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育兒,中西間卻截然不同。有些差異比較起來還頗有意思。有些在這個文化中看起來很普遍的習慣,在另一方看來卻令人極為吃驚。現在分別比較一下。
讓外國人最吃驚的,覺得最「雷人」的中國育兒習慣有:
一,給嬰兒穿的衣服看不出男女
這裡不包括偶爾故意為開玩笑而擺出的造型,而是指平時生活中,對男寶寶和女寶寶穿的顏色不加以區分或覺得無所謂,有人甚至還特意給男寶寶穿粉色覺得好看。這在國外完全接受不了。在中國,一個男寶寶被別人認為是女寶寶,可能家長並不會介意。可在國外,如果發生同樣事情,家長會覺得很尷尬。尤其是當一個女寶寶被認為是男寶寶時,那幾乎是被認為說孩子長得難看一樣。在國外,嬰兒的服飾要明顯體現出孩子的性別。給女寶寶穿的最典型的顏色就是粉色。男寶寶最典型的顏色就是藍色。白色,紅色,黃色,綠色等等,男女皆可,但在式樣上會明顯體現出是男寶寶的衣服還是女寶寶的衣服。女寶寶的衣服多數縫有花邊。在國外懷孕時,人們就會問,is your bump pink or blue?(你的肚子是粉色的還是藍色的啊?意思是,懷的是女孩還是男孩。)父母絕對不會給男寶寶穿粉色,也少有女寶寶穿藍色的。所以如果你見到一個嬰兒穿著粉衣服,還上前問人家是男孩還是女孩,就恐怕要遭白眼了。外國嬰兒的衣服幾乎就是大人服裝的縮小版,大多時尚,簡單,富於個性。而國內更喜歡把孩子的服裝充滿卡通形象或是花花綠綠的。所以,國外的寶寶不僅一般一眼可以看出是男是女,而且和國內寶寶比穿得大多顯得像個小大人。國內父母很多認為,嬰兒,什麼男孩衣服女孩衣服的,無所謂的。但國外父母則認為,性別是孩子特徵最重要的一個部分,怎麼會不重要呢。從小就要體現出孩子的個性和特徵。
二,給嬰兒剃頭。
老外來中國覺得很奇怪,怎麼幾乎所有嬰兒看起來都一樣,不管男寶女寶都剃頭。男寶寶如果趕上夏天剃頭了,還可以理解。但給女寶寶也剃頭,老外就說什麼也理解不了。寶爸就覺得剃了頭髮很難看。咱們國內認為,剃頭有利於以後頭髮的生長。可科學發現,嬰兒剃頭實際對以後頭髮的生長沒有任何幫助。小嬰兒總有會個乳毛脫落時期,這是正常現象,而咱們中國的家長卻認為這是孩子頭髮不好的表現,甚至歸根為缺鈣等。國外的寶寶沒有剃頭這個習慣,3,4個月的女寶寶就梳著漂亮的小辮子,別著粉粉的小發卡。男寶寶的頭髮一般梳得整整齊齊或神氣地塗著髮膠。
三,開襠褲。
在國內的時候有次逛街給寶寶買衣服,有個白色條絨褲子不錯,仔細拿起來一看,寶爸指著褲子中間的一個大洞說,這褲子怎麼缺了這麼大塊?!我笑。這就是咱們俗稱的開襠褲呀。咱們國內為了寶寶的舒適,發明出的這種開襠褲。在國外不僅是見所未見,乾脆是聞所未聞。這也許和國內外給寶寶用尿布的習慣不同有關。國外是清一色的紙尿褲。從嬰兒到三四歲穿的各種型號應有盡有,從包裹粘貼式的到如廁訓練時使用的「拉拉褲」式,從普通紙尿褲到游泳用紙尿褲。公共洗手間,不管設施多簡陋的,但肯定備有殘疾人專用廁所和給寶寶換紙尿褲的嬰兒換洗室(baby changing room)。咱們國內很多寶寶家長更喜歡給寶寶用「尿布」,我想這不僅僅和國內紙尿褲的價格奇貴有關,和國內大環境也有關,比如公共設施不齊全,出了門不方便給孩子換紙尿褲。另外,國內很多家長也擔心孩子長期穿紙尿褲會不會導致「紅屁股」或不舒適。其實紙尿褲的吸收性強,比國內用的「尿布」更舒適。至於紅屁股現象,勤換可以避免。一旦出現了,國外各種「護臀膏」也就派上了用場。每次洗完澡給寶寶抹一點,可以非常有效地避免「紅屁股」。至於給孩子什麼都不用,直接穿開襠褲,老外們是絕對接受不了的。如果在公共場合出現這種場景,人們恐怕會以嚴重鄙視的目光看孩子的家長。即使是嬰兒,他的隱私也需要被保護。開襠褲或甚至讓孩子光屁股的現象,在老外眼裡非常傷風雅,非常不可思議,旁觀者也會覺得非常尷尬。
