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語」老漢70年後遇知音 兩人交談自如(圖)

發表:2007-08-22 11:39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8月22日報導 「真沒想到,過了這麼多年,還能找到人用這個跟我對話。」昨天,看到「天語」系列報導的馮女士來到陳老先生家,用「天語」和陳老先生暢談。陳老先生欣喜地說:「我們村已經沒人說這個了,沒想到外地有這麼多人會,還有人專門趕來和我交談。」遼寧社科院民俗學文化學研究所所長曲彥斌教授給「天語」下了斷言:這是一種民俗遊戲語,作為一種民俗文化,應該保護留存。

「天語」暢談樂壞老先生

昨天,記者同馮女士一起來到陳老先生家。今年50歲的馮女士是湖北潛江人,最近到北京來看望兒子,看到本報的「天語」系列報導,很感興趣。「我八九歲的時候,曾經跟著哥哥學會說這種話,一般都是男孩子會,他們之間說著玩。我就跟哥哥說著玩。後來長大就沒再說過了。沒想到在北京碰著會說的,挺有意思的,就想交流一下。」

看到比自己小了一輩的馮女士,75歲的陳老先生有些驚訝:「我還以為只有我們這年齡的人會呢。」寒暄幾句後,陳老先生指著報紙上的一段標題讓馮女士唸唸,馮女士略略停頓後隨即念出。陳老先生高興地笑著,未等馮女士念到一半,就跟著一起念。「對!她說的和我一樣!」

兩人又試著念數字。記者發現,可能由於一個來自河北,一個來自湖北,兩人聲調略有差異。念到「七」時,兩人的發音產生分歧,小小爭議一番後,最後以地域差異為由和解。

 
語」暢談樂壞老先生。

隨後,兩人又交流起日常用語(見上圖)。陳老先生高興地說:「真沒想到過了這麼多年,還能和人交流這個。本來以為可能就剩我一個人會了,原來全國各地都有人會。真想知道這種話到底是什麼來歷,也算了卻個心願。」

「天語」勾起童年回憶

「每次我默默念叨這種話,也算懷念老家,懷念小時候的事兒。」陳老先生告訴記者,自己15歲就離開了河北安國家鄉。「感覺和老家越來越遠了,說這種話的時候就算懷念懷念。」

馮女士說,猛然看到報紙說起這事兒,才回憶起自己原來也會。「沒人提起的話,我還以為自己已經忘記怎麼說了,畢竟幾十年沒說過了。沒想到現在張口還挺順。這個話居然全國有這麼多人都會說,可不知道為什麼,幾乎從來沒人提起。」

民俗專家解讀

一種遊戲語

遼寧社科院民俗學文化學研究所所長曲彥斌教授對「天語」很感興趣。作為民間語言的研究專家,曲教授告訴記者,這其實是一種民俗語言現象,是漢語隱語的一種,也可以稱為民間秘密語,陳老先生的這種主要用來作為遊戲語。

對於讀者給出的5種說法,曲教授評論說:「主要用途還是遊戲。有時也用作行話,但不是黑話。另外,徽宗語跟這個還是有區別的,它是另一種漢語隱語。說到作為地下工作者的語言,其實只是臨時借用,地下工作也用過方言當交流語言呢。至於香港女中的S語言,其實是另外一種遊戲語。」曲教授表示,這種話曾如此大範圍流傳過,是需要保護留存的。「這是一種民俗文化,即使沒有實際使用意義了,也有民俗研究的價值,不能讓它消逝。當然,也用不著擴大。」


来源:北京晨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