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70後眼中的知識青年上山下鄉運動

——兼談葉辛的《蹉跎歲月》

作者:甄鵬 發表:2011-11-22 01:14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1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我初次接觸「知識青年」這個概念,緣自葉辛的小說《蹉跎歲月》。這本書是我剛工作那年,到高密鄉下去,身為教師的三姨夫送我的。故事的主角是上海知青柯碧舟和杜見春,他們到貴州插隊落戶所經歷的艱苦的生活、勞動和情感歷程。葉辛的語言很平白,宛如家常,娓娓道來。恰如那個時代的人,思想相對單純。

我曾經以為建政後的三十年,雖然有過貧困和武鬥,但是一個充滿理想和激情、沒有貪污和腐敗的時代。因此,當我偶爾從影視錄像中看到紅衛兵武鬥的鏡頭,我只覺得好笑;當我看到《潘金蓮之前生今世》中,豬一般的院長壓在王祖賢的身上,我認為這些港臺片在醜化我們偉大的社會主義制度;當我看到《天浴》中李小璐為了回城,不惜忍受男人們一再玩弄,我認為這是投靠西方的陳沖編造導演的謊言。直到後來,我瞭解的越來越多,才發現這一切都是真實而普遍的。

毛澤東說:「看一個青年是不是革命的,拿什麼做標準呢?拿什麼去辨別他呢? 只有一個標準,就是看他願意不願意、並且實行不實行和廣大的工農群眾結合在一塊。」「農村是一個廣闊的天地,在那裡是可以大有作為的。」毛澤東為何發動「上山下鄉」運動? 可以從三個方面解釋:改造思想,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安置紅衛兵,解決無業青年就業問題;開發農村和邊疆地區。

在那個紅太陽一言九鼎的年代,無論是自願還是被迫,從50年代到70年代末,共約1700萬知識青年參加了「上山下鄉」運動。其中,最集中的是所謂的「老三屆」,即1966、1967和1968年畢業的初、高中生。那是一件無上光榮的事情,拿時髦的話講,「投入了轟轟烈烈的上山下鄉運動。」

上山下鄉的雖然都是學生,但是五花八門,什麼人都有。例如,柯碧舟是「黑五類」子女,而杜見春出身高幹家庭。而我最感怪異的是都梁在《血色浪漫》中描述的「北京頑主」這一特殊群體。農民怎麼看下鄉的知青?《血色浪漫》說得好:「他實在鬧不清這些知青娃咋好好的京城不呆,到石川村幹嗎來了。」至於知青給當地農民帶來的影響,書中說「咱石川村就這點地,養不活這麼多人口呀,這不,又添了十張嘴……」

這不是小說虛構的情節。葉辛回憶剛到貴州下鄉時,當地的農民就提出這樣的問題:「你們上海是不是糧食不夠吃?要跑這麼遠的路來我們這裡爭糧?我們寨子上的口糧已經很緊張了。」(《論中國大地上的知識青年上山下鄉運動》,《社會科學》2006年第5期)

除了生活和勞動的艱辛,許多知青遭受了殘酷的折磨,血淋淋的事實觸目驚心。雲南生產建設兵團司令員江洪洲在一次講話中提到:「據不完全統計,前一段時間,兵團各單位捆綁吊打知青1000多人,被姦污女知青200多人。……六營三連指導員左國生,長期姦污一上海女知青,另一個男知青唐潔新試圖揭發,被扣上‘反軍亂軍’帽子,瘋狂報復。」(鄧賢《中國知青夢》摘引自雲南省知青工作簡報,轉引自《論中國大地上的知識青年上山下鄉運動》)國務院、中央軍委曾專門下發了(1973)104號文件:黑龍江建設兵團16團團長黃硯田、團參謀長的李耀東姦污、猥褻女知青達數十人,有的被黃姦污以後,又被李姦污。兩人均被判處死刑,立即執行。

