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救援探測無存活跡象 81歲老太找到5個活人

發表:2008-05-19 23:36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映秀小學廢墟,15日晚,消防救援隊撤離了,告訴痛苦的家長們:裡頭沒有活人了,用生命探測器探過哩。

16日早晨,天亮了,一名81歲的老太太,孫子下落不明,老太太拄著枴杖,顫巍巍得在廢墟裡尋找,結果,找到了5個活著的小學生!

此時,5個孩子已經在沒有水、食物的情況下堅持了90小時!

看到這則消息,我為5個孩子有望獲救感到高興,但又深深的不安。消防武警已經是此次救災中表現最為優異的隊伍,為何如此疏忽大意,竟然不如沒有生命探測器沒有任何裝備的顫巍巍的老太太?思來想去,大概原因如下:

一、官兵們沒有深入骨髓的生命至上的觀念。

救援90小時了,救援隊非常疲憊,最初強烈的拯救生命的衝動已經弱化,代之以完成任務的心態。探測器探過了,沒有活人,於是任務完成了,沒事了。沒有人願意進一步走進廢墟去仔細看看,沒有人能夠做到"不放過一線希望"
救援很辛苦,可以理解,因為辛苦就疏於探測甚至敷衍了事,其根源還是生命至上的觀念不足,將救災當成任務當成立功表現的機會,而沒有"拯救生命"這一崇高的精神支柱。

二、我們的探測器質量不高

81歲老太太從廢墟能摸到活人的手,可見埋得不是很深,而我們的探測器卻發現不了。要麼探測器是假冒偽劣產品,要麼消防隊員操作不當。

三、我們的搜救犬也不行

5個活人,上海和安徽的消防搜救犬居然感覺不到,天曉得這狗是怎麼訓練的,不是隊長家裡的寵物狗臨時代班就好了。

四、映秀的救援能力仍然不足

16日上午9點多開始營救,截至當晚22點,孩子還沒有救出來。到現在,我也沒有找到孩子救出來的消息。。。。

新聞中無意寫道了家長們的"憤怒",哎,理解家長們的心情。。。。

***************
映秀小學正營救5名存活小學生 被困超90小時
http://www..cn 2008年05月17日02:08 21世紀經濟報導

"映秀小學",注定要定格於中國災難史。

在記者截稿時,還沒有等到確切的消息:五個小學生在震後廢墟底層被困超過90個小時,他們呼救聲音被意外聽到,最終,他們能否被活著救出來?

5月16日早上9時許,記者在汶川震源中心帶的映秀鎮做連日採訪,在映秀小學的廢墟旁,堅韌地等待一場漫長的生命拯救行動。但是,在記者撤離映秀鎮的下午3時許,仍舊沒有任何好消息傳出來。

早在前一天(15日傍晚),映秀小學已經被告知終結搜救行動,在此作業數天的安徽公安消防支隊與上海公安消防支隊接到通知轉戰其他災難發生地,不得已對絕望的數十位學生家長及親屬表示,"已經沒有存活的人了"。

消防隊多次用"生命探測儀"將廢墟做數次掃瞄,確認沒有存活生命物跡象。

但是,奇蹟驚現。在映秀小學,五個小學生還活著!

萬幸在震後的黑暗與極度衰竭中存活了90小時,他們能活著出來嗎?

這一刻,疑問仍在,希望仍在。

"死亡校園"的微弱希望

在5月16日傍晚,在悲嚎中撤離的家長們,他們萬萬沒有想到,映秀小學教學樓堆積著的倒坍的鋼筋巨石塊與瓦礫,仍然埋有活著的孩子。

但是,有一位老婆婆,沒有放棄希望。

每一位在被嗆人的亡魂氣息籠罩的映秀鎮上疾走的行人,或是外來訪問者,如果走到廢黜的映秀小學校園的話,都會被一位身穿黑衣、背著長竹簍的老婆婆所吸引。她精瘦,精彫細刻出來的悲傷,隱匿於她臉上每一條深紋。她在這個"死亡校園"無聲息地走動,或是與每一位與她交流的人輕聲說話,念叨她那已被藏身廢墟的孫子,還有在鎮外打工的兒子、兒媳婦。

老婆婆很清晰地告訴本報記者,她名稱"朱群學",81歲。

記者所得知的是,老婆婆在地震後的第三天,她沒有走。她對著孫子可能埋身的教學樓的樓梯口,一遍遍呼叫"娃兒"的名字。

老婆婆的呼叫在徹夜的校園中,沒有得到任何反應。畢竟,校園在災難痕跡遠沒有被清理乾淨的時候,並不會太寧靜。

在校園空操場上,仍一字平攤著數具學生屍體,用簡單被褥包裹著,等待著"公家"統一消毒處理後由"部隊同志"抬到鎮外的山坡上掩埋。有家長在低低泣哀,或是以風俗焚香燒紙。很難得有人會傾聽到可能從廢黜樓底層發出求救聲音。

天亮了。老婆婆,還是沒有放棄希望。此時是一天中最寧靜的時候。

據她對本報記者說,她爬到被消防隊員清理了數遍的瓦礫堆上,發現可以爬得更近些,她看到一個空當,就是倒坍的樓梯斜頂下,她伸出一隻手,摸到了什麼。她說,是死了的人。她再摸,摸到一個活人。

