外界感慨和嗟嘆。來自網路媒體的一篇文章指出,某知名英語機構對全球60個母語為非英語國家和地區的75萬18歲以上的成年人進行了語法、詞彙、閱讀和聽力4個部分的英語測試。這項測試的結果顯示,英語能力排名靠前的多為西北歐國家;排名靠後的主要為西班牙語國家和阿拉伯語國家。儘管韓國、日本、中國這三個亞洲國家在英語學習上都進行了巨大的投資,韓國和日本的排名也只在24和26位的中等水平;然而,擁有更為強烈的學習熱情與動機的中國人卻更遜一籌,只排在了34位(英語能力得分為50.77)。在亞洲國家中,僅優於泰國和哈薩克斯坦。

或許這項調查出爐之後,並不會招致中國人的非議與質疑;某種程度上,還能引起英語學習者以及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可與共鳴。事實上,類似「啞巴英語」、「應試英語」之類的熱門詞彙早已成為中國人對狂熱進行了將近30年的英語學習的精確概括和總結。而顯然,這樣的總結不得不讓大多數中國人都不約而同的承認,「英語」這門外來語的「洋為中用」是尤為失敗的。而與之交相呼應的是,中國各地也已然開始出現這樣一種趨向:實行了近30年、由高考而起的英語考試有可能在不久的將來會逐步淡出高考的應試範圍。由此可見,短暫的狂熱之後,「英語」在中國遇冷的趨勢或許無法逆轉。

一熱一冷的變化足以說明,這門外來的西方語言在中國這片熱土上是找不到根的。它猶如一件色彩絢麗的外衣,儘管招搖一時,卻並不能為著裝者帶來任何源自心靈的需求以及精神的愉悅,甚至連唯一的實用性也被低劣、扭曲的教育模式所塗鴉,掩埋在一片不求實用、只為應試的強壓之中。值得一提的是,這種無根的、並不能給中國人帶來長遠福祉以及深層意義的外來語言,從一開始就不是中國人自己出於理性判斷之後的明智選擇,它之所以走入中國,其初衷本就和政治目地有著不可忽視的關聯。

早在「改革開放」的思潮鋪天蓋地之時,中國便開始陷入一種努力擺脫「左」的鉗制、力求效仿西方的極端狂熱之中。這種狂熱不僅與「取其精華、棄其糟粕」的口號反其道而行之,更是將「拿來主義」演繹到了極致。那條激進的「全盤西化」之路,根本就沒有讓中國人體會到民主、自由的本義與內涵,甚至在制度上所表現出的某種優越也被屏蔽在了中國人的視線之外,取而代之的只是一味強調西方國家通過科技的研發與創新所實現的經濟增長。當中國厚重而深遠的傳統文化在歷經了「文革」的踐踏與摧毀之後,那些源自西方、卻僅僅停留在視覺衝擊與物慾享受的表面文明就這樣輕而易舉的闖入了精神盡失、道德無存的中國社會。而在各種政治宣傳的鼓噪下,在眾多凌亂信息的包圍中,中國人對西方片面、模糊的認知以及主觀、偏激的判斷便頓時化為一股強烈的「崇洋媚外」的熱情,日益漸深的影響著社會的方方面面。

英語,作為對外交往中必不可少的語言工具,也就自然而然的被中國人視為走向世界的先決條件和首要因素。尤其是在吸引外來投資、從西方社會獲利的現實動力的驅使下,中國人更是卯足了勁兒,只為在撲朔迷離的希望中為自己爭取到謀生、逐利的機會。然而,就是因為這種未基於冷靜思考與判斷的急功近利之心,只讓中國人成為了英語學習的投資者、甚至是犧牲品,而並非能成為最終的受益者。在全民皆起的英語學習運動中,我們不難發現,大家似乎只沉浸在大量時間、金錢的盲目投資上,這種衝動的投資或許並非源自真實的興趣和需求;而似乎從未考量這種語言學習是否值得如此全身心的忘我投入,並且投入之後究竟又能收穫什麼。

從大型盛會所帶來的巨額財富以及各地旅遊產業的持續升溫只為政府的財政收入 「一對一」的進行著利益輸送的現實中,我們就能看到,大部分將「英語」視為畢生所學亦或就業資本的學習者似乎未能從中獲益良多。無論是現實境況的改善,還是心靈、精神層面的滿足,都未曾通過英語學習的過程和結果而得以實現。除了應試的不得已而為之以及就業時所遭遇的硬性要求之外,英語對於中國人來說,仍然是陌生而遙遠的。在填鴨式的教育模式下,英語更加成為了中國人不願觸及和難以撫慰的傷痛。最終,在這場長達近30年的忽悠中,中國人只不過是為「忽悠者」做了嫁衣,而自己卻深陷在不知為誰而忙、不知為何而忙的痛楚與悲催之中。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網文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