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國捂緊錢袋:中國出口形勢嚴峻

發表:2009-02-08 22:19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2009年,對於外貿依存度高達60%的中國而言,出口將遭遇到30年來前所未有的困難和挑戰。而且,困難和挑戰並沒有隨著新年的鐘聲而遠去,相反正在加深,不確定性還在增加。在料峭的寒冬中,還看不到春的影子。

中國經濟在去年10月後出現了快速下滑,各項指標顯示,宏觀經濟步入下行通道。經濟快速下滑的原因在於內需和外需同時出現問題,特別是中國企業進入了存貨調整期,對上游企業的產品需求下降,導致原材料等產業生產大幅減少。

而外需的變化恐怕還要早。早在去年7、8月,沿海地區的中小型出口企業即遇到外需不振的影響,開始出現大批倒閉的現象。中國宏觀經濟學會秘書長王建表示,在2009年,中國出口的負增長可能還會持續一段時間,美國的金融危機不但沒有見底,反而會對全球經濟造成更大衝擊,美國進口今年負增長10~20%都有可能,這將對中國出口造成巨大影響。

王建認為,金融風暴的更大衝擊波很可能在2009年上半年出現,嚴重程度大於2008年,主要原因是發達國家的實體經濟在金融市場的泡沫崩潰後也相繼崩潰。由於美國金融危機向實體經濟進一步擴散,中國外需形勢依然嚴峻,出口或將持續負增長。

消費萎縮趨勢已經成型

中國社會科學院日前發布的2009年《經濟藍皮書》預測,受金融危機影響,美國實體經濟明年可能顯現走弱態勢,美國市場需求將進一步疲弱,同時,歐盟和日本經濟也會呈現走弱態勢,而且可能先於美國,這些都會對我國出口形成不利影響。

近期的各種跡象均表明,在經濟危機下,各國消費者已緊緊地捂緊了錢袋子。全球範圍內的消費萎縮趨勢已經成型。原本作為全球經濟增長主要引擎之一的美國消費者,早已開始了緊縮消費的過程。觀察美國消費走勢的主要指標有兩個:一是商品零售額。

去年12月,美國零售額環比下跌2.7%,至此零售已連跌六個月;2008年全年美國零售銷售下跌0.1%,是1992年以來的首次下跌。另一個指標則是個人消費開支。最新的數據表明,去年12月美國個人消費開支環比下降1.0%,也為連續第六個月下降。減少消費的同時,美國的老百姓開始將更多的錢儲蓄起來,去年12月份美國的個人儲蓄率為3.6%,創下了2008年5月份以來的最高水準。

更大的問題是,消費萎縮的情況已遍及全球。根據英國零售業協會發布的最新報告,2008年12月英國零售業銷售額同比下降了3.3%,是自1994年英國零售業協會開始發布這項報告以來的最大單月跌幅。新興市場方面,巴西民間調查公司稱,約七成巴西國民目前在控制消費支出,佔巴西國內生產總值約60%、引領經濟增長的個人消費正趨於萎縮。就連作為全球經濟優等生的中國,也同樣不能逃脫消費疲軟的命運。

商務部監測,大年三十至正月初六,全國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900億元,同比增長13.8%,增幅較去年已回落兩個百分點。如果考慮到零售總額的數字是名義值,以及這一年來高通脹的因素,實際消費增速的下滑幅度決不僅僅是兩個百分點。

消費萎縮、就業惡化、收入增長放緩是一個全球性的現象。在這種情況下增加消費,即為更苛刻的融資條件所限制,也有違人們正常的行為方式。這裡我們想說的是,這一輪全球消費萎縮的趨勢不是在一年之內就能夠逆轉的,而以美國為代表的發達國家,很有可能將經歷更長時間的消費萎縮。

出口大省今年開門不"紅"

