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氏騙局的理財產品巨虧才剛開始

作者:朱大鳴 發表:2012-12-14 07:45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此前我們多次撰文指出理財產品面臨巨大的風險,如今這些風險不幸成為現實。很多理財產品精心設計的龐氏騙局,正在浮出水面。我們最近關注理財產品的文章,是上個月中旬,這篇《龐氏騙局的理財產品威脅經濟大局》被新華網等多家官網和門戶網站廣泛轉載。當然,並非所有的理財產品都是龐氏騙局,也並非如今跌得很慘的理財產品都是龐氏騙局,但是,無論是與不是都沒有關係,只要讓投資者損失慘重的,恐怕都難以再續其過去的神話。

最近媒體連續報導了各種理財產品巨虧的案例。」略舉幾個例子,可一葉知秋:其一是12月3日上午,多名投資者聚集在上海的華夏銀行大廈門前抗議。據新華網報導,這些客戶通過華夏銀行購買的宣稱收益率高達11%的投資產品在到期後不僅沒有獲利,而且上億元的投資血本無歸。其二是「基金股票雙重精選相關公司股票走勢工商銀行武漢健民五糧液千金藥業馬應龍1號人民幣理財產品」成立5年來就一直處於虧損狀態,截至2012年11月23日,該產品單位淨值為0.5437元,虧損比例高達45.63%,一舉成為銀行理財產品市場的「虧損王」。其三是上海證券理財1號(下稱「理財1號」)(展期)淨值只有4毛錢了,在處於存續期的373只券商集合理財產品中,淨值最低。這是什麼概念?這意味著如果你從產品發行持有到現在,財富已縮水了60%。這樣的案例多得不可數,特別是近來理財產品巨虧事件像爆米花一樣,一個一個地爆出來。

其實,很多人認為金融機構信用高,他們相信銀行,才參與理財產品,結果發現這種理財產品不保本,虧損很大。因為在老百姓的心目中,把錢存進銀行就意味著穩妥的利息收益,在許多投資者心目中,銀行就是「安全」的象徵,而很多與銀行有關的工作人員也可能有意無意利用了這種心理,引誘大量的投資者投資,這樣的慘痛教訓,幾乎每天都在發生,在理財產品熱銷的時候,大家都看不到風險,等到山崩地裂之時,再想著造一艘諾亞方舟避險已經來不及了。

但是,往往很多人投資理財產品並不是出於無知,而是出於對高額回報的追求,而且後一點似乎更為普遍。記得2010年左右的時候,由於宏觀調控開始加碼,市場資金普遍缺乏,大量的資金缺口不僅僅催生了諸如高利貸這樣的非法集資事件,也點燃了國民投資理財產品的熱情。大量的理財產品的資金最終流向了了最缺錢的房地產。那時候,地產項目的集合資金信託計畫,或地產項目股權投資基金(PE),其年化收益率可以達到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的三四倍,甚至七八倍。特別是銀信合作叫停後,政策面仍然允許信託公司單獨發行房地產信託計畫,房企轉而求助於信託公司,融資成本至少翻了一番。而且,理財產品的量很大,資料顯示,2011年銀行全年發行理財產品22441款,發行規模16.99萬億元人民幣。哪裡的利潤高資本就會追逐到哪裡,這是投資最基本的法則,但是,高利潤意味著高風險,當人們都在想,我知道這裡面有風險,反正只要我能夠在風險爆發之前就逃出來就行了。但是,這種致命的自負往往是將自己推向絕路的最有力老鼠藥,吃了之後就後悔莫及。

在股市、高利貸等相繼崩潰之後,下一個最惹人關注的就是被稱為龐氏騙局的理財產品,這種崩潰潮才剛剛開始,其多米骨牌效應還在後面,不能有僥倖心理,就像大盤從6000點跌下來那樣,並非個人意志能夠左右了的。並不是所有的投資者將理財產品視為銀行儲蓄,大部分的投資者是知道儲蓄與理財產品的區別,但是,為什麼還會有那麼多投資者趨之若鶩呢?其實股市已經彰顯了這種心理,人們總結了中國人的一個特性就是愛賭一把,就是這種賭一把就走的心理往往導致陷入泥潭不能自拔,因為很多人很難止盈或者止損,理財產品這個局已經破了,將會逐步影響整個中國經濟大局,而這種後果也會慢慢顯現出來。

来源:博客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