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世紀盛產兩樣東西:偉人和改革。偉人中,英國的護國主克倫威爾、印度莫臥兒王朝的皇帝阿克巴等人無一不是稱雄史書的響噹噹人物;改革中,英國的資本主義改造影響了世界整整三百年,俄羅斯的大變革則讓一個歐洲二流國家一躍為一流強國。在這些偉人中,三個人的名字無疑是最響亮的,他們就是中國的康熙大帝、法國的路易十四、俄羅斯的彼得大帝。這三人都是本國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人物,也是世界一致公認的重量級人物。接下來就有一個問題,三人中到底誰最強呢?先說彼得大帝和康熙大帝,兩人之間最重要的一次對話就是雅克薩之戰和戰後簽訂的《尼布楚條約》,戰場上,康熙大帝御駕親征打敗了俄國人,簽字桌上,作為勝利者的康熙大帝迫使俄國人承認中國北部邊陲的神聖和不可侵犯性。所以,康熙大帝無疑勝過了彼得大帝。再說康熙大帝和路易十四,從十七世紀晚期開始,整個歐洲曾掀起了一股近百年的"中國熱",所謂上有天堂,下有中國,而這一切的始作俑者正是路易十四,他本人對康熙大帝的崇拜進而影響了整個歐洲。
歐洲人想像的康熙大帝像
如果說治理國家是項技能的話,路易十四和康熙皇帝都是專家級的人物。同康熙一樣,路易十四也是位少年天子,五歲即位,在位七十二年,是法國歷史上唯一可以與拿破崙齊名的政治家。那麼,路易十四是如何成為康熙的粉絲的呢?這源於一件很有趣的事。路易十四自我評價生平有兩大愛好:花錢和打仗,他通過發動四次大規模對外戰爭,使法國成為當時歐洲最強大的國家,號稱"陸上強國"。當時,歐洲各國的大使聚餐時座位順序是按國家強弱排列的,教皇因為手握宗教大權,所以教皇國的大使坐第一位,第二位就是法國大使。路易十四自恃在歐洲沒有對手,就把眼光投向了遙遠的中國。1684年,他派遣耶穌會神父白晉作為親善特使到中國,除了講講中法親善之類的客套話,更主要的目的是希望說服康熙皇帝信封天主教。用宗教征服了康熙,就等於征服了整個中國,征服了中國,就等於征服了東方,征服了東方加上已有的西方,路易十四就等於征服了整個世界。其野心之大,比拿破崙有過之而無比及。
路易十四這麼做是有充分理由的,因為他當政之前的法國信仰相對自由,老百姓可以選擇信奉新教或者天主教。思想的不統一必然造成國家的不統一,所以路易十四親征後便下令全民信奉天主教,並通過其他一系列的措施將法國的絕對君主制推向極盛,初步實現了政治、司法和財政和統一(比起中國的封建社會不是一般的落後)。然而,康熙皇帝不是歐洲小國的君主,法國的領土不過是中國的一個四川省而已,法國的歷史在中國晚唐時期才從當時的西法蘭克王國開始第一頁。這樣的一個"小國"君主就想說服康熙皇帝信奉上帝,簡直是痴人說夢。結果,白晉到達中國後刻苦努力了一番,沒有說服康熙皇帝成為上帝的粉絲,自己反而成了康熙的粉絲,他本人對康熙的崇拜遠遠超過了對路易十四的敬仰。
那麼康熙是如何"征服"白晉的呢?答案只有四個字:人格魅力。首先是康熙的專業能力--治國,他在自己的著作《康熙帝傳》中這樣向路易十四描述康熙皇帝:兩三年前,陛下派往這位皇帝身邊的耶穌會士,有幸接觸一位以前在法國以外連做夢也未曾見過的偉大人物。他和陛下一樣,有高尚的人格,非凡的智慧,更具備與帝王相稱的坦蕩胸懷,他治民修身同樣嚴謹,受到本國人民及鄰國人民的崇敬。從其宏偉的業績來看,他不僅威名顯赫,而且是位實力雄厚、德高望重的帝王。在邊陲之地能見到如此英主,確實令人驚訝。簡言之,這位皇帝具有作為英明君主的雄才大略。如果說,他治理國家的才能還不如陛下,那麼,恐怕也可以說,他是自古以來,統治天下的帝王當中最為聖明的君主。
