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地大劫難 一場7級地震為什麼會死那麼多人?

發表:2010-01-21 05:16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一週之內西半球發生兩次強震,1月9日那一次6.5級,發生在美國北加州楓岱亞市附件,一人未死,受輕傷者不到40人。1月12日那一次7.0級,發生在加勒比海島國--海地首都附近,太子港市及其附近多座城鎮立刻被毀,就連該國的總統府、議會大廈、聯合國駐軍總部大樓、以及其他政府部委和監牢等要害建築皆被震塌,方圓幾十公里一片廢墟,屍體遍地,成為人間地獄。僅太子港市震後第三天就找到約五萬具屍體,預計死亡總人數在十萬人到二十萬人之間。據報導,海地85%醫生喪生,絕大部分政府部長級高官失蹤。至少300萬民眾在地震中失去住所。

兩次震級相差不大的地震,遇難人數為何如此懸殊呢?

2001年3月,美國西部西雅圖也發生過一次7.0級地震,地震時僅造成一人死亡,但並非建築物倒塌砸死,而是受地震刺激,心臟病發作身亡。

1988年前蘇聯亞美尼亞共和國的6.9級地震,造成列寧納坎市80%的建築物倒塌,2.4萬人死亡,2.0萬人嚴重傷殘。然而,美國舊金山1989年一次震級相等的地震僅死亡68人。

1983年智利瓦爾帕萊索市發生7.8級強烈地震,100萬人口的城市僅造成150人死亡,與中國唐山市相比,震級和人口完全相同,唐山地震造成24萬人死亡。

兩次震級完全一樣的地震,遇難人數為何如此不同呢?

造成這種差異的根本原因是,發達國家更重視抗震設防,抗震設防沒有僅停留在口頭上,而是真正落實到實際行動中,做到建築選址科學化,建築設計有人審,筑建築材料有保證,施工質量有核查。大量的地震事例表明,設防不設防,效果大不一樣一。

2001 年3月美國西部西雅圖的7.0級地震,為什麼沒有直接造成人員傷亡?其根本原因是:1906年舊金山8級大地震之後,西雅圖在城市地震區劃、建築物抗震設防方面採取了有效措施,確保了建築物具有抗禦8度地震的能力。2000年還發行了2億美元的債券,用以加固學校建築和橋樑等,因而在遭遇 7.0級地震襲擊時損失極小。

阿根廷聖胡安市1944年發生7.8級地震,城市毀壞嚴重,並導致5000餘人死亡。震後重建時,政府採取了設防措施,城市總體上按地震烈度8度設防。所以,1977年這裡發生7.4級地震,僅造成70人死亡。城市建築物的抗震設防為抵禦地震災害發揮了重要作用。

5.12地震中,北川一中兩棟1995年建的教學樓轟然倒塌,1500多師生被埋在廢墟裡,823名學生和40名老師遇難,120多名學生嚴重傷殘。可是教學樓邊上十幾米遠那棟60年代的磚混結構的老紅樓卻沒有倒,為什麼?那就是那個年代的人幹事認真,講究建築質量。

造成海地地震傷亡極其慘重的原因主要有幾下三點:

1. 建築物缺失抗震能力

海地是西半球最貧窮的國家。長期以來,政局不穩定,經濟落後,主要依賴國際援助,颶風、洪水等自然災害時有發生,2/3的勞動力缺乏正式工作,76%的人生活在貧困線以下,56%的人營養不良,全國只有20%的居民能用上自來水,成人文盲率近50%。在這樣的窮國,建築物的抗震設防無從談起,百姓能有簡易房屋住住就已經很滿足了,何談建築質量與抗震能力?就連總統府、國會大廈、聯合國維和駐軍總部大樓、以及政府部委大樓也都是些外表光鮮,實質豆腐渣工程,在 7級地震中一震即塌,絕大部分政府部長級高官被埋廢墟,迄今失蹤。