讓中國人吃驚的外國育兒習慣有:
一,讓孩子隨意在地上爬或躺。
在機場候機。看見咱們中國人的小孩多數都被家長攬在懷裡,或乖乖坐在家長旁邊的椅子上,偶爾孩子離開,家長也會大聲召喚。老外的小孩多數在大理石地上坐著或隨意爬行玩耍,家長坐在不遠處聊天或看雜誌,即使是冬天也如此。出去購物,經常看見英國人的孩子累了就隨意坐在地上,也經常看見很小的寶寶光腳在地上爬或跑,家長並不在意。咱們中國看見老外的孩子這樣,不免會擔心他們是否感到涼或覺得地面髒。但老外家長很少擔心這些。
二,讓極小的孩子自己吃東西,穿衣服。
出去吃飯時經常看見英國人的小嬰兒自己用手抓東西吃,吃的滿臉都是,家長卻在吃自己的,並不介意。兩三歲的小孩鞋子進了沙子,一屁股坐在地上,把鞋子脫掉,倒出沙子,然後努力自己穿上。家長已經多走出了好幾步,回頭看到,也並不走過來幫忙,而是站在原地微笑的看著孩子,耐心地等他。還有三四歲的孩子努力推著嬰兒車裡坐著的弟弟或妹妹等。家長並沒有指示孩子這樣做,只是孩子覺得那樣有趣,想那樣做,家長就讓他那樣做。
三,兩三歲的孩子還穿著紙尿褲,用著安撫奶嘴。
這點在中國人眼裡比較雷人。老外沒有給嬰兒把尿的習慣,一出生就是紙尿褲,一直用到一般1歲多點的時候,孩子可以自由行走,也可以簡單用語言表達需要了的時候,開始進行如廁訓練(potty training)。紙尿褲由粘貼式換成拉拉褲式,和內褲的形狀一樣,教孩子有大小便需要時告訴家長,然後指導他用便盆,用過後教孩子自己站起來,把拉拉紙尿褲像提褲子一樣拽上來。但這個階段的孩子,多數夜間家長還鼓勵他們繼續用紙尿褲,為的是家長和孩子都能睡安穩。直到兩歲左右,他們表達能力進一步提高,自控能力增強,才完全開始脫離紙尿褲。但也有例外的,孩子拒絕如廁訓練,三歲了還整天穿著紙尿褲的。英國家長相信順其自然,醫生也強調,在孩子自己還沒準備好的時候,強行進行如廁訓練,在他尿褲子的時候指責他,這會給孩子造成心理焦慮和羞恥感,對孩子的心理髮育很不利。所以英國人一直強調,這類事情要等孩子自己準備好的。他們覺得,不過就是多用一些紙尿褲,這沒有什麼。到一定年齡,孩子自己就不想用了。安撫奶嘴也是。咱們國內似乎對安撫奶嘴的評價褒貶不一。但外國人覺得無所謂。這邊的育兒書刊上一直強調,年幼的孩子一定要有一個能給他帶來安慰和安全感的comforter,因為媽媽爸爸不會總在他身邊。這個comforter可以是安撫奶嘴,可以是一個布娃娃,甚至可以是一個他常用的毛巾。娃娃的表哥四歲了,出門到陌生環境的時候還喜歡帶著他自嬰兒時期就開始用的一塊手帕。娃娃去幼兒園的第一天老師就問我娃娃有沒有可以給他帶來安全感的comforter。他們認為允許這樣對孩子的心理髮展有利。
四,給孩子穿很少。
小嬰兒冬天出門被家長用手拎在汽車座椅裡,只穿了一件布制的連體衣,身上蓋了個小毯子,但嬰兒的手腳和多數身體都已經暴露在外,依然在那高興地手舞足蹈。嬰兒身旁四五歲的姐姐,穿著連褲襪,小迷你裙子,小靴子。臉蛋凍得通紅,依然和媽媽講得興高采烈。這是我在國外常見到的情景。我不知那些孩子回家後有沒有生病,但答案是應該沒有,因為國外的孩子普遍都是這樣穿的很少,嬰兒穿的尤其少。更沒有用被子裹緊,緊緊抱在胸前的。這在國內看來就有點不可思議。喬寶回國時出門很多陌生人,第一句話是讚嘆他長得漂亮,像外國孩兒,緊接著就是大聲批評我這個當媽的給穿得太少,第三句話就是這孩子頭髮不怎麼好啊,怎麼沒給剃頭啊??無數陌生人就跟事先商量好了似的,這幾句必說,口氣一致!讓寶爸非常驚訝,讓我哭笑不得。還有人非常鄙視地說我,4個月的孩子大冬天的就給抱出門逛街來了。殊不知4個月的喬寶僅僅是國際旅行就有過兩次了。
来源:搜狐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