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認登頂山峰的方法

發表:2008-03-13 14:01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登頂雖然是很好的結果,但並不是唯一的目的。攀登的樂趣和收穫存在於整個過程。

 
國內登山界,對於登頂的份量有兩種看法:一類完全以登頂作為唯一衡量指標;另一類則把登頂當作登山各環節中比較重要的一部分。不管怎麼說,登頂都不是一件可以隨意宣稱的事情。實際上,在登山界,對於登頂一座山峰的標準,或者說認證,有著清晰的共識。

"物證第一"。對任何一座山峰的登頂認證,首要的是要有物證。有了物證,即使沒有人證,或者與人證發生矛盾,也無妨。所謂物證,有影像資料和物品兩類。

影像資料,照片或者錄像均可。其要求是,清晰拍攝出頂峰的明顯地形、地貌特徵。在天氣比較晴朗、光線足夠的時候,360度的環拍最有說服力。

物品,則指的是在頂峰留下了可被後繼者發現的東西。然而,留置物品有一個很大的隱患,那就是大部分雪山終年有雪和大風,留置的物品很容易在後繼者到來之前被自然之手抹去。所以,一般而言,攀登者比較少採用這種方式。

"人證其次"。人證的可信度,依證言提供者與被證明者彼此間由陌生到熟悉、證言提供者經驗豐富或缺乏,呈下降趨勢。比如,被同時登頂或前後登頂的其它隊伍證明,其可信度就要高於由同伴證明。即使是同伴,也要看,是職業嚮導、攀登夥伴還是商業客戶。一般而言,職業嚮導相對重視個人名譽,所以提供偽證的可能性比較低,但職業嚮導因此以此為生,也不排除被收買的可能性。

"自證最弱"。在沒有物證、沒有人證的前提下,攀登者的語言描述也可以作為一個旁證。其可信度,與描述的清晰程度有很大的關係,更與該山是否未登峰相關。因為,對於已被登頂過的山峰,描述者可以通過事前、事後對頂峰情況的資料收集來製造證言。故而,對於一座非未登峰而言,在"宣稱登頂者"受到其他合理置疑時,其自我描述就基本不存在可供認證的價值,而只能作為參考。

登山史上第一登頂懸案:1924年馬洛裡和歐文在失蹤之前是否登頂了珠穆朗瑪峰?

1924年,馬洛裡第三次隨英國珠峰探險隊來到珠峰腳下。這一年他38歲。他和22歲的牛津大學划船隊隊員歐文自告奮勇地擔任了最後突擊頂峰的任務。6月8日午後不久,馬洛裡和歐文從8256米的突擊營地開始向峰頂進發,一場突如其來的暴風雪淹沒了他們的身影一一他們再沒有回來。隊長諾頓觀察到他們的最後位置是在8600米附近。

1999年英國登山家埃里克.西蒙森率領的登山隊在珠峰北側海拔8327米處發現了一具確信為馬洛裡的屍體(見上圖)。幾十年來陸續發現的遺物、遺體所處的海拔高度和位置,大都低於諾頓隊長最後一次看到他們的高度。於是,馬洛裡和歐文在遇難前是否已經登頂世界之巔珠穆朗瑪峰,成為了世界登山史上最大的懸案。

馬洛裡最為人知的,是他的一句名言:"因為山在那裡"。這句話既是大眾傳媒無數次錯誤引申的亮點,也曾激勵了許多新人踏入登山的行列。

然而,那是個被傳媒和觀眾們刻意附會誇大了的誤會。馬洛裡的脾氣倔強並且不善於做作。1924年隨隊的泰晤士報記者在營地一個勁追問他為什麼還來珠峰,被問得不耐煩的馬洛裡最終沒好氣地回了一句:"Because it is there."就掉頭而去了。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