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塞詩人--王之渙(圖)

發表:2011-10-31 22:38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網路圖片

王之渙是盛唐時期的詩人,擅長描寫邊塞風光,他的出生和死亡日期都不詳,根據後人的考證,大約是唐武後到玄宗(西元688~742年)。他從小就很講究義氣,喜歡幫助弱小,時常和豪俠子弟交往,一邊飲酒一邊談論劍術,青史上記載的許多俠客,都是他模仿的對象。也因為太入迷了,整天和權貴子弟縱酒談樂,不務正業。這樣的生活持續一段時日,直到中年,一事無成,才悔悟先前的頹廢無知,從此立志向學,專心於文章寫作。他有兩個文章寫得很出色的哥哥,王之咸、王之賁,在他們的指導下,王之渙不久就掌握了讀書的方法,作起文章也不輸兩位兄長,令人刮目看。

由於天性豪邁,對於參加科場考試一點興趣也沒有,學成後到處拜訪名人。他擔任過主管文書簿記的小官,後來因受誹謗而辭職,過著遊山玩水的生活,訪尋黃河南北的名勝古蹟。有關他的事跡不多,但「旗亭」宴飲一事,可是流傳千古的美談,提到王之渙,就不能不說旗亭故事。 故事是這樣開始的:

唐朝開元年間,王昌齡、高適、王之渙三個人名氣都很大,誰也不輸誰,誰也不服誰。有一日,天氣冷下著小雪,三位詩人來到旗亭,小有名氣的歌妓,奏起了各種樂器助興,曲曲動聽,都是當時最流行的歌曲。

一向對詩歌頗自負的王昌齡,這時開口說:「我們三人各擁有詩名,誰也不服誰,到底那個人最好?每每爭執不下而難以定奪,何不趁著這次聚會,暗地裡觀看那些歌妓的演唱,看她們所吟唱的詩是誰寫的,誰最多,誰就是第一名,以此類推,你們意下如何?」高適和王之渙對自己充滿信心,便一口答應。話才說完,就有一位歌妓打著節拍唱著:「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姑。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唱的是王昌齡的詩句,王昌齡立刻在牆上畫一,並且說著:「絕句一首。」沒多久另外一位歌唱著:「開篋淚沾臆,見君前日書。夜臺何寂寞,猶是子雲居。」還未唱完,高適就學王昌齡在牆壁上橫手一畫,說:「是小弟的絕句。」不久又上來一位唱道:「奉帚平明金殿開,強將團扇共徘徊。玉顏不及寒鴉色,猶帶昭陽日影來。」「又是我的!」王昌齡在牆上畫上第二畫。

王之渙自以為得名很久了,不料接連落空,心裏不是滋味,趕忙站起來他邊說邊指著其中最年輕俊美的說:「那位梳著雙髻,雲鬢像秋水,現在正紅得發紫的歌妓,你們看到沒有?」高適和王昌齡都點了點頭,王之渙繼續說:「看她所唱的,一定是我的詩歌」過了一陣,終於輪到那位他們等待的人了,她輕展歌喉,聲如黃鶯,唱的正是王之煥的詩。「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讓王之渙甚為得意,表明瞭王之渙這首《涼州詞》在當時已成為廣為傳唱的名篇。



来源:大紀元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