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獨力支撐破碎家庭養大三家兒女(組圖)

發表:2006-11-21 12:29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孩子們與王天忠很親近


王天忠與孩子和老人融洽相處


  故事導讀

  43歲的王天忠是一個普通的土家漢子,他飽經滄桑。

  他更有一顆質樸的心,面對生活的困苦,敢於承擔責任,讓愛延續。

  父母死得早,王天忠把兩個弟弟和一個妹妹拉扯成人,自己34歲還單身一人。還沒緩過氣來,又一個即將破碎的家庭出現在他面前———四個年幼的孩子、一個古稀老人、一個殘疾婦女,王天忠毅然承擔責任,延續他那無私的愛。

  面子

  侄女和人私奔,他把她找回來,借了6000元交到她手頭,算是陪嫁

  「還有16年,小兒子雲川就20歲了,我就能過上伸展的日子了。」王天忠盤算著,覺得前不久嫁女花去的6000元很值。

  王天忠是彭水縣大埡鄉木蠟村一組人。山下的破舊木屋便是王天忠的家。木屋前的壩子長滿雜草,一隻公雞領著一群母雞正在覓食。

  這是一個特殊的家庭:主人王天忠,9歲的冉橋是亡妻朱學會與前夫的兒子,4歲王雲川是他與朱學會的親生兒子,79歲的老人冉國亮是朱學會的前公公,16歲的女兒冉貴英是朱學會與前夫收養的棄嬰,現在彭水民族中學讀高中。還有兩個女孩冉貴琴、冉貴香,是朱學會的侄女,已分別出嫁。

  王天忠說的嫁女,是指侄女冉貴香。

  今年6月,18歲的貴香突然與人私奔到毗鄰的潤溪鄉。王天忠打聽到貴香下落,將她接回,借6000元交到貴香手頭,作為她的陪嫁。

  「貴香私奔的事讓我在村民面前很沒面子。」王天忠稱,像他這樣的特殊家庭,別人一般是不會正面看待的。他原打算貴香出嫁時,體面地辦一下,大大方方地嫁出去,讓別人給他一個公正的評價。王天忠認為女孩大了遲早要嫁人,但讓他意外的是貴香竟與人私奔,一點不給他面子。不過,王天忠「大人不記娃兒過」,把貴香批評一頓後,摸出一疊借來的錢交給貴香,叫她出嫁後好好跟丈夫過日子。接過帶著體溫的錢,貴香覺得對不住爸爸,哭了。

  王天忠雖只有小學文化,但他對家裡包括貴香在內的五個孩子十分心細。尤其對幾個小孩子,他每次趕場或是吃喜酒,都要揣回一口袋糖果。孩子們都親近他,不知道的人都以為是他親生的。「尤其冉橋,我走到哪他跟到哪,像條尾巴。」王天忠對此甚是欣慰。

  對幾個孩子,王天忠從不擔心長大後不孝。他說,自己按照親生父親的責任撫養教育他們,把該做的事做在前頭。抱著這樣的信念,他除鼓勵幾個孩子好好讀書外,孩子在家裡時,他會按勞力給每個孩子派活。「派活是讓他們從小養成愛勞動的習慣,在勞動中形成互相幫助的氣氛。」王天忠認為,娃兒讀書不是都能讀出來,即使讀不出來,只要勤快就不愁沒飯吃。

  今秋,貴英從領鎮黃家壩中學初中畢業考入縣民族中學。接到通知書,貴英看到學費很貴,面對貧窮的家,她以為爸爸不送自己讀書,成天惴惴不安。上學時,爸爸突然叫她收拾東西到縣城,貴英高興得哭了。「我現在能做到的,就是好好讀書,用優異的成績回報爸爸,給他爭氣。」

  為讓幾個孩子學費有著落,王天忠每年要種七畝烤煙,餵3頭肥豬和20只母雞。

  破碎的家

  全家重擔落在他肩上。他決心讓每個人都過好

  「他是個苦命人。」村民冉瑞全稱,王天忠的父親是個老病號,沒勞動力。王天忠10歲時,母親去世,他小學畢業就輟學在家,帶著分別8歲、7歲和3歲的弟妹共渡難關。王天忠20歲時,父親去世,全家的重擔落在他肩上。他好不容易把弟妹拉扯成人,分別成家立業時,34歲的他卻單身一人。

  王天忠逝去的妻子朱學會是個殘疾人,身高1.4米左右,與前夫冉崇玉結婚後,懷了三個孩子都沒成功,就收養了冉貴英。當年,冉崇玉的弟弟、弟媳先後病逝。當時,侄女冉貴琴5歲,冉貴香2歲,公公70歲。看著兩個可憐的孤兒,有人提議抱給別人餵養。但朱學會擔心侄女被虐待,身患殘疾的她堅決不干,把兩個家庭合二為一,立誓無論如何要把侄女帶大成人。

