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爭與適應:中國少數民族的國家認同(圖)

發表:2014-04-05 20:19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1個留言 列印 特大


看中國配圖

【看中國2014年04月05日訊】中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民族矛盾由來已久。尤其是近來,在西藏和新疆等地區,少數民族的抗爭引起國際社會的深切關注。倫敦大學亞非學院政治和國際關係學者韓恩澤博士認為,中國民族矛盾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國家認同問題。而如何解決國家認同問題,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倫敦大學亞非學院政治和國際關係學者韓恩澤博士是《抗爭與適應:中國國家認同的政治》一書的作者,他認為少數民族對境外同族社會的認同和境外支持這兩個因素在國家認同的政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一方面,他們擁有境外同族社會這一更好的選擇,比如維吾爾族人有土耳其和其他中亞國家,而對於藏族人來說,他們有在印度的流亡社區。而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來自境外的不同程度的支持,比如蘇聯在40和 60年代對維吾爾族的支持,以及美國在50年代對藏族的支持。」

韓恩澤對中國境內的維吾爾族、朝鮮族、蒙古族和藏族人口進行了調查和比較,認為他們對於中國國家認同構建政策分別採取了反抗、移民、融入和自治的策略。

韓恩澤說,維吾爾族認為土耳其和蘇聯時代的中亞在各方麵條件上要比中國新疆優越,再加上來自蘇聯、美國、土耳其等國的境外支持,因此對於北京構建「中華民族」的政策很抗拒。此外,由於維吾爾族人與漢人相貌差異較大,因此也使得他們難以融入中國主流社會。

「黃皮膚,黑頭髮,還有黃種人的特徵,這些都是主流的對中國人形象的描述,這也造成了一個與種族有關問題,就是誰屬於,誰不屬於中國人這個身份框架之中。」

韓國發達的經濟和文化吸引了很多朝鮮族人移民韓國或遷移到韓國投資和留學生群體集中的中國城市。很多朝鮮族人移民到了韓國,其中大多數是非法勞工或者是通過結婚移民的朝鮮族女性。但由於朝鮮族人缺乏境外支持,甚至還會受到來自韓國人的歧視,他們在看待韓國(包括朝鮮)和中國的關係方面顯得很矛盾。98%的朝鮮族受訪對象認為自己是中國人,並讓子女接受雙語教育。

蒙古族認為蒙古國儘管有著更多的文化自由,但缺乏吸引人的經濟模式,它也不能給蒙古族提供境外支持。因此,蒙古族人並不抗拒對中華民族的認同,反而選擇積極融入。

「一個主流的趨勢是蒙古族的父母會把子女送到漢語學校,而不是蒙語學校。所以可以預期在將來,教育會導致更多的同化。」

對於藏族而言,國際援助的存在和缺乏往往影響到藏人對本民族認同運動的興起和衰落。此外宗教自由也是很重要的一個因素。但目前,絕大多數藏族人支持達賴喇嘛提出的「中間路線」,也就是實行民族自治。

根據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少數民族人口為113,792,211人,佔全國人口的8.49%,比2000年人口普查的8.41%上升0.08個百分點。韓恩澤認為,「中華民族」或者「中國人」的概念很難客觀地定義,而應該由個人自身的認同決定。

「我覺得你很難從外部客觀地定義這一概念,這種身份應該由那些認同他的人來定義。所以,如果你問‘你是不是中國人?’而人們回答說‘是’,那麼就沒問題。所以我不認為這一概念必須要有特定的文化和民族因素。」

来源:美國之音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