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山西河津人薛瑄,出身教育世家,永樂十九年進士,向以人品學養著稱。宣德三年,被朝廷任命為廣東道監察御史,並監理湖廣銀場,朝臣們紛紛祝賀,薛瑄僅以岑參的詩句「此鄉多寶玉,慎莫厭清貧」相應答,表明自己不謀私利的決心。湖廣銀場沅州是明代造幣基地,監管銀場之職沒有不發財的,人皆視為肥缺。薛瑄到職後,當地官員和豪紳競相備重禮拜望,以尋求庇護,薛瑄卻一律拒之門外,並在寓所的照壁上題詩明志:有雪松還勁,無魚水自清。沅州銀似海,豈敢忘清貧。在任期間,他明察暗訪,肅貪正風,罷黜污吏,決不手軟,政績卓著,官聲頗高。
當時主政的內閣大臣楊士奇、楊榮、楊溥,曾歷事永樂、洪熙、宣德、正統四朝,先後位至臺閣重臣,史稱「三楊輔政」。薛瑄赴京應召時,「三楊」慕名派人邀他相見,他卻說,有公務我自會向上司稟報,怎能私下裡拜謁公卿大臣呢?「三楊」只好嘆息作罷。薛瑄有位同鄉王振,是權傾朝野的宦官。王振為在朝中培植黨羽,就問楊士奇,我的同鄉誰可擢為京卿?楊士奇舉薦了學問和官聲俱佳的薛瑄。於是,王振便奏請英宗下旨,將薛瑄由山東提學僉事提拔為大理寺少卿。王振一心想把這位同鄉拉攏入夥,不等他登門拜訪,就派僕人送上厚禮,不料兩次都被拒之門外。楊士奇聞知此事後,提醒薛瑄應當登門拜謝才是。薛瑄從骨子裡就不想按照這個官場潛規則行事,於是正色道:「拜爵公朝,謝恩私室,吾不為也。」用今天的話說,授受官職是公共行為,我不願為此而拜謝私門。參加朝房議事時,百官見了王振都行跪拜禮,唯薛瑄站立不動,王振主動向前施禮寒暄,薛瑄也只是禮節性地拱了拱手,這讓王振非常尷尬。
薛瑄這種不肯摧眉折腰事權貴的風骨,確實令人敬佩,但也由此埋下了宦海浮沉的禍根。王振見薛瑄不識抬舉,還處處駁自己的面子,就找了個機會把他下了大獄。在獄中,薛瑄若無其事,手持《周易》默讀不輟。通政使李錫聞知後,讚嘆不已地說:「真鐵漢也!」行刑前夕,王振聽到跟隨他多年的老僕在廚房裡偷偷哭泣,就問他為何如此?老僕說,我跟薛夫子是同鄉,深知他的為人,加害這樣的大好人,我擔心你會遭到報應。聽了老僕的哭訴,加上別的官員到皇上那裡求情,王振恐把事情做得太絕惹起公憤,就下令為薛瑄減刑,流放戍邊,不久又放回老家。薛瑄從此居家七載,閉門治學,設館授徒。
代宗繼位後,薛瑄又被起用。一次,宦官金英奉使路過南京,公卿們都到江邊迎送,唯獨薛瑄沒去。金英一向佩服薛瑄人格高尚,並不以此為忤,他在朝廷上說,南京的好官,唯薛卿而已。「奪門之變」後,英宗重新歸位,任命薛瑄為禮部侍郎兼翰林院學士,入內閣參與議決國家大事。後來,重臣石亨等弄權亂政,陷害忠良,卻無人敢言,他屢次上書勸諫皇帝未果,遂上書托病請歸,獲准告老還鄉。天順八年逝世,詔贈禮部尚書,謚號文清。著有《讀書錄》、《續讀書錄》並詩十卷。明嘉靖、隆慶年間有《薛文清公文集》刻本行世。
薛瑄用自己光明磊落的一生昭示世人:心底無私骨自硬,不向豪門輸青眼,從政為民敢請命,好官豈止在不貪。
来源:學習時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