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同為沿海發達城市的青島和杭州發生了兩件異曲同工的事——一度的地標性建築無疾而終。
據媒體報導,青島的鐵道大廈於1991年正式營業,是當時西部不多見的高層建築之一。當時的鐵道大廈按照三星級標準設計,是島城較早的星級酒店。這座設計年限近百年的大廈,被稱為是「當年青島的標誌性建築之一」。2007年1月7日下午,鐵道大廈被爆破拆除。此前,位於南海路的山東外貿大樓和青島大酒店都已被撤除,在不遠的將來,位於香港中路的遠洋賓館也要實施爆破。這四處建築最長的使用年限也不過20多年。青島大酒店也被稱為是當年山東路上少有的高層建築,上世紀八十年代建設的這個酒店在不少老青島的心目中是山東路上地標式的建築。山東外貿大樓在青島的影響也不小,遠洋賓館則是當年東部少有的酒店之一。可以說,一座座建築代表了當時城市建設的水平。《青島連炸四座標誌性建築》,《揚子晚報》2007年1月11日。
另據媒體報導,於青島鐵道大廈被拆的前一天,有「西子湖畔第一高樓」之稱的浙江大學湖濱校區3號樓被爆破拆除。此樓建造資金2000多萬元人民幣,1993年正式交付使用,設計使用壽命至少100年,但到被爆破拆除時,才僅僅使用了13年。該樓的被炸是因大樓所在地塊已被出讓,其出讓價高達24.6億元。
前些日子在南京發生了一起規模要少得多、但是卻更加荒唐的事:位於南京城東的一幢造價700多萬元的大樓沒有用過,就決定拆除,那邊已經決定撤除,這邊卻還在裝修,它沒有被正式用過一天,卻已經被判了死刑。網上一查更不得了,與」高樓成功爆破」相關的網頁竟然有10500之多。
古人稱未成人而死曰殤。如果一座高樓的設計壽命是100年,它在10多歲、20來歲就死了,不就是「殤」麼?所以我稱此種現象為「樓殤」。像南京那樣的樓似乎只能稱之為「下殤」——八歲以下就死了。
我們為什麼有那麼多的「樓殤」呢?古人將極度的浪費、糟蹋財物稱為暴殄天物,那是要挨天打雷劈的。我所看到的極端事例也就是河工官員受賄的錢多得用不了,他們吃肉只吃豬的裡脊,而且要不斷地打豬的脊背,說是這樣,豬的精華就都跑到背上去了,那樣吃起來就特別鮮美。我從來沒有讀到哪一個地主老財或者貪官污吏將家裡的房子拆了蓋、蓋了拆的奇事。如果那些地標式建築在當地「有礙觀瞻」,那麼,政府的規劃到那裡去了呢?當年是誰批准蓋的呢?這使我想起來同事中流傳的「兩個經濟學博士一下子靠吃屎完成了一億GDP」的笑話,這樣頻繁的拆拆建建,當地的GDP是不是上去了呢?當然,根子還在土地資源在官方的操縱下飛速地暴漲。飛長的地價使資本家從撤除中獲取利潤。無論從哪一方面說,中國都是一個資源貧乏的國家,我們還有那麼多人生活在貧困線以下,我們還有相當的「農民工」沒有地方住。我們為什麼不想想辦法根除(起碼是減少)樓殤呢?即使有一天我們真正「富埒歐美」,我們還是要考慮樓殤的環境代價,那麼多的水泥、鋼筋不是要消耗大量的熱能、從而產出大量的二氧化碳麼?
作為應對,我建議採取二個辦法:一是提高規劃的法律效力,人民代表大會通過的規劃對任何一屆政府都有約束力;二是針對官員的GDP心理建立一個「負GDP」指標,將樓殤折合成「負GDP」,從GDP中扣除。其計算的公式是:
殤樓的市場價×(設計年限÷實際使用年限)÷N(N為資本平均收益率)
當然更好的辦法是將計算所得從政府財政收入中扣除;更絕的、但是絕對是夢想的辦法是將計算的結果從當地官員的工資總量中扣除。相信只有採取了這一辦法才能解決樓殤這一國恥。
来源:博客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