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訪量下降證明中國人權改善?

發表:2010-09-28 23:1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4個留言 列印 特大

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9月26號發表的《2009年中國人權事業的進展》白皮書披露,2009年,全國信訪總量同比下降2.7%,連續5年下降。本臺記者高山就此邀請貴陽的時事分析人士曾寧和美國紐約的人權活動人士劉青討論中國的人權問題。

記者:「劉青,中國國務院的《人權白皮書》提到過去五年信訪量連續下降。去年又下降了2.7%。你覺得信訪量的下降是不是就表明瞭中國的人權有了改善呢?」

劉青:「首先,《中國人權白皮書》的所有用意都是辯護和遮掩中國人權的那些劣跡;第二點,中國的報告從來數字都是水分,甚至是瞞天大謊。所以白皮書本身所寫的這些是根本不可信的。因為白皮書本身是政府在調查政府,這個東西怎麼可能相信呢?任何調查都是必須具有社會公信力的、獨立的機構做出的。中共自己做出的是完全不可信的;第三點,我們所知的,現在訪民的狀況是更為惡劣。更為惡劣,你可以上網隨便查一查,你可以看到每天都有大量的網民遭到抓捕、遭到痛打甚至失去生命。還有很多網民自殺或者是集體抗暴。而且中國的網民實際上已經從中國變成了國際訪民了。比如說在美國紐約起訴溫家寶和山東政府官員的孫丹丹;再比如現在長期在紐約抗議上海世博會拆遷的這些訪民、還有其他地方的訪民。」

記者:「曾寧,你覺得中國信訪量的下降是不是中國人權改善的一個標誌呢?」

曾寧:「我覺得信訪量的下降和中國的人權狀況沒有什麼直接的關聯。即使是信訪量下降了,並不能證明中國的人權狀況好轉了。實際上我們看到中國的人權狀況並沒有根本的好轉,甚至連微小的進步都沒有,甚至還有一些倒退、還有一些惡化。至於這個信訪量數字的下降,我想這種可能當然也是存在的。但是更多的情形應該是 中國政府包括各級地方政府對上訪這種行為的打壓所造成的。也就是說正是因為各級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把壓制民眾的上訪作為地方政府官員政績的一個重要的考量,所以他們都千方百計、想方設法地打壓、限制民眾的上訪。這樣客觀上也使得中國政府在統計上訪數量的時候可能會出現上訪數量有所下降的這樣一種情況。但是即使出現了上訪數量的下降,並不能證明中國人權狀況的好轉。」

記者:「劉青,中國國務院的白皮書還得提到中國老百姓利用網路來充分地表達思想觀點以及利益訴求。你覺得這是不是老百姓利用網路的增加、是不是中國政府人權改善的一個表現呢?」

劉青:「這個是網民自己本身的表達。實際中國政府所做的事情都是在竭力設法控制、壓制網民的這種表達。壓制的方法比如說要採取什麼實名制上網、要採取實名制發表文章,再比如說命令網路公司對一些揭露問題或者是訴說冤屈的文章很快刪除。這些都說明在網民表達自己意見、表達抗議的時候中國政府採取的都是加強控制和取締的做法。」

記者:「曾寧,中國老百姓現在利用網路來表達自己的思想觀點和利益訴求的人在不斷增加。你覺得這個是不是中國政府改善人權的一個表現呢?」

曾寧:「中國政府的這樣一種邏輯的表述也是站不住腳的。中國民眾通過網路爭取到了自己一定的言論空間。我想這個不是政府的恩賜,和中國人權的改善尤其是政府的行為沒有邏輯的關係。即使是民眾通過網路擴大了自己一定的言論空間,也是民眾爭取的結果。而且這種爭取的結果是在政府對網路的打壓限制,是在政府對民眾 的言論自由權利包括其他的各種政治權利的種種限制和打壓之下發生的。所以現在政府反過來把政府一方面打壓民眾的各種權利,另一方面民眾又在爭取自己的權力,在這樣一種情況下所發生的民眾努力爭取到的丁點的或者是微小的、些微的在網路這個平台上爭取到的一些權利,也把它反過來當成是政府的人權改善的一個例 證,我想這樣的說法本身也是很難讓人信服的。」

来源:自由亞洲電臺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