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疾控中心調查顯示:15%的中學生曾想自殺

發表:2006-02-09 07:56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江蘇省中學生消極情緒的發生率為38.3%。近日,江蘇省疾病控制中心進行了「江蘇省青少年健康危險行為調查」,其中一項就是自殺、情緒障礙等危險行為調查,該調查在我省5169名中學生中展開,結果顯示,15.4%的中學生考慮過自殺。

  【數據】38.3%的中學生有消極情緒

  本次調查共收回有效問卷5169份,其中城市2430份,縣城1564份、農村1175份。全省學生消極情緒的發生率為38.3%。

  調查顯示,一年內,有38.3%的中學生有過兩個星期或以上時間感覺生活悲傷,存在著消極情緒。男生的消極情緒發生率為37.0%,女生的消極情緒發生率為39.8%。高中明顯高於初中,女生高於男生,但差異不顯著。學校所在地不同,男生消極情緒的發生率差別不大,均在37%左右,農村女生消極情緒發生率最高,達44.3%。有15.4%的中學生考慮過自殺,有1.6%的中學生自殺過;有17.3%的中學生考慮過離家出走,有3.6%的中學生出走過。江蘇省疾病控制中心營養與食品衛生科科長袁寶君說,江蘇中學生的消極情緒發生率高於我國其他地區的調查結果。

  消極情緒平均年齡14.5歲

  本次調查結果顯示我省中學生近一年內有過消極情緒的檢出率較高,達38.3%,其中高中學生、徐州和泰州地區學生及城市和農村女生一年內有過消極情緒的比例均在40%以上。

  袁寶君說,青少年消極情緒的發生率在不斷上升且發生的年齡在提前,50年前發生持續一段時間消極情緒的平均年齡為29.5歲,現在平均年齡則為14.5歲。青少年一旦有過持續一段時間的消極情緒,在將來更容易發生消極情緒。

  【案例】為讓父母和好,他頻頻自殺

  在小雷(化名)印象中,父母就是不斷地在吵架,直到有一天,當他離家出走準備跳河時,父母才一起抱著自己,然後和氣說話。以後,每次父母吵架或者心情鬱悶時他就想自殺,如今16歲的小雷居然將「自殺」當成了習慣。

  6歲就想自殺

  小雷的父母很早就下崗了,脾氣暴躁的母親經常在家罵父親沒用,而小雷的父親只會抽煙喝酒,妻子罵得凶了,他就給妻子幾巴掌,家裡沒一天安寧。

  小時候小雷勸爸爸媽媽不要吵架,可父母根本就不聽。6歲的一個下午,爸爸媽媽又吵架了,小雷目睹了這一切後,一個人偷偷跑了出去,走了半個小時,他看到了一座橋,站在橋上,準備向下跳。就在這個時候,小雷的爸爸一把抱起小雷。回來後,媽媽給小雷做了好吃的東西,父母也不吵了。

  小學就開煤氣

  6歲時的「自殺」事件讓這個家稍微寧靜了一段時間,上了小學,父母又開始吵了起來,小學三年級的時候,小雷寫了一封遺書,在家開了煤氣。

  遺書上說,他實在無法忍受爸爸媽媽天天吵架,他連睡覺都不安穩,就害怕睡著了被父母的吵架聲給吵醒。他每天都在害怕,害怕爸爸媽媽又吵架。希望自己死了以後,爸爸媽媽可以不吵架。

  那天放學早,小雷就將煤氣打開,睡在了床上。也不知道什麼時候,他已經躺在了醫院。爸爸媽媽對他說,以後不吵架了。

  自殺演變成習慣

  平靜是暫時的,父母仍然在吵架。小雷經常偷吃媽媽的安定藥。走在馬路上,他從來不避汽車,他說,汽車根本就軋不到自己。

  他的父母帶著他來到南京愛媛心理諮詢中心,小雷的媽媽說,小雷已經自殺成了習慣,一看到家裡沒有人,他就要打開窗戶,有時候在上學的途中直接站到馬路中央……

  愛媛心理諮詢中心的周愛媛心理諮詢師說,孩子的心理疾病已經非常嚴重了。對於這樣的狀況,要治療的不光是孩子,孩子的父母也需要治療。經過2個多月的治療,現在的小雷已經有所好轉。

  溺愛讓15歲女孩想自殺

  「我非常愛我的女兒,可孩子在日記中居然說自己常常想哭,感覺孤獨,更感覺不到一點家庭的愛,甚至要自殺……我不知道如何是好。我覺得,我已經竭盡全力地去愛了,可是孩子卻仍然一點感覺都沒有……」近日,省疾病控制中心接到了一位茫然母親的求助信。

