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公立醫院正在阻礙自身改革

作者:張強 發表:2013-04-15 11:01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前幾天參加電視節目錄製。休息間隙,有民營醫院院長談到非公立醫院在職稱晉升、醫保、科研方面所面臨的不平等待遇。我的看法截然不同:(1)非公立醫院不必玩公立醫院的遊戲,否則自套枷鎖。(2)公立醫院目前的遊戲規則在阻礙自身改革,反而給民營醫院發展提供了契機。

關於職稱晉升

全世界大多數國家的醫生都是自由執業,也沒有職稱制度之說。歐美國家的Resident(住院醫生)從嚴格意義來講,還不算執業醫生。因此,美國的住院醫生沒有薪水,只有每月數千美元的津貼。而一旦成為Attending醫生,收入可翻5~10倍,社會地位也得到確立。

中國醫生的職稱制度是否合理,我不敢妄評。但是,不少醫生為了上職稱花了一輩子時間。職稱評審中產生的論文科研作假、拍馬須臾、勾心鬥角的事例也屢見不鮮。一位公立醫院院長私下認為:職稱評審制度最容易讓醫生「聽話」。事實上,職稱制度耗費了醫生大量的精力,扭曲了部分醫生的從醫心態。當醫生的優劣無法辨別的時候,社會上就會產生盲目相信高職稱醫生的現象。殊不知,職稱評審和臨床能力並不一致。有些高級職稱專家只會搞論文,不會看病,患者誰遇上誰倒霉。

私立醫院或民營醫院的生存之本是患者口碑。因此,非公立醫院完全可以採用國際上通行的Attending制度(類似:主診醫生),在改革職稱制度上先走一步。也許有人會說:病人相信職稱怎麼辦?體制內,是這樣。但對於體制外,並不絕對。而且,患者的理念在迅速改變。患者最終需要的是富有責任心、技術精湛的醫生,不在乎職稱。既有獨立臨床能力、又有充沛精力的優秀主治醫生或副主任醫生應該成為未來部分私立醫院的主力軍,而不是目前大量雇佣退休醫生的普遍現象。

關於醫保

基本醫保(包括農保)屬於國家醫保。廣覆蓋的重要性高於一切。我國醫保的特點是醫生的勞動價格嚴重偏低。過度醫療(彌補收入不足)和粗糙醫療(降低成本)將成為公立醫院的頑疾。

私立醫院或民營醫院一旦把進醫保作為拓展業務的手段,將陷於以下兩個困境:(1)如何避免過度醫療和粗糙醫療?(2)如何和有政府背景支撐的公立醫院去正面爭奪同一塊蛋糕?此類民營醫院的最後出路:要麼雇佣最低成本的醫生,要麼變相收費宰客,否則如何生存?

因此,民營醫院的出路在於高端醫療和專科醫療。爭取國際醫療保險和商業保險尤為重要。或者擁有超越公立醫院的專科技術和服務理念來吸引自費患者。這點上,我非常看好上海國際醫學中心的定位。

關於科研論文

這點上,我不想多解釋。這個時代,有本事的醫生可以去國際醫學期刊發表文章,可以到國際醫學會議上做報告,可以加入國際醫學學術團體,可以爭取國際合作課題。沒人在乎你姓公姓私,沒有「潛規則」讓你抱怨,更沒有人限制你舉辦學術會議。

因此,對於中國的民營醫院來講,格局有多大,天地有多寬。

来源:福布斯中文網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