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記者不喜歡「改革」說法(圖)

發表:2011-11-03 12:47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圖片來源: VOA

*朝鮮問題再度成為焦點*

中國副總理李克強結束了對朝鮮和南韓的訪問,美國助理國務卿坎貝爾也在朝鮮半島進行了穿梭外交,美國和朝鮮官員也在日內瓦舉行了第二輪直接會談,朝鮮半島、特別是朝鮮再度成為國際社會關注的焦點。

人們關心朝鮮的走向,關注朝鮮的改革。但令人奇怪的是,朝鮮記者似乎很不喜歡「改革」這個詞。一位朝鮮記者曾經對美國之音表示,朝鮮不需要改革。

*仇視美國*

大概由於美國曾經率領聯合國軍同朝鮮打過仗,再加上小布希總統2002年1月曾在國情咨文中把伊朗、伊拉克和朝鮮稱為「邪惡軸心國」,平壤對美國可說是抱有深仇大恨。

很多去過朝鮮的中國人回國後發表文章和觀感,都提到了平壤現在的頭號敵人就是「美帝」,到處都是針對「美帝」的標語和口號。

但是,六方會談似乎對這種仇美心態帶來了了變化。

2007年秋天,六方會談第六輪結束後,記者到北京採訪中共17大。一天在人民大會堂外等待採訪閉幕會時排很長的隊。

記者前面是一個亞洲面孔的人,他遞過來一張名片:朝鮮中央通訊社駐北京記者申鎮燮。上面列出的地址是朝鮮駐華大使館。

在排隊的時候,記者跟申鎮燮聊了起來。記者問,以前在朝鮮政府的教育下,朝鮮老百姓都是一門心思堅定反美的。目前六方會談朝鮮方面的態度,顯然是向國際社會低頭,這種做法是否得到朝鮮老百姓的認同?

申鎮燮回答說,在偉大領袖領導下,朝鮮人民一般都是堅定不移跟黨走的。不管當中央和領袖指向哪,他們都會響應,努力跟上,奮勇當先的。有時可能需要一些說服工作,但這些工作沒有什麼工作量的。

六方會談就是這四個國家加上朝鮮和南韓組成的一個旨在解決朝鮮核問題的談判機制。這個談判從2003年開始到2007年底不了了之,期間共舉行了六輪會談。

2009年4月13日聯合國要求平壤遵守1718號決議,而朝鮮則在第二天宣布退出六方會談並重啟核設施。

*朝鮮學習中國改革開放?*

除了核問題引起朝鮮的外交僵局之外,國內的自然災害和頻繁的飢荒使朝鮮民眾的溫飽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自從南韓總統李明博當政以來,南北韓之間的關係不斷惡化,不時處於劍拔弩張的局面。

為了走出困境,朝鮮領導人金正日多次到中國訪問,學習中國經驗。從公開的報導算,金正日在本世紀已經去過中國至少有七、八次。

2006年1月,金正日第四次訪華,從南到北,從中部到東部,跑了中國很多地方,比如湖北、廣東、北京、武漢、廣州、珠海、深圳。他參觀了很多公司、水電站、展覽中心、地鐵、音樂學院、農場、軟體開發中心、港口、碼頭、高科技企業、農業科學研究所、廣播電視單位等。

申鎮燮所在的朝中社說:「金正日同志在中國中部和南部地區往返數萬里,深入瞭解了勤勞、智慧的中國人民的思想感情和中國經濟和文化等各領域的情況 。」

申鎮燮大約30多歲,和大多數朝鮮人一樣,比較黑瘦。他中文非常流利,一口普通話中有些東北口音。記者問他是否在中國學的中文。他回答說,不是,而是在朝鮮某著名大學學的。

不過,在跟申鎮燮交談的時候,記者發現,這位朝鮮記者很不喜歡外界對朝鮮要進行改革的說法。

記者問:金正日到中國這麼多地方,顯然是想學習中國的改革開放經驗,聽說朝鮮也要在新義州建立特區,實行改革開放?

申瞪大了眼睛說:「改革?開放?為什麼?你們美國有改革開放嗎?我們為什麼要改革開放呢?」

記者又問:那你們成立特區幹什麼?不是為了改革開放?吸引外資?

