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刺繡造型獨特、樸實、生動,構圖飽滿,色彩艷麗,對比強烈,體現了一種原始、純真、古樸、大方的民族特色。苗族刺繡已有上千年的歷史,它以其獨特的民族風格和精湛的藝術技巧轟動世界藝壇。
可是很少有人注意到,苗族刺繡不僅是一種展示美的形式,同時它也是苗族歷史文化的載體。苗族在以往沒有自己民族文字的漫長歲月裡,世世代代把民間口傳文學,如神話故事、山歌、諺語、理詞、舞蹈、刺繡、蠟染等作為教育形式,向後輩們傳授本民族的歷史文化、宗教倫理和生活、生產知識。苗族刺繡中的每種動物、植物紋樣都隱藏著一個優美動聽的傳說故事和古風遺蹟。每一個圖案樣式都具有一定的象徵意義,或稱其為象徵符號。本文試就苗族刺繡紋樣中的象徵符號作一些初步探討。
一、歷史故土象徵符號
在黔東苗族聚居區,有一個幾乎人人皆知的傳說。古代有一位苗族女首領名叫蘭娟,她在帶領苗族同胞南遷時,為了記住南遷的歷程,就用彩線記事的方法在衣服上繡符號。離開黃河時,她在自己的左衣袖口上繡下一條黃線;渡過長江時,在右衣袖口上繡下一條藍線;過洞庭時,在胸口上繡下一個湖狀圖案。就這樣,每跨過一條河,翻過一座山,她都用彩線繡上一個符號。越往南,過的河、翻的山越多,她繡記的符號也就越多,密密麻麻地從衣領、袖口一直繡到褲腳口。最後,在武陵山區定居下來,這位苗族女首領按照她衣服上所記的符號,重新用各種彩線,精心地刺繡出各種美麗的圖案,縫製成一套十分漂亮的服裝,記載著她們部落的遷徙史,作為女兒的嫁妝。從此,苗家姑娘出嫁時,都要去請教蘭娟首領織繡嫁衣,並把這種衣服叫「蘭娟衣」。雖然這個故事今已無從考證,但「蘭娟衣」至今在黔東苗族聚居區仍十分流行,那裡的苗族姑娘現在都還十分喜歡穿自己繡制的「蘭娟衣」。
黔東南的凱裡、黃平、臺江、旋秉、鎮遠等縣市的苗族婦女幾乎每件花衣的披肩和褶裙裙沿的圖案中都繡有兩條彩色鑲邊的橫道花紋。一條叫「媼仿」即黃河,一條叫「媼育」即長江,中間繡有山林、田園、牛羊、村莊和人們勞動等圖案紋樣。這些紋樣代代相傳,形象固定,沿襲至今,象徵著他們古老而美麗的家鄉。
黔西北的苗族服裝,披肩的底邊花紋表示苗家故土舊居的房屋基腳為長條石壘砌,披面遍繡卷拍、蕨草、豬槽三種花卉,構成一組組對稱的幾何圖案,並用浸染的青、紅土羊毛線挑織、加飾四周,形成鋸齒紋、波浪紋和菱形紋,三種花紋各異,其含義有別。每方圖案上為天,下為地,左右為山川,中間為平原。整圖標誌著苗家故地良田千頃、群山環抱,一片錦繡河山。
雲南東北尋甸縣苗族服裝,衣背上的方塊圖案象徵祖先種的田地;裙子的花條象徵祖先筑就的城牆。綁腿則象徵祖先遷徙走過的道路。苗族點套裙的花紋共由裙基紋、兼套花、點套紋和縱疊花四部分組成。裙基紋象徵著錦繡壯麗的苗家故居;兼套花象徵著苗家故居的萬頃良田;點套紋象徵著苗家故居縱橫交錯的灌渠;縱疊花象徵苗家故居四周群山環抱。整個含義象徵著對美麗富饒的故鄉的懷念。
在湖南西部苗家聚居區,有一種叫做「彌埋」和「浪務」的花邊紋樣。在苗繡中非常盛行。「彌埋」花邊是由無數個馬的抽象花紋連成一串,橫貫在河水中間,兩邊是無數個花塔,層層相疊,相間排列,再外層兩邊各用一條折線式紋樣鑲嵌著,象徵苗族祖先遷徙時騎馬飛渡大江大河,跨越高山峻嶺才來到這裡安家落戶。「浪務 」圖案是兩條折線形白色橫帶,一邊是小山,另一邊是一朵朵立形花簇。表示苗族先民曾住在大江大河邊,由於戰爭等多種原因,才離開長江中下游往西遷徙。反映了苗族古址和遷徙狀況。
在貴州臺江苗族刺繡紋樣中的人物形象中,有的持有杖、刀、戟、大弩等,結合苗族《古老話》瞭解到,這些形象象徵著歷史上苗族祖先蚩尤的刑法、武器、宗教的三大發明。
二、祖先象徵符號
