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奇百怪的藏族酒俗(下)

發表:2006-07-19 16:42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藏族節慶日較多,如元宵「燈節」、六月「雪頓節」、七月「望果節」和「沐浴節」,在這些日子裡人們照例是要喝酒以慶的;但最悠閑、最浪漫的飲酒日子則要數康定人四月八的「轉山會」和拉薩人夏季五月間的「逛林卡」了。那時人們扶老攜幼,或全家一起,或情侶友朋,三五成群,在綠茵上、溪流旁搭起白色帳篷,一邊喝著新釀的青稞酒和酥油茶,一邊彈著六弦琴或拉著胡琴,或引吭放歌,或淺斟低吟,怡然自得。

 藏族最豪放的飲酒則是在跳鍋莊的時候。村寨的青年男女圍成一圈,圈中設小桌,放上幾壇青稞酒;男女兩隊輪流領唱,翩翩起舞,並不時去圈中喝上一碗酒。跳到高興處,飲酒者更是紛至沓來。酒助舞興,歌借酒力,通宵達旦盡興方休。

 藏族中一般是以茶作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飲食。但在阿壩的黑水藏民中卻用酒代茶。他們吃糌粑不用茶而是用青稞酒拌合著吃;吃干饃不喝開水或茶,是以酒解渴;吃烤土豆,也是泡在酒碗裡吃。

 藏區東部許多地方都盛行「喝咂酒」,尤以黑水人「喝咂酒」最講究。每遇年節和家中有大事要請人「喝咂酒」時,先由主人燒開一大銅鍋水,放在火塘邊保溫;再將一壇釀好的未加過水的酒放在客位的火塘邊,插入兩根細竹管。客人到齊後,先請其中最年長的坐於酒罈前,領頭誦經,用手指蘸撥點酒灑向四方;然後,請另一位年長者與他同坐在一起,各含一根竹管吸飲。這時主人在旁邊慢慢地將一瓢開水從上滲入酒罈。開水經過發酵的酒糧滲到壇底,便成了酒。竹管插在壇底,故能只飲到酒而不會吸進糟。

 二人飲完後,以年齒順序另請二人到壇邊吸飲,主人繼續向壇內衝開水。一般情況下,每二人飲完一瓢水即離開,換上別人。這樣依次輪流下去,最後連兩三歲的小孩也要去喝上幾口。輪完一遍,又從頭開始;直至一罈酒談而無味後,才又換上一壇。每個與會的人不論有無急事,都必須喝過三次後才能離去,否則就是很不禮貌的行為。

 這種輪流喝咂酒的宴飲,一般規模都較大,小則三五十人,多則100多人,夜以繼日方能飲過一巡。三巡下來,往往要兩三天,在飲酒過程中,未輪到的和已喝過的便圍著火跳鍋莊。跳累了,唱渴了,也該輪到喝咂酒了。喝完咂酒疲累盡消,又有精神跳鍋莊了。飲酒與歌舞緊密相連的藏族酒文化這一特色,在這裡展現無餘。


在康區藏族中也有只插一根麥管或竹管在壇內喝咂酒的,人們依次將酒罈傳遞給相鄰者輪流吸飲。也有在壇中插上多根麥管,好幾個人圍著酒罈同飲的。

 唱酒歌是藏族飲酒一大特點。每逢重大場合(如婚宴、村寨聚飲等)敬客人酒時,要先擎著酒杯唱酒歌,歌詞多為即興之作,內容都是讚頌、祝福之詞。藏族善用譬喻來表達感情。如康區一首酒歌唱道:

 陽光為什麼這樣明媚?是因為菩薩灑下了吉祥;

 我家為什麼這樣歡樂?是尊重的客人來到帳房。

 哈達是敬禮上師的贄扎,

 這杯中的美酒請我最知心的朋友嘗。

 唱酒歌時,身子要伴著節奏舞蹈,杯中的酒卻絕不許灑出。客人有時也要唱酒歌回敬,此唱彼和,氣氛十分熱鬧,把宴會推向高潮。

 藏族酒具有壺、杯、碗。西藏仁玉縣生產的綠玉酒壺和酒杯、酒碗,晶瑩剔透,最受藏族人喜愛。江西景德鎮生產的小龍碗,上繪「八吉祥」圖案或「六字真言」,也是藏族珍愛的酒具。舊時藏區貴族、土司家的酒具十分講究,多為金銀鑲嵌綠松石、珊瑚珠,工藝十分精湛。

 改革開放以來,藏族人民生活提高很快,藏族飲的酒種類又趨向多樣化。在城市的藏族青年中,啤酒受到特別的喜愛,這可能與啤酒的性、味均與青稞酒極近似,但卻比青稞酒飲用方便,隨時都可以買到有關。面臨啤酒等工業化生產飲料的挑戰,青稞酒也勢必會打破家庭釀造的傳統,轉為工業化生產,方能滿足藏族人民日益增長的的物質文化需要。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