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淡忘被扭曲的七七事變 (圖)

發表:2011-07-08 00:44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8個留言 列印 特大


77事變

74年前的今天,北京郊區盧溝橋附近的槍聲拉開了中國8年抗日戰爭的序幕。就七七盧溝橋事件,各方有不同的說法。在臺灣,人們已經逐漸淡忘了這段歷史。而在大陸,抗日紀念館中所展示的也僅是整個戰爭的一部分。

關於1937年7月7日夜間到7月8日晨間發生的事情,參與各方有不同的說法。中國官方的說法是:1937年7月7日夜,盧溝橋的日本駐軍在未通知中國地方當局的情況下,逕自在中國駐軍陣地附近舉行所謂軍事演習,並詭稱有一名日軍士兵失蹤,要求進入北平西南的宛平縣城,也就是今天的盧溝橋鎮搜查,被中國駐軍嚴詞拒絕,日軍隨即向宛平城和盧溝橋發動進攻。中國駐軍第29軍37師219團奮起還擊,進行了頑強的抵抗。對於中國官方和民眾來說,這是日本全面侵華戰爭的開始,也是8年抗日戰爭開始的日期。

而日本方面的說法則和中國有很大不同,日本陸軍省1937年的存檔資料顯示:日本確實於當年7月7日晚間進行了軍事演習。但打響中日戰爭第一槍的,是當時駐紮在盧溝橋河畔龍王廟的中國軍隊。他們從那裡陸續發射了約20發子彈。而日本軍在開始保持了克制態度,並未予以還擊。直到中方第三次向日軍方向發射子彈時,日軍才下達了戰鬥的命令。此時已是1973年7月8日凌晨4點20分。所以,對於日本來說,第二次中日戰爭打響的日期是1937年7月8日。

七七盧溝橋事件在德國許多歷史文獻中的名稱是「馬可·波羅橋事件」,其中對誰打響的第一槍有不同的說法。有些表明是日本落隊士兵的槍走火,打響了戰爭的第一槍。還有的說法是國民黨時任國防最高委員會常委馮玉祥命令開火,挑起中日兩軍開戰以達到促使國共展開第二次合作的目的。

愛國主義下的「77事變」

每年的7月7日,都有許多中國民眾會拜訪坐落於北京盧溝橋地區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一位正在參觀展覽的中年人認為,日本對中國的侵略首先是因為中國當時的國力軟弱:「日本人當時侵略中國,當時我們可以說沒有能耐,沒有力量。必須把我們的國防建設好。不容任何人對我們進行侵犯。我們要對世界和平作出貢獻,這是中國人的(願望)。我看到這個,雖然說現在中日關係很好,我也是一位成年人了,但是我看完這個我對日本人有這麼一種......他太凶殘了。」

也許正是這樣的愛國主義歷史教育讓許多中國人對日本人都有兩種截然不同的情感。一方面,中國是日本產品的最大出口國。走在中國的大街上不斷可以看到受日本流行文化影響的中國青年一代。而另一方面,中國大陸近幾年曾多次爆發反日運動,許多人也發出號召抵制日本貨。一位小學生在看完了展覽後,說出了他的想法:「八路軍或者新四軍與日軍抗戰,非常勇敢。奮勇殺敵,最後取得了國家的勝利。在這件事情上我覺得祖國越來越變得強大,更富強,我們學生應該好好學習,將來回報祖國成為世界上一個有用的人。」

臺灣呼籲中國誠實面對抗日曆史

在中國大陸的愛國主義歷史教育下,不少國民認為在盧溝橋抗擊日本侵略軍的是受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或新四軍。而歷史資料表明,當絕大多數在盧溝橋對日作戰的軍人皆為受國民黨掌權政府領導的國民革命軍第二十九軍。在臺灣舉行紀念77事變74週年的學術活動中,曾參加過抗日戰爭的國民黨陸軍一級上將郝柏村對中國共產黨扭曲抗戰歷史的做法感到不滿,直言中共對抗日的貢獻微乎其微。他指出,中共認為平型關、百團大戰是抗戰最了不起的貢獻,但從整個抗戰來說,這不及百分之一。

7月7日當天,臺灣總統馬英九在出席當地一抗日戰爭展覽時表示:現在抗戰的歷史,在臺灣確實有點被淡化,而在大陸又被扭曲。海峽兩岸在政治上,在軍事上逐漸和解的時候,在歷史的詮釋上也應該和解。做到8個字,就事論事,實話實說。

雖然交戰雙方在這場戰爭結束後發出「中日兩國要世世代代友好下去」的信息。但兩國人民之間的隔閡卻因為一系列包括與怎樣看待這段歷史有關的事件越來越深。最近一份由日本《讀賣新聞》和中國新華社共同舉辦的民意調查表明,90%接受調查的日本人認為與中國的關係不好,另外有87%的民眾表示中國不值得信任。而與此相對照的是,接受調查的中國人中,81%認為與日本的關係不好,79%的中國人無法信任日本。有評論認為,造成此結果的不僅僅有歷史原因,還與日本和中國就釣魚島(日本稱尖閣群島)領土歸屬權產生的一系列爭端有關。

来源:德國之聲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