在苗族刺繡紋樣中,還有許多龍、鳥、蝴蝶、狗、牛等的造型。這些紋樣造型獨特,它不僅僅只是簡單的動物紋樣,而且是苗族祖先的象徵符號。
苗族東部方言區的苗族古詩說:「……大地上啊,開始出現了龍身人首的鳥基,出現了人首龍身的代基……幾個代雄苗人繁衍了十二個宗支,幾個代雄生息了一百四十八姓。」這首古詩說明苗民是龍變的。在變的過程中曾經歷過人首龍身的過渡階段。龍是人的祖先。龍在苗族刺繡紋樣中比比皆是,在貴州臺江、施洞的苗繡中,至今還有人首龍身的圖案紋樣。苗族同胞崇拜龍,一方面是為了祈求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家道興隆、普澤萬民,更深一層的含義則是把龍作為本民族始祖的象徵。
黔東南凱裡、黃平、麻江、雷山等縣的苗民自稱為「鳥」,是遠古先民信奉鳥,以鳥作為自己的祖先。《日下舊聞考》卷二有「畫本以飛空走險」的記載,是說蚩尤有翼能飛。《山海經》有云:「三苗首領驩兜也有翼能飛。「驩頭,人面鳥喙,有翼……仗翼而行。」又說:「西北海外黑水之北有人有翼,名曰苗民。」以蚩尤為首的九黎和以驩兜為首的三苗,都被說成是有翅能飛行。至今在苗族服裝及其它刺繡中隨處可見以鳥為主題的圖案紋樣。將鳥作為自己祖先的象徵符號,表示對祖先的崇敬與懷念。
湘西、黔東北以及鄰近的川東、鄂西地區的部分苗族先民則以「盤瓠」,即狗為自己的祖先。據《後漢書·南蠻傳》載:「昔高辛氏有犬戎之冠,帝患其侵暴。而征伐不克,乃訪慕天下,有得犬戎吳將軍頭者,此黃金千鎰,邑萬戶,又妻以少女。時帝有畜狗,其毛五彩,名曰‘盤瓠’。下令之後,盤瓠遂銜人頭造闕下,群臣怪而診之,乃吳將軍頭也。……帝不得以,乃以女配盤瓠。盤瓠得女,負而走入南山,止石室中,所處險絕,人跡不至。」「經三年,生子十二人,六男六女,盤瓠死後,因自相妻。……其後茲蔓,號曰蠻夷。」苗族民間,用盤瓠作為祖先的象徵符號,遺風更盛。《後漢書·南蠻傳》載:盤瓠種落「好五色衣,制裁皆有尾型。」 王示性《桂海志續》云:「婦則用五綵繒帛綴於兩袖。前襟至腰,後幅垂至膝下,名‘狗尾衫’,示不忘祖也。」苗族人民至今仍愛好五色衣服,上繡五彩的盤瓠形象。苗族姑娘贈給情人最珍貴的信物是繡有「並蒂花」 、「鴛鴦鳥」 、「雙蝶飛」等五彩紋樣的花包肚。結婚婦女最真誠的愛情信託是為丈夫繡「花褡褳」,兩頭均繡有龍鳳花鳥。這些信物,傳說是象徵高辛氏公主初配盤瓠,「解去衣裳,為僕鑒之結,著獨立之衣。」
苗族還把蝴蝶視作自己的祖先。從《苗族古歌》中的《妹榜妹留》和《十二個蛋》兩首歌裡,可看到黔東南地區的部分苗族是把蝴蝶看成自己始祖的。歌詞敘述:蝴蝶從楓木心孕育出來,長大後同水泡「遊方」,生下十二個蛋,由蛋中孵出龍、水牛、雷公等和人類始祖—姜央。苗族姑娘把蝴蝶、龍、水牛、鳥等形象用刺繡的方式繡在衣服、被面、床單、門帘上,作為自己祖先象徵符號,表示對祖先的崇敬。蝴蝶、龍、水牛、鳥是大自然的象徵,也是苗族祖先的象徵。
三、氏族象徵符號
古代苗族從自己的氏族或部落的族徽觀念出發,在裝飾上創造出特點各異的藝術形象,用以作為本氏族的象徵符號。這些特點反映在刺繡紋樣的內容上,顯示出所謂的圖騰崇拜,反應在紋樣的配色上,則顯示了裝飾色彩的趨向性。
圖騰崇拜,又作圖騰主義,英文為「totemism」。「totem」系印第安語,意為「他的親族」。即在原始時代,人們相信人同某種動物或者植物之間保持著一種特殊關係。甚至認為自己的部落起源於某種動物或植物或者因為它的相助才得以生存。因而把它視作氏族部落的象徵和神物加以崇拜。元、明、清時期,據漢籍的記載,曾按服飾色彩將苗族分為紅苗、花苗、白苗、青苗、黑苗等。這種劃分,大致反映了苗族內部各個不同氏族的裝飾藝術特色。