據已有研究,歐盟和美國GDP每下降1個百分點,將減少中國出口6個百分點。海關總署日前發布的報告認為,國外需求的萎縮已對中國出口形成了強約束,出口規模將繼續呈現下降態勢。2009年,進出口下滑的趨勢還將持續一段時間,按目前的國際國內經濟環境估計,全年進出口增速可能放緩至5%以下。2009年外貿進出口總額預計將較2008年大幅下降20%左右。5%的進出口增幅與之前相比,呈現跳水回落之勢,2007年這一數據為23.5%。外部需求的持續放緩,使得專家均認為,今年可能是中國出口企業最為艱難的一年。

作為出口的主力城市,沿海各省已接連感到出口壓力。以中國出口大省廣東省為例,根據廣東省統計局數據,全省去年受金融危機的影響,多項重要經濟指標均明顯下滑;其中,全年出口總額為4,041億美元,增長幅度僅9.4%,增速比2007年放緩12.8個百分點。屬外向型經濟的廣東,出口下滑已對實體經濟帶來衝擊。

事實上,廣東省政府近期對省內企業的調研發現,企業接單情況仍未有很顯著的改善,預期今年上半年會是出口"最困難的時候"。針對廣東經濟今年的走勢,廣東省委書記汪洋日前出席廣東春節團拜時直言,全省當前經濟與去年同期相比,已很難實現"傳統意義上的開門紅";

以1月上旬至中旬為例,廣東出口總額為176.2億美元,同比下降了4%。但汪洋稱,上述的情況其實並不太差,廣東亦是出口首五大省市中,唯一出口跌幅為個位數的地區;這表明廣東去年以來,為克服金融危機所作的努力,已開始見到成效。

據悉,廣東省已敲定30條措施,協助港澳台企業應對金融危機,相關政策主要包括:行政收費減免(取消和停收100項行政事業收費,包括公路運輸管理費、水路運輸管理費等)、稅收優惠(確有困難的企業,可申請延期納稅,但延期期限不超過三個月;被認定為高新技術的企業,減按15%的稅率,徵收企業所得稅)、資金扶持(今年一次性安排10億元人民幣,設立加工貿易企業轉型升級專項資金)等等。

優化出口結構成當務之急

為穩定出口,中國政府已經採取了包括調高出口退稅率、貿易投資便利化、調整禁限類產品目錄等一系列措施,並將繼續採取措施穩定外貿增長。中國社科院國際貿易研究室主任宋泓表示,受此前國內政策取向和當前全球金融危機和經濟衰退加劇的影響,今年中國宏觀經濟和外貿出口均面臨較大壓力。相對世界不少國家的觀望態度,中國政府應對迅速,採取了包括提高出口退稅率、加大政府投資等眾多"應急"之策。

今年以來,社會上出現了放鬆外貿政策的呼聲。有分析人士指出,未來出口退稅政策應將調控重點落在有利於產業結構升級的機電與高新技術產品上,同時也要對代表先進生產力與國內具有長期發展潛力的相關產品加以出口退稅政策的支持。

此外,有專業人士建議。首先,當前應改變人民幣快速升值的勢頭;其次,積極調整出口產品、產業結構,提高出口產品質量和附加值,推動外向型產業由勞動密集型逐步向資本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升級,同時,可細化勞動密集型產業內部產品的不同技術含量和附加值含量,對紡織輕工行業的鼓勵類產品提高出口退稅率;再次,繼續實行出口產品的地區多樣化。藉助於新興市場擴大出口,通過向中東、俄羅斯、拉美等地區的出口增長,來緩解對發達國家出口的放緩;第四,積極有序組織勞動密集型等外向型產業在國內梯度轉移,紓解因出口放緩帶來的國內就業壓力。

"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不難發現,在危機中仍然能夠平穩發展的企業和地區,這是因為它們在危機未現之前,就意識到了結構調整、產業升級的重要性。而隨著國際金融危機對實體經濟影響的深入,結構調整正在成為政府、企業和社會各界的廣泛共識。不管是產業結構調整,產品結構調整,還是出口地域調整,不少地區和企業正以此為主線,不斷探索在困境中生存的路徑。


来源:香港經濟導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