另一個讓我震驚的事實是:「走後門」的不正之風發端於文革期間,而不是改革開放時期!「三大招」(招兵、招工、招生)出現了普遍的走後門現象。事情到了極其嚴重的程度,中共中央為此發出《關於杜絕高等學校招生工作中「開後門」現象的通知》。

「反後門風愈演愈烈,到了無孔不入的地步。在知識青年們的心目中,黨和政府的威信急劇下降,腐敗現象也由此開始公開,哪個再用豪言壯語說什麼扎根、消滅三大差別之類的話,就會遭到公開的嘲笑和謾罵……」(《論中國大地上的知識青年上山下鄉運動》

蔣巍在他的報告文學作品《驀然回首》中寫道:「從1971年開始,一些被‘三結合’進革命委員會的老革命興高采烈開始執掌‘一把手’的權柄,他們的子女隨即興高采烈扑打著翅膀紛紛從鄉間飛走了。黨的威信在人民和青年中間的急劇下降就是從這時開始的,引起廣泛不滿的腐敗現象也由此發端。千百萬知青大軍彷彿一下子清醒過來,原來如此啊一一軍心從此渙散,理想從此崩潰,虛幻的反修大業失去了迷彩……」

毛澤東顯然對這一情況有一定程度的瞭解。他覆信給「告御狀」的李慶霖,提到:「全國此類事甚多,容當統籌解決。」但是,他又說:「開後門來的也有好人,從前門來的也有壞人。」毛澤東無力解決腐敗問題。

在《血色浪漫》中,鄭桐為了上大學給村支書常貴送禮。袁軍的爸爸是部隊高幹,「一個電話過去找軍長,(參軍的)事就成了」。另一個高幹子女鐘躍民插隊到陝北,憑藉爸爸的老部下找關係入了伍。在《蹉跎歲月》中,蘇道誠為了回城給大隊革委會主任左定法送禮。左定法橫行鄉里,曾試圖強姦女知青杜見春。常貴則剋扣知青的口糧。

既然中國共產黨是工人階級的先鋒隊,為什麼不讓知青接受工人階級的教育,而非要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上山下鄉運動造成了許多問題,導致了「四個不滿意」:知青不滿意,百姓不滿意,家長不滿意,國家不滿意。」西雙版納的知青發生了進京請願事件和絕食事件。最終,知青們如潮水般返城,運動草草收場。

幾千萬年輕人的青春被荒廢,無數家庭被拆散。儘管一些知青立業成名,但更多的人失去了系統受教育的機會,在九十年代的下崗潮中更是首當其衝。對國家而言,耽誤了整整一代人,人才出現了斷代。至於知青對農村的貢獻非常有限,基本沒有發揮文化知識的作用。

「知青的生活幸福感比非知青要低。經歷了‘上山下鄉’磨煉(有的是折磨)之後,打斷了他們正常的發展道路,如果返城後沒有獲得較好的社會地位,他們的生活機會將會更加坎坷,這正是導致知青比非知青生活幸福感低的重要原因。」(王甫勤《「上山下鄉」與知識青年的階層分化及生活幸福感研究》,《南京社會科學》2011年第2期)

後來重聚的老知青們常常打出「青春無悔」的旗號,那只是他們對歲月老去、對命運無可奈何的感慨。如果歷史可以重來,他們還會再走一次上山下鄉之路嗎?他們虛幻了一段歷史的美麗瞬間,連帶著虛幻了一個領袖的神話。

葉辛在《蹉跎歲月》中塑造的最難忘的形象是邵玉蓉——一個美麗、善良、純潔、勇敢的鄉下姑娘。讀者問葉辛:你書裡的人物,我幾乎都能在自己的身邊找到,惟獨你寫的好人,我怎麼沒有遇到呢?(《蹉跎歲月》後記)我理解葉辛,但我想說的是:現實比小說更殘酷。 



来源:中國選舉與治理網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