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元四大家

作者:胡乃文 發表:2007-03-03 23:2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1個留言 列印 特大

金元時期】

金元這個時代,出了許多有名的大醫學家。

張元素、劉完素、張從正、竇漢卿、成無己、李杲、羅知悌、朱震亨、王好古、朱肯堂、羅天益,都是業醫者所耳熟能詳的醫學家。

其中劉完素、張從正、李杲、朱震亨更被稱之為「金元四大家」。

劉完素被稱為寒涼派,治病以降心火益腎水為主;張從正被稱為攻下派,最拿手的是使用汗下吐治病;李杲被稱作脾土派,喜用補中升氣之方治病,創外傷內感之辨惑法;朱震亨被叫作滋陰派,認為人的氣「陽常有餘,陰常不足」,治方常以涼潤滋陰。

雖然,張從正師承劉完素,但他們的醫學理論卻不同,用藥法則也不同。師承關係上,更妙的是,朱震亨向羅知悌習醫,而羅知悌受業於劉完素,且旁通李杲、張從正等之所長,但使用的方劑與醫學理論又不相同;每個人自成一家,都有一套醫學的理論,那麼哪種醫學理論才是對的?又究竟為什麼這樣不同呢?還蠻有探究的必要。

古時候的超常醫生,他們的醫學本事究竟是努力學習而得?是修心性而得神助?最令人感到神奇的是,金元許多名醫都有些神奇故事。難道他們的醫術、知識、智慧,真的是由神人所給?

張元素和劉完素學到超常的醫學能力,幾乎完全相似。

張元素,字潔古,當官卻犯了廟諱;丟了官,只好回家,學醫。有一天夜裡夢到有人用大斧長鑿對著他「鑿心開竅,納書數卷於其中」,從此洞徹醫術。劉完素有神人來開啟智慧,曾經有個陳先生,讓他喝酒,大醉後,醒來就發現洞達醫術,像是有人傳授了的。

另外,《嘉蓮燕語》中還有個李杲祖父的故事:李杲的祖父年輕時,家窮,夜坐讀書,有一女子從室西的地中出來,與杲的袓父坐談甚美。一會兒,漸漸以身親近杲的祖父,杲袓卻屹然不動。女子要離去時,杲袓問:你是什麼神?還是什麼鬼?女子取筆在幾上寫道:「許身愧比雙南」,就又回到地下去了。後來閱讀子美的詩,才悟到那是有金子的意思。在女子遁去之處挖掘,得金一笥,笥上壓著一塊石頭,石面上刻的字寫著說:「金一笥畀李氏,孫以醫名後世」。預言家中的孫輩將會有個好醫生出世。可為什麼神人會來傳授知識與開啟智慧,或作預言呢?

金元的名醫和金元四大家

選讀一些金元之時的大醫學家的故事,以及金元醫學四大家的事跡。

張元素

《金史·本傳》:「張元素,字潔古,易州人。八歲試童子舉,二十七試經義進士,犯廟諱下第,乃去學醫,無所知名。夜夢有人用大斧長鑿,鑿心開竅,納書數卷於其中,自是洞徹其術。」又,「河間劉完素病傷寒八日,頭痛脈緊,嘔逆不食,不知所為。元素往候,完素面壁不顧。元素曰:何見待之卑如此哉!既為診脈,謂之曰:脈病云云。曰:然。初服某藥用某味乎?曰:然。元素曰:子誤矣!某味性寒下降,走太陰,陽亡汗不能出。今脈如此,當服某藥則效矣。完素大服,如其言遂愈。元素自此顯名。」

張元素治病,不用古方,自說這個原因是:五運六氣不一樣了,古今也不一樣了,用古方治新病,也已經不相同了。於是自成一家之法。

張元素很明白「藥性氣味陰陽厚薄升沉」的最精微之理,著《珍珠囊》引經佐使,指導弟子學習用藥的方法。李時珍稱他是「《靈》、《素》而後一人」,李杲從元素而師事之,盡得他的學識。元素的兒子張璧亦得父之醫業,當時也很有名,號雲歧子,著作有《脈訣》行世。

劉完素

金元四大家之一,和張元素同時,曾經有病卻不能治好,經元素開藥發汗而治癒,從此張元素也有名了。這個故事對吾人的啟發是,就算是很有能力的人,也有不能辦到的事情。

《金史·本傳》:「劉完素,字守真,河間人。嘗遇異人陳先生,以酒飲守真,大醉,及寤,洞達醫術,若有授之者。」和張元素在夢裡獲得醫術的真傳,頗為類似。撰著《運氣要旨論》、《精要宣明論》,但怕庸醫可能會有妄說,於是又著作《素問元機原病式》,特舉二百八十八字,註解就達二萬餘言。劉完素喜好使用涼劑,都以「降心火、益腎水」為主,自號通元處士。

