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從清華大學傳來消息,一名已經入學1年的河南籍「高考移民」宋某被取消學籍,原因是他的父母在去年高考前託人在青海為他辦理了一本假戶口,從而騙取了在青海參加高考的資格。
同樣,去年海南高考理科狀元李洋,也是因為「高考移民」的問題無緣清華,而實際上他的高考分數超過了清華的錄取線。「高考移民」出身的「高考狀元」,在內地無法進入理想的大學,後來卻被香港城市大學錄取,並給予了44萬港元的「狀元獎學金」。此事一經報導,有關「高考移民」的話題在社會上引起激烈爭論。
由於中國31個省份教育水平不一,中國高等院校招生考試一直按照不同省份劃定不同的分數線,它使「高考移民」這一取巧違規現象防不勝防。人們通過各種辦法將戶口遷到教育落後地區,這些地區高考錄取線較低,「移民」到這裡的考生可能有更大的把握進入自己心儀的名校。
不過,「移民」考生一旦被查出,報考大學的權利會受到嚴格限制。海南省今年查出的約1000名「高考移民」,被限制只能報考本科第三批院校,這種院校在中國內地一般處於三流水平。
同樣存在「高考移民」的還有青海、甘肅、寧夏、西藏、內蒙等偏遠的、教育水平落後省區,他們吸引「高考移民」的共同「魅力」就是高考錄取分數線低。
除了教育水平發達省區學生到落後省區參考的一種移民方式外,教育水平落後省區的學生到發達省區學習,再回到戶口所在地參加高考則是另一種「移民」方式。
「高考移民」現象的存在,以及中國內地在堵截「高考移民」過程中發生的一系列事件,引發了人們對現行教育制度的深入思考。
多數人認為,中國政府採取不同省區不同分數線的錄取方式,根據不同地區的考生人數,下達不同的招生指標的做法,是為了保證不同地區青年人相對均等的受教育機會,是實現教育平等的積極做法。像宋某這樣的學生從河南到青海考試,實質上佔用了青海本省考生的升學指標,剝奪了該省考生上大學的機會,「高考移民」是對教育欠發達地區考生接受高等教育權利的侵犯。所以,一般說來「高考移民」在競爭激烈的學校裡是不太受歡迎的。
但與此同時,也有人為宋某失去就學機會喊冤:同樣是18歲左右的青少年,應該在全國範圍內公開、公平、公正地競爭。他們認為是制度的不完善導致了「高考移民」的氾濫。
還有不少人指出:造成「高考移民」氾濫的原因,是「唯分數論」的錄取方式。北京四中校長劉長銘認為,用分數這一把尺子來衡量考生的優劣、並且作為選拔學生的唯一標準,這種做法給中國社會帶來很多弊端。「一把尺子」的負面效應越來越明顯。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