據海地地震災區照片等資料分析發現:(1)許多磚混結構的民房沒有鋼筋,特別是缺少抗震能力強的帶粗螺旋箍筋的鋼筋混凝土柱。(2)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房屋的倒塌幾乎都和柱子的破壞有關。柱子的破壞主要包括: 柱子頂端和底部水平破裂、柱子主筋壓屈與壓彎、外部保護層剝落、柱體剪切破壞等等。柱樑之間的節點尤其容易破壞。遭到破壞的鋼筋混凝土柱子往往是:柱子裡鋼筋太少太細、箍筋間距過大,搭接長度不足、橫向接頭鋼筋過少等等。柱子是房屋的"脊樑", 軟骨頭的房屋一震就塌。(3)無筋承重牆主要被剪切斷裂破壞。(4) 對於磚混結構和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的房屋來說,房屋越高,地震時破壞率越高。(5)街面的門面房特別容易被地震毀壞。這類建築往往採取強梁弱柱體系,而且結構布局不合理。底層臨街一面,開洞很大,作為商店的門或窗戶, 而在背街的那一面牆開洞很小。房子的強度一邊強、一邊弱。地震來時,房屋底層破壞後向街心一側傾倒。

2. 沙土液化與地基失效

太子港是個有200萬人口的大城市,但是這個城市最初設計只能容納20萬人。後來城市人口劇增,城區盲目擴張,房屋不得不建到附近的山坡上或沖積低窪區內。無論山坡上的風化土還是沖積低窪區內的鬆散沉積物,空隙度大,內含飽和水,具觸變性。在靜態情況下,水飽和的沉積物尚具有一定的穩定性,但在地震波的晃動下,這種水飽和的鬆散沉積物瞬刻失去穩定性,呈現出液態的物理性質(即沙土液化),使得坐落其上的建築物在流沙中不均勻下沉,造成建築物傾倒而徹底摧毀。這就是建築學上所說的場地效應和地基失效。舉個例子,把一塊方糖放在一碗小米上,然後來回晃碗,方糖很快沉入小米之中。太子港大多數房屋不是建在基岩上,而是坐落在鬆散沉積物之上,這也是為什麼地震中如此眾多的樓房傾斜倒塌的重要原因之一。建築物越大越高(例如政府大樓、醫院,大學),由沙土液化造成的地面不均勻沉降而使得建築物傾斜、倒塌越明顯。那些建在半山腰風化土之上和坐落在河岸邊的房屋,地震振動使地基連同房屋傾倒後跌落谷底。事實又一次證明,直接建在堅固基岩上的房屋更耐震。中國唐山地震中唯一僅存的兩座古廟,就是因建在堅固基岩上而得以大難不毀。

3. 城市建在斷裂帶上

海地這個島國位於北美板塊與加勒比板塊的主邊界上,該邊界就是一條巨型的剪切走廊,平均運動速率為2 厘米/年。剪切走廊內含三條斷裂帶,最北的一條以走滑-逆沖運動為主,中間和南邊兩條都是左行走滑為主、逆沖為輔的斷裂。海地首都--太子港市正位於南邊斷裂帶--恩裡基約-芭蕉園(Enriquillo-Plaintain Garden)斷裂之上。所以,這次海地地震基本上屬於直下型地震,震源深度僅為8-10公里,故對太子港市破壞性極大。十八世紀中葉同一斷裂發生的另一次強震毀滅一次太子港市,250多年之後再次被地震毀滅。人類總是健忘,繼續在地震危險性極大的活動斷裂上繼續建城市。"秦人無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後人復哀後人也"。

斷裂帶是地震時地面變形的集中之地。斷裂帶兩側的相對位移,包括水平和垂直位移,在7.0級地震中從幾十厘米到一兩米,跨越斷層的房屋,其基礎承受不了這麼大的位移,房屋因而遭到破壞。所以,在強震中,那些坐落在斷裂帶上的建築物全部倒塌,無一倖免。2008年,我在四川5.12地震災區考察是看到,龍門山中央斷裂和前山斷裂的地表破裂或形變帶的寬度一般小於40米,在這個範圍內,各類房屋無論其建築結構、所用材料、施工質量全部倒塌損毀。

但願海地地震是一面鏡子,人類從此從中吸取了教訓。


来源:未名網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