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繡紋樣的發展

發表:2008-06-23 23:25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刺繡早在殷商時期已有實物發現,但到春秋戰國則開始大量出現。原因是刺繡紋樣的構圖比較自由,可大可小,易於變化,而織錦則相對遜色。其次,當時的貴族和富人競相追求華貴服飾,而繡品費工耗時,一件精美的繡品價值連城,往往作為諸侯和貴族間相互饋贈的禮品。需求的擴大,有力地刺激了繡品生產的發展。

先秦時期繡的涵義與現今不全相同,它包含了繪畫。先用畫稿、最後繡成紋樣。大約到了西漢時期,"繡"逐漸只保留刺繡的含義,用作繡地材料主要是絹,偶有錦和皮革;畫稿臨摹,多用淡墨繪出,偶用朱紅色,繡工刺繡時往往對圖稿作局部修改,使紋樣更臻完善。大幅的繡品常常不是一人可以繡成,這從同一繡品上表現出的不同用針風格上可以得到證明。刺繡的針法是以鎖繡為主,鎖繡是由繡線圈套組成鏈式。

東周時期藝術風格的推陳出新和百花齊放,影響到裝飾紋樣方面流行自由、浪漫及寫實的風格。除個別繡品仍然沿襲青銅器紋樣外,大多數繡品以鳳鳥、龍和花草構成各種不同的紋樣。鳳鳥和龍的形狀怪異,花草枝蔓則多用作間隔或襯托。構圖活潑、多樣,突破了以往呆板的侷限,運動和變化成為各種紋樣的主流。儘管紋樣的構圖遵循對稱原則,多採用菱形、方形作為平面構成的形狀,但並不顯單調和刻板。

鳳鳥花卉紋繡、鳳與龍都是想像中被神化的動物,實際並不存在,也是常見的紋樣,都是單獨的鳳鳥與花卉相配合。鳳鳥有作張翅飛翔狀,有作行走踐蛇狀,還有形象奇特的"三頭鳥"。

鳳鳥,最早是作為風神出現的。古人以鳳為神,本是風的傳說的變異,古代中國是農業社會,收成好壞與四季季風的關係十分密切。作為風神的鳳鳥,很自然被當作主四季變化的神。四季交替,風神也就各不相同,因而產生了種種的鳳鳥形象。商和西周的青銅器上普遍存在的鳥紋,正是這種信仰的反映。戰國繡品紋樣上大量出現的鳳鳥紋,也是這種信仰的繼續與演化。




来源:人間福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