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貨單曝藥品驚人差價(圖)

發表:2010-03-15 17:56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網友在網路上曝光了一張藥品訂貨單,上面相差數倍的兩欄數字讓他心寒:「可能出廠價一塊兩塊,甚至幾角錢的藥品,到我們病人的手中就是幾塊幾十塊。」記者由此調查發現,出廠價僅為1塊多的藥品,在不同的藥店能以7元至十多元不等的價格出售。

業內人士稱,這種情況再正常不過。果真如此嗎?同款藥的零售價為何會有如此大的差別?去年公布的基本藥物零售指導價格,對它是否適用?一種普藥(指在臨床上已經廣泛使用或使用多年的常規藥品)的身價究竟如何在出廠後翻了數番,擺上了藥店的貨架?

網友

訂貨單曝光驚人差價

該網友貼出的訂貨單題為「‘中智藥業集團’系列產品訂貨單」,上面列了23種藥品及其規格,並標有供應價和零售價,兩者相差2-6倍不等。一盒20粒裝的銀黃膠囊供應價為3.8元,而零售價標到24.8元;24粒裝的腹可安片,供應價為2.1元,建議零售價為11.8元,高出近5倍的價格;訂貨單上零售價最貴的是24粒裝的調經止痛膠囊,為32.5元,而它的供應價僅6.5元——是售價的五分之一。

23種藥品的生產廠家為恆生藥業和中智製藥兩家,它們都是中智藥業集團的下屬單位,該集團是廣東省的一家大型民營企業。

涉及藥廠

出廠價可以更低

一位藥廠的銷售代表看過該訂貨單後告訴記者,這裡的供貨價並不是出廠價格,而是藥廠給醫藥公司的價格,後者已經在出廠價的基礎上往上加了。藥品流通最粗略的線條是:廠家——醫藥公司(獲得GSP認證的藥品批發零售企業)——藥店/醫院,有時也會跳過醫藥公司的環節。而這張訂貨單,應該是發生在廠家和醫藥公司之間,上面所寫的供應價是指廠家給醫藥公司的價格,零售價應為「建議零售價」,很可能與實際銷售價格不符。

隨後,記者走訪了北京的二十餘家藥店,僅在兩家店內發現有售中智集團的「銀黃膠囊」和「腹可安片」。在杏林春藥店,中智的銀黃膠囊售價15.8元,腹可安片是18元;在盛仁堂藥店,只有前者在售,定價為7.1元。該藥在兩家店的實際銷售價格均未超過訂貨單上的「零售價」。

記者又以藥店的身份,向中智諮詢銀黃膠囊和腹可安片的出廠價格。營銷部的工作人員回答,對北京的老客戶,銀黃膠囊發貨價是1.8元,腹可安片1.2元,調經止痛膠囊2.8元——零售指導價都在出廠價的10倍左右。工作人員還解釋說,由於銷售模式的變化,廠家只對以前的客戶以此價格發貨,其他地區並不是這一價格。

中智的銷售人員李先生稱:「我們的貨,價格都很低。隨便一個品種,賣兩件貨就能賺個千把塊錢,普藥品種能賺那麼多是很厲害的。」一件貨是指上百件的產品,數量從100至600不等,從廠家拿貨最低要一件起拿。

連鎖藥店

進貨渠道不同

北京杏林春大藥房的連鎖藥店分布在北京5個區。該藥店的馮經理解釋稱,他們的藥是從醫藥公司拿的貨,至於銀黃膠囊不足兩元的出廠價,「醫藥公司可沒有1塊8這個價錢,最起碼也要六七塊錢。」在這之上,藥品還會加上物流配送費、藥店的人員和房租等費用,加上一定比例的利潤,最後形成藥店的零售價。

馮先生認為,過低的價格有可能是「串貨」或不索取發票導致的。前者是因為藥品廠家給每個省的出廠價格不同,從進貨價較便宜的外省拿貨,然後在京銷售的情況;後者則能讓價格裡外相差10%左右。

「進貨價格的差異」是馮先生認為造成零售價不同的主要原因,但他也坦言,通常在全國範圍內有較大知名度的藥品,進貨價格差別不大,在各藥店的零售價也相對統一。

廠家銷售

終端最盈利

在曝光的訂貨單的跟帖裡,有網友稱原來在藥店當過會計,「平時買的幾十元錢的藥,進價才幾塊錢。」也有自稱「做醫藥這行」的網友表示,曝光的訂貨單利潤「還不是很高的」。

面對以藥店身份諮詢的記者,中智方面的銷售員說:「你們終端賺的最多。我也跟你直說好了,比如3塊錢的東西,你可以賣到十幾、二十塊錢,這是絕對可以的,所以你們利潤是很高很高的。」中智藥業集團營銷部的工作人員稱,他們的藥在北京鋪貨並不多,公司的銷售模式在調整;正因為沒有指定的北京藥品公司,所以有時會對藥店、個人代理直接發貨。

然而,根據國家發改委、衛生部等八部委《關於進一步整頓藥品和醫療服務市場價格秩序的意見》規定,目前醫療機構銷售藥品,嚴格執行在實際購進價的基礎上,順加不超過15%加價率作價的規定,但不得高於政府指導的最高零售價格。

發改委

屬於自主定價

去年9月份,國家發改委公布國家基本藥物零售指導價格,共涉及2349個具體劑型規格品——它們都是在不超過零售指導價的前提下,自主確定價格。

限價名單裡並沒有「銀黃膠囊」,只有銀黃片和銀黃顆粒兩種劑型的銀黃製品。北京市發改委解釋稱,銀黃顆粒(片、口服液)在本市定價範圍,均實行政府指導價,定價內容為零售價格,定價形式為最高零售價格。而銀黃膠囊未列入國家和本市定價範圍,實行市場調節價,由經營者自主制定,因此市場上的銷售價格可能會存在一定差異。

同一規格的同種藥品,為何會在不同的藥店出現如此大的價格差異?國家發改委價格司的工作人員解釋稱,這是正常現象,因為藥店的經營方式和策略有很多種,有的甚至可以虧著賣,屬於市場營銷學的範疇,但這並不意味著藥品價格水平正常。對於其合理定價,可以參考片劑,但又不能簡單參考,需按每天服用的藥量來對比參考。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