比如紅苗,以龍、鳳為其氏族象徵,圖案內容以龍鳳紋樣為主體。色彩裝飾以紅為主體,輔以白、黃等其他色彩嵌飾;花苗,則以花為其氏族象徵,圖案紋樣多以花為其主題內容。以各種色彩對圖案進行配色。色彩種類繁多,盡量使對象光彩奪目。求得五彩繽紛又和諧統一的裝飾效果;白苗,以蝴蝶為其氏族象徵,紋樣以蝴蝶為主體,底色以白為主。紋樣配以朱紅、淺紅,間以灰、黑、藍等色,或以深色為底,紋樣以白色為主,間以紅、黑、灰、黃等色;青苗,以夔為其氏族象徵,圖案以麒麟為主體內容,或配以雲紋,表現麒麟騰雲駕霧,或配以水波紋,表現麒麟飄洋過海。紋樣配色,以青為主色調;黑苗,以狗為其氏族象徵,紋樣以狗為其主體內容。配色多用黑色、黑紫等,再用黃色、黃間白或其它少量色彩點綴其中。
貴州西部苗族以雞作為氏族象徵。將雞表現在他們的刺繡紋樣裡。因為雞為他們帶來了光明,驅逐了黑暗和鬼怪,使他們人丁興旺、幸福美滿。在苗族神話傳說《黑洞洞、明亮亮》裡就描述到雞是怎樣呼喚太陽,讓光明重新普照人間,萬物恢復了蓬勃生機的。當地的一些苗族老人還說他們的祖先從外地遷來黔西時,帶著一隻大公雞,尋找棲息之地,他們走了很多很多地方,雞都沒有鳴叫,於是他們繼續走。後來來到這處壩子,那天黎明,雞亮開嗓門,大聲鳴叫,他們就在此居住下來。從此人丁興旺、五穀豐登。
四、文字象徵符號
在苗族史詩和傳說中, 都說苗族古時曾有文字,這些文字寫在羊皮、樹皮等上面。由於戰爭、災害等的襲擊,他們不斷遷徙,文字逐漸失傳了。這些傳說中的文字,可能是一些象徵符號。從今天苗族刺繡紋樣中,我們仍還可以推測出一些文字的象徵符號。
黔西、川南、桂西北、雲南等川、黔、滇方言的苗族挑花紋樣基本上是幾何圖形,是由幾根平行長線並列,其中,有的在兩根平行長線之間加橫線而成若干方格。有的折作「┗┛」形,有的大方格套小方格而形成「回」字形。還有的呈菱形、網狀等等。最常見的有「X、#、十、回、口、V、◇、S、ε、з、○」等形狀和小圓點、漩渦紋等,有的方格中還貼一塊紅布條。這些紋樣少有變化,不得隨意更改。傳說方格表示祖先居住的田園,方格中的紅布條表示魚,花紋代表田螺和水田裡倒影的星星,彎條代表樹木。在貴州威寧、雲南昭通、彞良等地的苗族禮服的弔旗部分刺繡有「◇、Z、凸」三種紋樣。「◇」紋表示田園;「Z」紋表示江河;「 凸」紋表示房屋、城鎮。
據苗學家李廷貴和酒熹的發掘與研究,以及對一些苗族刺繡老人的訪問,目前在刺繡圖案中已經識別出四十多個表形單文字,如:┼┼┼┼(龍);※ (蝶);×(叉);乙∼(鉤);N(彎);e(蟲);田(量具); χ(轉子);?(拐爪); ∽ S (掛鉤);卐(篩、車、旋、水蟲); ∽ ≌ (江、河、水); ♀ (人)……這些刺繡文字,形、音、意俱全。
從科學意義上講,上述刺繡文字仍只是一種表形達意的象徵符號,與文學還有差別。但是,苗族人看了這些符號,既能讀,也能領會其意思,足以證明苗族人民在自己的生活實踐中已創造了一些跟語言詞彙有固定關係、且能誦讀和喚起人們對於事物的聯想的表形文字。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苗族刺繡與其生活的地理環境、歷史文化、宗教信仰等諸多因素密切相關。從這些刺繡紋樣中,我們可以窺視出這個古老民族的原始圖騰崇拜、古風遺俗,發掘出其社會歷史的發展軌跡。苗族同胞在自己的裝飾藝術中,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們生活的各個方面,給人們提供了許多「活標本」 、「活典籍」。苗族刺繡藝術大多展現於女性服飾上。苗族豐富多彩的女性服飾是一部穿在身上的百科全書。
来源:網路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