  9年前,朱學會生下兒子冉橋不久,前夫冉崇玉也因病去世。家裡的頂樑柱倒了,面對四個年幼的孩子和年老體弱的公公,傷心的朱學會極為無助。經好心人牽線,單身漢王天忠走進冉家,成為全家人的頂樑柱。

  「當時我也打過退堂鼓。」王天忠回憶,最初別人給他介紹朱學會時,想到朱學會不能幹重活,4個孩子最大的才12歲,最小的才半歲,除了要供幾個孩子讀書,還有一個70歲的老人需照顧,剛伸展的日子又要陷入困境。他不敢往下想。

  「朱學會雖然殘疾,但她心腸好,為人好,特別是她收留兩個侄女的事讓人感動。」王天忠認為,如果眼睜睜看著冉家就那樣破碎下去,他將欠一輩子的良心債。思來想去,王天忠最終還是走進了冉家。

  堅守

  面對沒有血緣關係的幾個孩子和老人,王天忠毅然承擔起責任

  「莫看他個子只有1.6米,干農活很在行,種的莊稼全村最好。」村民張治蓮說,王天忠走進冉家,不到一年冉家就有了起色,家裡家外搞得有板有眼。聽到村民誇自己,王天忠靦腆地笑了:「種莊稼是我的老本行,干其他的我不會,我只能憑力氣支撐這個家。」

  王天忠幹活很賣命,一家五口人的土地他一人種。朱學會怕他累倒,常勸他不要把農活看得太重。對朱學會的關心,王天忠並不「領情」,為此,兩人常常要賭氣幾天。越是賭氣,王天忠就用干農活來發泄。等農活幹完,氣就消了。

  與朱學會結為夫妻不久,生下兒子王雲川。朱學會患病不能帶孩子,王天忠將雲川背上坡,挖幾鋤土把雲川移動一下……經過王天忠幾年努力,家境逐漸轉好。看著一家人8口擠在兩間木房裡,王天忠用省吃儉用的錢,又添置了兩間,解決了一家人的住宿問題。

  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前年冬天,朱學會人流手術後,突然遭遇不測。臨終前,朱學會張著嘴,努力想說什麼卻說不出來,拉著王天忠的手久久不斷氣。「你放心去嘛,幾個娃兒和老頭子有我,我會送幾個娃兒讀書,把他們帶大。」聽到王天忠的表態,朱學會才安祥地閉上了眼睛。

  「當時,有人勸我再找一個。」妻子剛死不久,面對沒有血緣關係的幾個孩子和老人,王天忠的確動搖過,但又不停地責問自己:「那樣做還算不算條漢子?對不對得起故去的妻子?」數個不眠之夜後,王天忠留了下來。

  「這個家的確離不開我啊!」王天忠表示,只要幾個孩子成績好,就是討米要飯,孩子考到哪裡送到哪裡;對於老頭子,他會照顧到百年。「最小的孩子成人時,我正好六十歲。到那時,我也可以退休了。」說完,王天忠臉上蕩起幾絲幸福。

  學釀酒

  為了老頭子天天有酒喝,王天忠開了個小作坊釀酒

  王天忠平常稱呼冉國亮為老頭子。老頭子原來不太喜歡喝酒,自從兒子兒媳去世後,傷心的他成天用酒麻醉自己,最多時每天要喝一斤白酒。

  「我父親死得早,我一直把他當父親對待。」王天忠理解老頭子的心情。為保證老頭子頓頓有酒喝,每次趕場,他要用酒壺打5公斤帶回。由於經濟有限,加之家裡玉米很多,王天忠放棄農活,找到鄉里酒廠的李國陽學會了釀酒,回家開了個小作坊。釀的酒供老頭子飲用,釀酒的玉米當作飼料餵豬。

  老頭子身體越來越差。一次,王天忠勸老頭子每天少喝點。老頭子以為王天忠看不慣自己喝酒,睡在床上不吃不喝慪氣。王天忠派孩子去叫,老頭子不理不睬。王天忠就來到老頭子床前,真誠表明自己是以兒子的身份關心他,勸他少喝酒,是擔心醉了摔跤,傷著身體。一席話讓老頭子消除誤解,不好意思地起床吃飯。

  從那以後,王天忠對老頭子採取「強制」政策,每頓限量供老頭子二兩酒。對兒子的政策,冉國亮也樂意接受。「他這樣做,是讓我這把老骨頭多活幾年。」

来源:重慶晚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