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拍:獨臂男登萬丈懸崖只為養家活口!(組圖)

發表:2011-11-05 01:23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3個留言 列印 特大

現代父母無不竭盡心力的提供一個衣食無憂的環境給自己的小孩,從小這群天之驕者鮮有機會接觸人間的艱苦,好像一切無缺的生活都是理所當然。收到這封轉寄的報導我對這位何天武先生肅然起敬,沒有高言大志,沒有自艾自憐,他剛毅的生活,感謝的心與毫不猶豫的回饋就是生命的最佳見證。願這令人動容的見證,能帶給生活優渥,有時還會灰心抱怨的我們,對生命與生活有更深入的省思。

華山萬丈懸崖間,有一名獨臂背夫。20多年前,妻子身患重病去世,給他留下兩個年幼的孩子;為了掙錢養家,他到河南挖煤,但一場事故又奪去了他的左臂。在頻遭挫折之後,他北上華山成為一名背夫。10年來,他3000餘次登臨華山之巔,用血汗錢養活一家老小。這個獨臂漢子叫何天武,他的堅毅足以使每個人動容。

在空身攀登都需手腳並用的華山天險,獨臂的何天武,身背超過自己體重的貨物,一走就是十年。

連遭災禍,命運多舛

幾度謀生失敗後,他北上華山開始背夫生涯

1989年,何天武的妻子生下第二個孩子後,因一場突如其來的大病撒手人寰。他一個人既要種田掙錢,又要照顧襁褓中的孩子。為了養家,這樣艱難地過了3年後,他把孩子托付給父母,從陝西來到河南寶豐縣一家煤礦企業打工。

他挖了4個月的煤,雖然收入不高,但能按時給老家寄錢。然而,不幸卻又一次降臨——1992年7月30日,為了多賺點錢,已經下班的他又頂了一個班,就在這個班次上,一起絞車剎車失靈事故讓他永遠地失去了左臂。

帶著礦上給的和同事們湊的4100元錢,他和一同打工的四弟踏上了回漢中的火車。但在火車上,四弟替他帶的2000元被偷了。「這是我的半條胳膊。四弟當時臉煞白,急得立刻要下車,回礦上再把錢給我賺回來。」他好說歹說,總算把四弟勸回家。

回到老家後的何天武,嘗試了各種方法謀生——開商店,因為顧客賒賬太多倒閉;種苞谷,因發洪水顆粒無收;背礦石,每天扣除管理費、生活費所剩無幾……幾年辛辛苦苦幹下來,反而欠了1萬多元錢的外債。

他從一個老鄉的口中,第一次聽說背夫這個詞。雖然何天武從沒有去過華山,並且只有一條胳膊,但他沒有半點猶豫,因為他覺得終於找到了適合自己的一份工作。他選擇了北上華山,開始了背夫生涯。

華山人稱「五千仞山嶽一石成」,整個華山就是一塊堅硬的花崗岩。正是靠著與華山石一樣堅硬的性格,何天武終於戰勝了命運,找回了自己的生活。

體重118斤,負重120斤

「正是靠這份小心,10年了,我從未出過任何閃失」

48歲的何天武,體重118斤,每天背著120斤的貨物,步履穩健地走在華山北峰索道口到五雲峰這段1000米的路上。他和6個背夫共同承擔了這段路的運輸任務。7個人是好兄弟,有活一起干,賺錢平均分。一開始,大家看他身有殘疾,勸他少背。倔強的老何拒絕了,堅持和同伴們背一樣多。

不過,10年前,他背60斤都吃力。2000年,何天武和朋友小吳一起來尋生計。倆人很自信,頭天晚上找了丬小店,吃了頓好的,「儲備能量」。花30元買了個背簍,準備大幹一場。

早上6點鐘,倆人早早來到山腳下接生意。第一單生意,60斤。小吳只接到20斤。兩人一身輕鬆啟程了。

上山一看路,哥倆傻眼了。「從來沒走過這麼險的路,這麼陡的坡。」好不容易挪到了天梯——「自古華山一條路」上的一個絕壁。小吳把貨扔給別人,打了退堂鼓。被背上的貨物壓得冒熱汗,被一邊的萬丈深淵嚇得冒冷汗,何天武還是咬著牙,把貨背上了山。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到家,膝蓋疼得蹲不下。

何天武不是一個輕言放棄的人。他琢磨出了獨臂負重登山的經驗——兩個指頭掐著拐棍,三個指頭扣住鐵索扶手,側身而上。

上山路上,最難的一段是蒼龍嶺。這段唐朝時曾經讓韓愈為難得投書求救的路,何天武現在每天身背120斤的貨物,要走三到四個來回。最怕的是冬天,手指凍僵了,扣不住鐵鎖扶手,每挪動一步,都要萬分小心。「正是靠這份小心,10年了,我從未出過任何閃失。」

熱愛生活,富有愛心

「見到別人需要幫助,能出手就一定要出手」

背夫這份看似辛苦又枯燥的工作,何天武幹起來自得其樂。背貨物上山的路上,他觀摩華山懸崖上的石刻,暗暗記在心裏,回家後臨摹。他最喜歡寫的是,「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

「我喜歡華山,我登上山峰的時候呼吸著新鮮的空氣,心裏真的好舒暢,我願意在這裡呆下去,因為華山接納了我,我的付出有了回報!」何天武深愛著華山的一草一木,華山給了他生活的希望,他用華山石一般的堅毅作答。他說,「我不後悔過去,也不畏懼將來。」

每個月的收入,他都精打細算,用得清清楚楚。二弟腿摔斷了,沒有工作,家庭經濟很困難,他就承擔了供侄子上學的任務,支付學費、生活費。「見到別人需要幫助,能出手就一定要出手。」他經常這樣教育兩個兒子。

「四川地震以後,我看別人都在捐錢,我就給我父親說我這月不給家裡寄錢了,給災區捐200元,我父親很支持我這個決定。我有困難了社會上那麼多好心人都幫助我,我沒多大能力回報他們,捐200元錢就當是個心意吧。」

老何說他準備在華山再幹上十年,然後回家好好孝敬父母。

来源:揚子晚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