顯然,白晉把康熙才能列在了路易十四的前面,當時在世的什麼英國安娜女王、俄國彼得大帝與康熙比起來,都是業餘水準。其次,白晉特別推崇康熙皇帝的人品。《康熙帝傳》中是這樣記述的:他有處理複雜紛繁事務的剛勁毅力,他有制定、指揮、實現宏偉規劃的堅強意志。他的嗜好和興趣高雅不俗,都很適於帝王的身份。他為人公正,伸張正義,倡導德行,愛護臣民。他具有服從真理的性格以及絕對抑制情慾的克己之心。諸如此類高貴品德,不勝枚舉......康熙皇帝在政治上公正無私,按國法行事;在用人上任人唯賢,並把這些視為施政中嚴守的信條。因此,從未發生過因徇私情或出於個人利益而反對康熙皇帝的事件。
能力超群,人品一流,這兩項已經足以讓路易十四欽佩不已了。然而,白晉又特別指出了一點路易十四所嚴重欠缺的品格--簡樸。估計路易十四是懷著極其羞愧的心情讀者段話的:然而康熙皇帝卻過著樸素的生活,就其衣著來說,令人絲毫沒有奢侈浪費的感覺,這並非由於他愛財和吝嗇。他雖然自己力求節儉,但對用於國家的經費卻特別慷慨。只要是有利於國家、造福於人民的事業,即使支出數百萬兩的鉅款,他也從不吝惜。這就是其中的一個例證。為了修繕官署,以及為了改善人民生活、促進商業發展,而治理河流、運河,建設橋樑、修造船隻及其他類似的事業,他經常撥出鉅款。由此不難看出,康熙皇帝的樸素生活,完全是由於他懂得節約的意義,也是由於他希望做一個為臣民所愛戴的君主和國父,所以努力為國家的實際需要積累財富。
就這樣,原本想改造康熙的白晉在被康熙皇帝改造之後,跳槽成為中國的僱員,於1697年被康熙"反聘"為欽差,也就是中國的形象大使,回到法國友誼與中國文化。事實證明,康熙是比路易十四高明許多的老闆,因為白晉比在給路易十四打工的時候還賣力,而且富有成效。首先,他在法國為中國大肆招工,召集到了一批學識淵博的傳教士和科學家。然後,作為中國在歐洲的形象大使,精心出版了《康熙帝傳》,書中描述了中國的強盛富饒和康熙皇帝的不同凡響,把自命太陽王的路易十四忽悠得暈頭轉向。於是,路易十四親筆給康熙寫了一封信,信中的語氣異常謙卑,儼然是楊麗娟在給劉德華寫信。更意外的是,路易十四從此迷上了中國,尤其對瓷器和絲綢非常迷戀。他曾在凡爾賽宮內為其情婦用中國進口的瓷磚建了一座模仿中國建築風格的宮殿。他的弟弟奧爾良公爵曾策劃過一場中國風格的晚宴,路易十四在舞會上身穿中國服裝、坐著中國轎子出場。
路易十四在當時的歐洲皇室中,起著時尚代言人的作用。他的一套餐具和衣服就價值上千萬法郎,每次吃飯時表演似的讓百姓和貴族們在一旁觀賞,歐洲的奢華之風也因此而興起。他下令興建的凡爾賽宮因華麗、宏大,成為歐洲各國君主爭相模仿的對象。如今他成了康熙皇帝的粉絲,成了中華文化的追逐者,整個歐洲哪有不效仿的道理。於是,一段延續到18世紀晚期的"中國熱"在歐洲大陸開花了,從政界到文化界,從貴族到平民,都沉醉在對中國的狂熱中。"那時,中國的商品搶著買,關於中國的書爭著讀;凡爾賽宮的舞會上,國王身著中國服裝出現在滿朝文武面前;塞納河邊的戲園子裡,男女老少聚精會神地觀看中國皮影;國王的情婦養金魚,大臣的夫人乘轎子;闊人在私家花園的中國式亭子裡閒聊,文人端著景德鎮的茶碗品茶......"就連法國啟蒙思想的領袖伏爾泰也不能例外,他曾稱頌中國地大物博、人口眾多、歷史悠久、政治開明、道德高尚......總之,中國是世界上治理得最好的國家,中國人是世界上最智慧的民族。
後記:路易十四本想用思想征服康熙,卻反被康熙的人格和中國文化的博大所征服,其中的奧妙就在於中國有著雄厚的歷史積澱,積澱創造出了人類歷史上最成熟的封建體制和傳承最為完整的中華文化圈。這份寶貴的歷史財富使康熙皇帝有足夠的自信去對世界上任何一種文化和思想說不!所以,想改變別人,先做好自己,連自己都沒做好,別人又怎麼會接受你呢
来源:網文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