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短缺拖垮人類文明?(圖)

作者:撰文/布朗(Lester R. Brown);翻譯/林慧珍 發表:2009-08-15 09:32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環境問題嚴重影響糧食生產,使貧窮國家的政府面臨垮臺危機,傳染病、恐怖主義、毒品與難民的輸出,是否危及世界秩序?

 
(照片提供/科學人)

重點提要
■糧食短缺並導致糧食價格上漲,是貧窮國家陷入混亂的原因。
■「衰敗的國家」可能散播疾病、恐怖主義、非法毒品、武器與難民。
■水資源短缺、表土流失與全球暖化造成的氣溫上升,將嚴重減少糧食生產。
■作者認為,如果不迅速針對上述這三個環境因素採取大規模的介入措施,將發生一連串的政權垮臺,嚴重威脅世界秩序。

要預期突如其來的變化是一件相當困難的事情,通常我們會根據過去來推定未來發展的趨勢,這麼做多半能得到不錯的效果,但有時卻讓人跌破眼鏡,人們往往容易被某些事件矇蔽,今日的經濟危機就是一例。

對大多數的人來說,人類文明可能瓦解的想法也許很荒謬,因為它完全背離我們對正常生活的預期,任誰恐怕都難以嚴肅看待。什麼樣的證據才能讓我們留心這個可 怕的警訊?又該如何因應?在我們聽多了各種發生機率微乎極微的災難之後,實際上已經習慣一笑置之:是啊!人類文明可能式微、陷入混亂,小行星也可能撞上地 球呢!

多年來,我研究全球的農業、人口、環境與經濟趨勢及其相互影響,它們與隨之而來的政治緊張情勢,彼此作用的結果造成許多國家政權與社會的瓦解。然而,糧食短缺除了讓個別國家政權瓦解外,也可能造成全球文明崩潰,這樣的想法我也曾經不以為然。

但現在我不再小看這個危機,由於人類一直無法解決環境惡化的問題(其中最重要的是地下水位下降、土壤侵蝕與氣溫上升),不斷掏空世界的糧食經濟,使我認為這種崩潰是可能的。

腐敗政府危及國際安全

粗略檢視目前維繫世界秩序的各項重要指標,就能找到證據來支持我這不受歡迎的論點。而關心環境問題的人也已經從統計資料中看出,環境惡化的趨勢已堂堂邁入第三個10年,卻未見任何明顯的努力來解決任何一個問題。

過去九年中,就有六年的世界穀物產量不足以供應消費,導致穀物庫存量持續減少。2008年收成季節來臨時,世界穀物的結轉庫存量(新的收成季節開始時的庫存量)只夠62天的消費量,接近最低記錄,2008年春季與夏季的世界穀物價格也因此飆到史上最高記錄。

由於糧食需求的成長速度比供應量的成長還快,食品價格上漲的結果,使一些已陷入混亂邊緣的國家政府面臨重大壓力,飢餓的人民因無力購買或自 行生產糧食而走上街頭。事實上,在2008年糧食價格飆漲前,陷入困境的國家已不斷增加,它們多半是因為無法有效降低人口成長的速度,但如果糧食問題持續 惡化,所有國家將加速走向衰亡。我們已進入一個地緣政治的新年代,在20世紀,國際安全的主要威脅是超級強權間的衝突;但今日的威脅則是這些衰敗的國家。 令我們陷入危機的,不是權力的集中,而是權力的不足。

當一個國家的政府無法提供人民安全的保障(包括糧食安全,以及教育、醫療保健等基本社會服務),國家就開始衰敗,政府也無法控制部分或全部 的領土。當政府完全失去掌控權時,法律與秩序便開始瓦解,達到某個程度之後,國家可能變得非常危險,使國際糧食救援的工作人員也不再安全,救援計畫連帶受 到阻撓,在索瑪利亞與阿富汗,情勢的惡化已經危及許多國際救援計畫。

衰敗國家深受國際社會關注,因為它們常是恐怖份子、毒品、武器與難民的來源,對任何國家的政治安定都有潛在威脅。2008年,衰敗國家名單 裡排名第一的索瑪利亞已成為海盜大本營;排名第五的伊拉克是孕育恐怖份子的溫床;排名第七的阿富汗是世界首要的海洛因供應地;1994年,盧安達發生大規 模種族屠殺之後,該國的難民(包括成千上萬的武裝士兵)便逃往鄰近的剛果民主共和國(排名第六),成為破壞該國安定的幫凶。

我們的世界文明有賴許多政治健全的國家組成網路,以有效控制傳染病的蔓延、管理國際貨幣制度、約束國際恐怖主義,並達到其它共同目標。如果 控制傳染病的體制崩潰了,人類將陷入危機(如小兒麻痺症、SARS或禽流感)。一旦國家衰敗,沒有人能對外界的債權國承擔起債務責任,若瓦解的國家多到一 定數量,將威脅世界文明的穩定。

錯誤政策導致糧食危機

相較於以往的糧食漲價情形,2007年與2008年世界穀物價格的飆升(以及因而對糧食安全的威脅)有不同的特性而且更令人不安。20世紀 的後半葉,糧食價格多次急劇上升,例如1972年,前蘇聯很早便發現農作物歉收,於是悄悄壟斷世界小麥市場,造成其它地區的小麥價格增加一倍以上,連帶拉 抬了稻米與玉米的價格,但這次的價格飆漲與其它幾次一樣,都是受特定事件的驅動--蘇聯乾旱、印度季風異常、美國玉米帶的熱浪導致作物枯萎等,這種價格上 漲是短期的,通常到了下一個收成季節就會恢復正常。

但最近發生的世界穀物價格飆漲是大勢所趨,而且在趨勢不變的情況下難有轉圜餘地。從需求面來看,這些趨勢包括世界人口以每年超過7000萬 人的速率持續成長,越來越多人成為食物鏈層級較高的消費者,吃更多消耗大量穀物的畜產品(見2009年3月號〈溫室漢堡〉),再加上美國將大量穀物轉化為 乙醇燃料。

因生活富裕而額外增加的糧食需求,在不同國家有很大的差異。在低收入國家,如印度,穀物供應人民60%的熱量需求,平均每人每天直接消耗 0.45公斤穀物;在富裕國家,如美國和加拿大,每人平均消費的穀物卻達四倍之多,其中約90%是以穀物餵養動物的肉、奶與蛋的間接消費。

隨著低收入消費者的收入日漸提升,穀物消費量仍可能繼續增加,但這種趨勢與永遠無法滿足的汽車生質燃料需求相比,相形見絀。今年美國的穀物 收成有1/4將做為汽車燃料,以目前糧食消費水平來計算,這些穀物足以養活1億2500萬個美國人或5億個印度人。然而,即使美國生產的穀物全部用來製造 乙醇,頂多滿足美國汽車燃料需求的18%,加滿一輛95公升運動休旅車的油料,所需的穀物足以讓一個人吃上一整年。

近年來,糧食與能源經濟的結合,意味著如果穀物的糧食價值低於燃料價值,則市場將使穀物移向能源經濟,這種雙重的需求正引起一場人與車對谷 物供應的激烈競爭,也引發一個史無前例的政治與道德論戰。美國為了減少對外國石油的依賴,以生質燃料做為替代能源的錯誤決策,導致了規模空前的全球糧食危 機。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科學人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