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媒體:要麼官話,要麼假話

發表:2007-10-21 22:53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我們生活在社會中,但我們未必就瞭解真實的社會。人的生活往往被空間所限制,也就是我們作為個體,往往只生活在一定的區域和範圍,我們不能站在天空來看世界。由於這樣的侷限性,決定人對社會的瞭解不能僅靠自身去觀察,去感悟,更多是通過媒介的傳播來獲取社會的信息,從而瞭解社會的情況及其變化。但有一個問題是,如果媒介傳播的信息不可靠,或有偏護,那我們過分的依賴媒介,反而得到是不準確的信息,呈現給我們的並不是真實的社會。這不是一種假設,而是一種事實。

近幾年的媒介很發達,除了廣播,電視,報紙,雜誌等傳統媒介,影響著人們生活的還有信息快速博大的網路。對這些媒介,可以分為兩大類,那就是官方媒介和非官方媒介。

官方媒介,在中國最講究輿論方向,「不要有政治性問題」、「要幫忙,不要添亂」是官方媒介的潛規則。這種媒介常常板著面孔,高高在上,語言嚴肅,嚴肅到不帶任何情感性,語言嚴謹,嚴謹到讀起來就頭疼。這類媒介的主要內容與大眾的需要往往沒有太大的關聯,通常是會議、政策、經驗佔據了內容的全部。官方媒介的本質: 看臉色說話,以利益行事。這麼龐大的信息資源,但與大眾無緣,不僅令人失望,也令人悲哀。

非官方媒介,沒有撥款,靠自主經營,為了生存就得走進市場,就得迎合人的低級情趣,窺視心理,浮躁心態。所有非官方媒介,要在市場中取勝,先要有一支「頭腦靈活」的記者,最好是能編輯簡訊那樣的高智商,還有就是想像要豐富,膽子要大,善於運用誇張的修辭。由於有這樣一群記者,我們天天都能看到超乎意料、富有刺激的新聞,滿足了我們的追求新奇的心理,但結果我們天天看到都是記者的謊言。相關假新聞舉不勝舉,包括比較知名的期刊,只是記者的文字技術水平比較高,通常採取「迴避一部分,放大一部分」的方式來吸引讀者的注意力,但讀者看到的信息仍是被隱蔽了的,被誇張了的。

大媒介說官話,小媒介說假話,真媒介遭封殺。官方媒介是嚴肅的,政治的,我們不喜歡看,只能看非官方媒介,而非官方媒介是虛假的,杜撰的,娛樂化的。媒介傳播的信息都是不可靠的,我們通過媒介看到的社會都是不真實的社會,都是被炒作過的社會。媒介也逐步失去了傳播新聞的功能,成為了「編造故事」的比賽場。當我們識破了媒介的真面目,我們已經不再關注媒介的內容,可能更多的是在感嘆:「這篇文章編得不錯,名記始終是名記啊」。假新聞多了,真的新聞也不敢不相信了。

記者本應是正義的象徵,是捍衛真理的代言人。但當今的記者,成為了「妓者」,僅僅只是滿足人們的原始慾望;名記成為了「名妓」,厚顏無恥,陽奉陰違,一幅玩世不恭的變色龍(極少數「不合時宜」的真記者不在此列)。

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滿謊言的社會,我們卻難以識破謊言;我們生活在一個信息發達的社會,卻得不到真實的信息。瞭解真實的社會有多難,社會就有多愚昧。因為這樣的社會掩蓋了真實,掩蓋了真實,等於人們都生活在一張虛無的不可知的網罩中。

作為大眾,我們都不瞭解真正的社會,但我們瞭解了當今的社會,是「允許記者大肆撒謊」的社會;瞭解了當今的媒介,為了賺錢「鼓勵記者大肆撒謊」的社會。媒介的市場化,告訴人們,如今不再是「能者多勞」的社會,而是「能者多撈」的社會。我們難以相信這一現實,但它已經成為了現實。

當然也不怪記者,是媒介逼迫他們去做的,而媒介又是國家逼迫他們去做的。說明我們這個國家是一個急功近利的國家,只注重兩件事:「國家穩定」和「經濟發展」,文化永遠處於被虐待的地位。反正媒介再虛假,又不會影響「國家穩定」和「經濟發展」,把大眾都愚弄了,更有利於「國家穩定」,讓媒介市場化了,更有利於經濟發展。這種思維很巧妙,但是目光短淺,只能把中國人引向一條「不歸之路」:心靈的浮躁,精神的失落,信仰的缺失。(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