老婆婆對"活人"的肯定是,她摸到了活人的身體,還聽到了很低的聲音。

而老婆婆坐在不遠處,她的長竹簍中放著一小堆孫子的衣服。她對問她話的人說,娃兒出來了,不管活著,還是死了,都要用衣服把他包回家。

三批消防隊輪番搜救

此後,老婆婆是如何找到消防隊員的,如何穿過半條街把隊員們及其他家長叫到校園的,尚不得而知。

在9:45,記者走到校園時,突然而至的拯救行動剛剛開始。

第一批到達現場是濟南公安消防支隊,約70人。

家長們陸陸續續來到校園。幾位、十幾位。其中有從同樣遭災的大茂鄉徒步四天四夜來找孩子的王永成。他的侄兒侄女全被壓在房子底下。

記者請一位學校員工在地上描了一下校園樓群主體結構。正南向是4層教學樓全部倒坍,地震前學生主要集中於此,全校共473個學生,其中從操場上跑出來的學生有158人,其餘學生大部分被壓倒於此,而教學樓的樓梯通道也設於此;往左拐是三四層的小辦公室,在此地的人不多;往右拐連接著約7層高的教學樓,底層是約60個學生左右的學前班,也是此次悲劇發生環節最後讓人傷心的地方--幾乎全是5歲左右的孩子與他們的老師,發生災難時正是午睡時分;而在最右邊,是同一高度的教師宿舍,據說能從中跑出來的老師也是寥寥可數。

濟南消防隊動作迅速,他們拉來了兩頭搜救犬,圍著老婆婆發現有活人的樓梯口廢墟上細心嗅聞。十幾分之後,還沒有明顯發現。領隊的副支隊長王茁飛帶頭下到廢墟堆。

大約十點二十分左右,副支隊長首先確認,底下還有五名學生,還活著。

在挖人間歇,記者得以問副支隊長,"你在正面聽到了什麼?"

他沒有正面回應,但他很肯定地說,有五個學生還活著!可能他們萬幸站在樓梯的斜坡底下,沒有被重大的預制板完全壓住。

五個小學生,真真實實的,在沒有水與食品、並且可能空氣稀薄的地底下,被困整整90小時以上。

家長們吼起來了。幾位中年媽媽大哭起來。對此種種,王茁飛和他的隊友沒有時間考慮。他將人手調配好,大叫一聲:吊車!

衝到一輛停在校園中吊車駕駛室中的,是一位五六十歲左右的漢子。此後記者瞭解到,他叫楊雲清,是全家住在校園附近的農民,家中有十二口人,此次災難失去了十位。地震後,他每天都在校園義務開吊車救人,隨時作業。太累的話,由他兒子楊和建頂上。

連續拯救的消防隊,此前在校園廢墟上救出多少人,王茁飛副支隊長也說不准。據說,幾個消防隊連續干了三天三晚,最晚的是昨晚(15日晚)被安徽消防支隊救出一位活著的女生,後被直升機送走了。

一個小時後,王茁飛向阿壩自治州主席與軍方聯合"總指揮部"通告了映秀小學尚有存活學生的消息。很快,第二次救援隊--山東聊城消防隊30人左右的隊伍到了。

家長們動起來了。數十人圍著校園開始尋找其他"生命跡象"。

很快,有人對著左邊的小辦公樓大叫起來,"有活人!是一位叫孫建軍的男老師!"

同時,在正中偏右的學前班的教室(即休息室),也有人在廢墟旁大叫"這裡也有活人!"

此時,四處倒塌物的三處,據稱發現了生命跡象。

對每一處發現,消防隊均沒有輕易放棄。他們重新分配人手,並將吊車暫時停下來,動之以鋼釺、鎬頭、還有略有科技含量的承重氣墊。

第三批隊伍也來了,即是昨晚參與拯救的上海公安消防支隊。而他們剛到場,即被"總指揮部"傳呼到映秀電力公司的受災現場增援去了。據說,那邊剛發現還能清晰喊話的人壓在樓底。

幾個小時後,記者在電力公司現場得知,被上海消防發現並挖掘出來的受傷者是一位名叫李科的男士。他的逃生經歷頗為傳奇,經深圳第一人民醫院一位醫生深入到十多米以下的樓層底部,在黑暗中走過兩具已有異味的屍體,給李科做了截肢手續,他才得已從重壓的預制板被抬出來。

精準一算,李科受困時間也將達到90小時。

等待

而在映秀小學,希望相同的好運還在路上。

焦灼的家長,在救人的現場強壓憤怒,他們到處找水,給廢墟噴上水,指望給壓在樓層下底下的孩子們帶來空氣或是水霧,還有漸弱的希望。

時間在一刻刻地往前捱。

消防隊與武警隊伍在陸續到了。但表面看,並沒有明顯往前推進的跡象。

吊車開了又停,再開。

直到下午近3時左右,一位消防隊員對本報記者說:你不要在此等了,今天不太有可能把人救出來。

確實,廢墟結構太複雜。

在浩繁的5·12地震搶救工作剛起之時,有人稱,在鋼筋混凝土樓房倒塌之後,應緊急集結重型起重、開挖裝備,小件的千斤頂、起重氣墊綜合運用,每個倒塌現場都急需起重設備。記者從現場看,交通能通的地方拯救人員均帶這些裝備救人,而國際救援案例中是否有更為先進的操作工具或是具專業水準的人在第一線,則尚不得而知。

映秀小學還在等待,那五位小學生,或還有其他的人,是否有機會重生?!

截止到發稿時的16日22點正,因為無法與映秀鎮取得聯絡。

可以做的是,為映秀小學廢墟下仍存活的人,祈福!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21世紀經濟報導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