張從正

金元四大家之一,是使用「汗、吐、下」三法之高手。《金史·本傳》:「張從正,字子和,睢州考城人。精於醫,貫穿《素》、《難》之學,其法宗劉守真,用藥多寒涼,然起疾救死多取效。古醫書有汗下吐法,亦有不當汗者汗之則死,不當下者下之則死,不當吐者吐之則死,各有經絡脈理,世傳黃帝歧伯所為書也。從正用之最精,號張子和汗下吐。」許多的「妄庸淺術」醫生,學習他的處方,卻不知察脈探究病之原,往往用之就害人。著撰有六門二法之目,醫家可以參考。平日聞見及嘗試有效的處方和理論,輯成一書,名曰《儒門事親》。

竇漢卿

現今習醫者所讀的《標幽賦》,是頗膾炙人口的一個針灸歌賦。古時的醫家,喜用詩詞歌賦寫醫藥與針灸,這樣自己可以隨時記憶,而且也教弟子學習有所本。《標幽賦》就是很有幫助的一個賦,從遼金時代流傳至今。

竇漢卿的針灸,可以起死回生,同扁鵲治虢國太子有點相像了。《古今醫統》云:「竇漢卿為金太師,善醫,妙於針。有死去經日者,若胸前稍溫,針之立起。著有《針經指南》、《標幽賦》,誠為古今之軌範。」

成無己

成無己,是一位儒醫,算是第一個有見地的注述《傷寒論》者,可謂瞭解仲景《傷寒》理論的人。《古今醫統》云:「成無己,世習儒醫,無己尤該博羣書,有敏質,袓述仲景傷寒,辨析表裡虛實,極其旨趣,著有《傷寒論明理論》凡數十卷行世。」

李杲

李杲從小就喜好醫藥之學,拜當時燕趙地區有名的醫生張元素為師,幾年間盡得他的真傳。張元素的《珍珠囊》對於藥性、氣味、陰陽、厚薄、升沉的最精微之理都包括了,引經佐使都很詳細的述說,現在看不到這部書籍,可在李杲的書籍中可以見到一些遺蹟。李杲有《脾胃論》、《蘭室秘藏》等書的著作,發明的藥方有補中益氣湯、調中益氣湯等,盡以升氣補中為基礎。另外又有《內傷外感辨惑》,說盡了辨別證狀的方法。《元史·本傳》云:其學於傷寒、癰疽、眼目病為尤長。

《嘉蓮燕語》中記載李杲祖父讀書時,一女子來親近自己,卻能見色不起意。當她要離去時,杲袓問:你是神?是鬼?女子取筆在幾上寫:「許身愧比雙南」,就走了。後讀杜甫的詩中有「許身愧比雙南金」句,才悟到是講的「隱語」,是有金子的意思。在女子遁去處挖掘,得金一笥,笥上壓著一塊石頭,石面上刻的字寫著說:「金一笥畀李氏,孫以醫名後世」。預言孫輩將會有個好醫生出世。

葛應雷

葛應雷的祖父和父親都攻醫術,本來學習舉子業,可宋亡了後,就將自家所藏的醫書精細的探研,用方都和當時的其他醫生不同。當時的浙西提刑李判官也是中州名醫,父病自己診治,又向應雷詢問,沒想到應雷的言論震撼了李判官父子,將藏書拿出討論,才知原來劉完素和張潔古的書在這裡可有用了,自此,張劉之學才在江南立了足。

應雷的書齋所挂的匾額,上面寫的是「恆」,他的意思是,「醫不可無恆」。又,應雷很瞭解古時的《內經》學術,著《醫學會同》二十卷,用以推五運六氣之標本,察陰陽升降左右等,以定五臟六腑之虛實,合經絡氣血之注,而知疾病之候,死生之期。

應雷的弟弟葛應澤,也是一位名醫,醫室的匾額寫的是「復生堂」,他的座右銘:「濟世之道莫大乎醫,去疼之功莫先乎藥。」

羅知悌

金元四大家中的一位朱震亨,人稱丹溪先生,曾經拜於羅知悌門下。

震亨欲拜師於羅知悌,可知悌是個名醫,不欲與人接觸,三年不見震亨。沒想到,後來見了丹溪先生,卻又非常高興,將自己所知全數授與,丹溪有「陽常有於,陰常不足」之說,擅長於用滋陰涼潤之劑。

《古今醫統》記載:「羅知悌,字敬夫,世稱太無先生,精於醫術,得金劉完素之傳,旁通張從正、李杲二家之書」;缺點是有異見,就喜好靜僻,厭與人接觸。「惟丹溪為得意弟子,遂儘教以所學雲。」

朱震亨

金元四大家中的一位朱震亨,丹溪先生,字彥修,義烏人。震亨曾經拜於羅知悌門下。朱震亨,已經是一位醫生,但是,對醫藥的志向極高,欲拜師於羅知悌門下,卻大費周章,三年未得羅一見。但當羅召見之後,卻一心歡喜,盡得知悌所傳,乃成名於東南,為金元四大家之一。創「陽常有餘,陰常不足」之說。為滋陰派的創始人。

《杭州府志》:「丹溪朱彥修志醫,遍歷江湖,不遇明者,還至武陵,遇知悌,俟門下三載,始得見。」可是,朱震亨三年的等待,令「知悌愛其誠,盡以其術授之。彥修遂以醫名東南。」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