申回答說:我們也不叫特區。

記者:那你們叫什麼?發展區?開發區?千里馬區?一個地方,一個新事物,你總得有個名稱吧?

申:....

*新義州特區的失敗*

按照朝鮮的報導,朝鮮的確推出了《開城工業區法》。另外, 朝鮮還推出了《新義州特別行政區基本法》,中國媒體《21世紀環球報導》說,這個基本法跟中國香港基本法十分類似。

不過,在同申鎮燮的對話中,可以感覺到,他對朝鮮「特區」的情況還是非常熟悉的。比如,特區首任特首華裔大款楊斌、後來據說朝鮮看中的洛杉磯的美籍朝鮮裔沙日香等,他都非常熟悉。

記者:楊斌本來已經就任了,怎麼後來突然沒有下文了呢?

申(笑了笑說):這個情況,你應比我更瞭解吧。

楊斌特別值得一提。這位朝鮮特區首任華裔荷蘭籍行政長官被中國逮捕判刑,朝鮮新義州特區半途而廢,無疾而終。

2001年,金正日當政後第二次訪問中國。這次他只訪問了北京和上海,但是,後來種種跡象表明,他已經打算開始引進中國的改革開放經驗,「走中國的道路」。

第二年秋天,朝鮮宣布,任命楊斌擔任特區最高行政長官。中新社(9/24)報導,楊斌在平壤記者會上宣布,繼續從朝鮮特區遷移50萬人口,並打算「根據歐洲法律體制推出新的法律制度,並選舉推選立法機構和行政管理人員,從外國包括西方國家聘請法官。」

海外報導,新義州將建設成為金融、貿易、商業、工業、尖端科學、娛樂及旅遊為一體的國際綜合地區,並規定,在五十年內,楊斌擁有土地開發、利用、管理權。楊斌還宣布,新義州特區三權分立、免關稅、免簽證、外幣使用自由,成為自由港。

當然,從這些報導可以看出,楊斌還不能擁有土地所有權。中國土地使用權是70年,朝鮮只有50年。但是,在政治和制度改革方面,如果楊斌的計畫能付諸實施,那麼,新義州的政改和其他方面的改革,將把中國深圳等特區遠遠拋在後面。

*楊斌計畫把特區資本主義化*

楊斌,1963年出生在南京,5歲成為孤兒,當過兵。1986年留學荷蘭。90年成立歐亞集團,91年做紡織品貿易,賺到了2000萬美金,「挖到了第一桶金。」

中新社報導說,楊斌靠這筆錢「完成原始資本的積累」 。1994年,回到中國從事花卉貿易,在瀋陽、大連、建成溫室、冷庫、和農業基地,曾獲2001年度福布斯大陸富豪排行榜第二名,身價為9億美元。

就在楊斌準備為朝鮮特區施展才華大幹一場之際,中國當局把他抓了起來。2002年底,新華社報導,楊斌因涉嫌虛假出資、行賄、合同詐騙、非法佔用農地等經濟犯罪活動被捕。第二年,中國宣布判處楊斌18年徒刑,楊斌新義州特區首長夢碎。

朝鮮中央通訊社記者申鎮燮顯然也對楊斌這樣的下場,感到非常不理解。他自言自語說:你說,事情怎麼會弄成這個樣子呢?

*楊斌曾是海外民運人士*

也許,申鎮燮不知道的是,1989年北京發生64事件時,楊斌已在荷蘭留學。他很快成了一名積極的活動分子,強烈抗議北京發生的血腥鎮壓事件。

1993年初,當時海外的兩大民運組織----民主中國陣線和中國民主團結聯盟,在華盛頓召開闔並大會,楊斌曾作為荷蘭代表參加了為期三天的會議。記者當年曾採訪過這個大會,並在與會者名單上的確看到了楊斌的名字。

楊斌也許想利用手中的金錢,幫助金正日、朝鮮的老百姓擺脫貧困乃至國際上的孤立,但是,楊斌的下場,讓金正日的確結結實實地吃了一悶棍。

来源:美國之音中文網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