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民晒電報 引髮網友集體懷舊(圖)

發表:2013-06-01 23:53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南京市民季先生收到的電報。

南京市民嵇先生近日收到了一封電報,這封電報來自北京,但到達南京卻用了4天時間。而二三十年前,電報還曾是當時最快的溝通方式,從北京到南京最快只要6小時左右。前後相較,令人無限感慨。嵇先生把這封電報發到了常去的論壇西祠胡同裡,結果引發更多人的懷舊,大家紛稱「這是一個時代的回憶」。記者探訪發現,整個南京城已只剩下最後一個發報點。

一封從北京而來「遲到」的電報

嵇先生收到的電報是他天津一個朋友發的,這位朋友是位電報發燒友,因為天津已經不能發電報,前些天他有事去北京時,從北京著名的電報大樓發出了這封電報。

因為之前,對方已經告知,會發來電報,這讓嵇先生頗為期待。但真正等收到電報已是4天後,在電報裡,對方說「望同去、復興業務」。然而事實上,對於嵇先生而言,收到電報的新鮮感才是最重要的,電報內容已是其次,他沒想到在各種溝通方式便捷的當下,這樣一種「古老的」交流方式,還在默默運行。

「電報是一種最早的、可靠的即時遠距離通信方式,當年,有什麼急事,人們總想著‘拍電報’。一些大型企事業單位還有‘電報掛號’。十幾年過去了,電報這個名詞,早已被什麼微博、微信之類的所掩蓋。很多地方已經停止電報業務了,繼續營業的也是門可羅雀。」

嵇先生頗為感慨地表示:「信是前天收到的,從拍下電報,到收到,整整過去了四天,已經失去了電報‘迅速及時’的特質,權當作是一個時代的回憶吧。」

晒電報引髮網友們集體懷舊

在西祠胡同論壇裡,嵇先生將收到的電報「晒」了出來,引發更多的人懷舊。有關電報,最晚至80後還有印象,當時家長、親友會收到類似「家有急事速歸」的電報,而在學校語文課裡,還有專門的寫作章節,訓練如何簡潔、準確地擬電報。

沈從文與蘇州「中國公學校花」張兆和的曲折之愛最終也是一封電報收尾,頑固愛著對方的沈從文在寫了4年情書之後,托請二姐張允和徵詢張父的意見,並向張兆和說:「如爸爸同意,就早點讓我知道,讓我這鄉下人喝杯甜酒吧。」

張父應允,於是張允和給沈從文發了一封電報,只一個「允」字,既是她的名字,又表達了意思,被後人稱作「半個字的電報」。

張兆和擔心沈從文看不懂,又拍了一封電報:「鄉下人,喝杯甜酒吧。

對於年長者來說,類似的電報事例中,都能從中想到當年自己使用電報時或忐忑、或悲傷、或甜蜜的情形。

南京僅剩電信大廈還能發電報,仍是每字0.14元

記者在發現,在南京多地郵政和電信營業廳,已經沒有發電報的業務。業內人士告知,南京僅剩的、最後一處可以發電報的地方是位於鼓樓的電信大廈,在這座南京電信業標誌性的大樓內,當年紅極一時的電報業務仍在慘淡經營,但「每個月前來發電報者不多,有時甚至一個月都沒有」。南京電信業務主管魏寧曾經是位老電報班長,她剛參加工作時便加入電報組,見證了電報從榮光到衰落的全過程,因而提及電報,這位至今尚在使用電報碼打字的她,充滿著情感。

魏寧介紹,發電報最忙的時候是上世紀八十年代,40多位員工三班倒24小時不停還忙不過來,最高峰時期,一天要發1000份電報。

記者瞭解到,二三十年前,從北京發一封電報到南京最快只要6個小時左右,因為當年有專門拍電報、送電報的工作人員。而現在,已經沒有專業的人員來從事這項業務,電報送達的速度也就降下來了。

至於發電報的價格,記者瞭解到,現在發電報每個字仍是0.14元,這個價格已經幾十年沒變,被一些網友戲謔為「最有良心的價格」。

當下發電報與過去也有天壤之別。魏寧介紹,在南京僅剩的這個發報點裡,發電報也不是人們傳統印象中那樣,過去的老式發報機已經不用,現在都是用傳真的方式,將你要求發電報的內容傳真給對方所在城市的電信局,然後經由郵政寄送到家。

你知道嗎?

如今還有誰在「拍電報」?

記者略感驚訝的是,在各種快捷溝通方式諸如手機、微信、微博私信等氾濫的當下,還有一些人仍在執著地發著電報。給嵇先生發電報的韓明熙便是其中之一。聽嵇先生介紹,韓給全國各地很多朋友都發了電報,一來是鍾愛這種傳統的溝通方式,另一方面也意在「測試」現在全國還有多少地方,能夠發電報——之前各地網友的反饋是,很多地方已經沒有發電報這項業務了。

昨日,記者和韓明熙取得聯繫。令人驚訝的是,他竟是位在讀的大學生。他自我介紹,2011年時尚在上高三的他,讀到一篇報導,報導的主題大概是「正在消失的電報聲」,因為這篇報導,他愛上了原本跟他這個年紀隔得較遠的電報。

韓明熙介紹,2011年時,天津還有一個地方還能發電報,但現在天津已經結束了這項業務,最近一次他有事去北京,於是就去了北京電報大樓,給全國各地的好友發了十多封電報。這位電報發燒友介紹,北京還是比較老式的發電報的方式,即還是用電報碼,但就是在北京,現在也僅有兩個地方能發電報。

記者瞭解到,除了像韓明熙這樣的發燒友之外,現在還是有一些人仍在堅持用電報,除了軍用外,在民用領域,一些年長者還是喜歡用電報,比如道賀、弔唁之類。

来源:揚子晚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