  這位母親姓王,王女士跟老公是老年得子,到了33歲才有了個女兒,女兒一出生,王女士就辭掉了工作,專門照顧女兒和丈夫。對於這個掌上明珠,她可是動足了腦筋。現在女兒已經15歲了,是個初中生了,可是,每天穿什麼都是媽媽說了算,自己的襪子都不知道在哪個抽屜。晚上女兒睡覺了,她才敢睡覺。

  下雨下雪,在女兒的校園門口,總可以看到王女士的身影,她害怕女兒滑倒。女兒發燒感冒了,王女士更是緊張,經常幾夜睡不著覺。

  對於這些,女兒似乎毫不理會,經常不理王女士。在女兒的日記裡,王女士看到,女兒說自己經常想哭,老是感覺不到爸爸媽媽的愛,自己不想活,想自殺算了……看到這些,王女士非常害怕,她不理解,自己付出了那麼多的愛,女兒為什麼卻感覺不到?

  【現象】父親對孩子情緒影響更大

  研究發現,一週內父親與孩子有語言交流3天以下與3天以上相比,發生消極情緒的OR相對值男女分別為2.1和1.4,提示父親在學生尤其是男生情緒形成方面起著比母親更重要的作用。

  袁寶君說,一般情況下,家庭中跟孩子在一起交流較多的多數是母親。消極情緒的發生與父親交流時間有關可能是因為一般孩子與父親交流時間少,孩子對父愛的需求得不到滿足,容易形成孩子內向、自卑等性格,在生活和學習中遇到挫折和困難時,得不到幫助和解決時容易形成消極情緒。

  【原因】交流太少使消極情緒高發

  在調查中,與父親交流天數在3天以下、家庭關係不融洽、上學期與老師爭吵過、感覺老師討厭自己、感覺被同學看不起、感覺被同學孤立、感覺同學不關心自己等成了中學生發生消極情緒的危險因素。

  省疾控:孩子有消極情緒大多數是父母的錯。目前隨著社會變革和競爭壓力的加大,父親承擔著更多的生活壓力,為了生存需要經常在外加班和應酬或外出打工,與孩子在一起交流時間較少,這可能也是目前中學生消極情緒發生率較高的原因之一,而母親對孩子的愛多是溺愛,這樣父母之愛分布不均勻,孩子容易產生消極情緒。

  南京一中特級教師郭東輝老師:這跟家庭、學校都有關係,現在不穩定的婚姻給孩子造成了很大的傷害。在學校裡,追求升學率讓孩子壓力太大,到了高二高三,孩子基本上一點生活情趣都沒有了,雖然現在是素質教育了,但是「學習好什麼都好」的思想仍改變不了。另外,老師對於每個孩子的感情差異不應該表現出來,一些不公正態度直接影響孩子的心靈。

  【專家】不改變高考制度無法解決

  江蘇省社科院社會學研究所副所長李寧寧說,出現這樣的數據,都是教育畸形造成的。

  李寧寧說,在如今的社會,各方面的競爭都很強。「能否考上大學」成了家長、社會關注孩子的唯一目標,心理問題常常被忽視。在很早以前,社科院就開始關注這方面的問題,經過研究發現,不改變「高考制度」基本上無法解決這一問題。

  現在的社會壓力越來越大,為了讓孩子能在以後的社會裏佔優勢,家長對孩子的學習要求非常高。另一方面,孩子在生活方面卻是個低能兒,家長對孩子的健康個性毫不關心,這樣一個反差使得孩子的挫折承受能力變差。

  為了讓孩子能更好一點,家長花了很多心思在孩子身上,時間越多,孩子的壓力越大,孩子的壓力越大,心理問題就越大,這樣惡性循環,孩子的心理問題會越來越嚴重。要解決這個問題,改變制度才是根本。

  【出路】學校家庭共建心理干預系統

  如何幫助青少年擺脫消極情緒的發生是目前學生心理干預研究工作的熱點,對此,疾病控制中心的有關專家說,主要的干預思路是通過學校、家庭和社區營造良好的有利於學生心理健康的氛圍,學校設置有關心理適應力課程,學習各種生活技能,家庭和社區配合,共同培養青少年自信、樂觀、向上性格,提高溝通、解決問題及人際交往等能力。

  根據本次調查結果,消極情緒的發生與家庭、老師和同學等環境密切相關,建議在今後中學生心理干預工作中,也可以嘗試有關提高學生心理適應力的工作,在干預工作中同時發揮學校、家庭以及社區的功能與作用。

  【聲音】南京一中特級教師郭東輝老師:38.3%的中學生有消極情緒,15.4%的中學生考慮過自殺,這兩個數據可能還比較保守。隨著社會競爭的激烈,這種競爭也到了學校裡,在中學中就表現為成績的競爭,升學的競爭。所有的一切都是以學習為中心。其實,孩子到初中、高中就有思想了,有思想就需要交流,現在這些交流時間變成了學習時間。

  南京市66中顧憶秀老師:這個數據可能偏高了一點,我們的學生都很樂觀。而且我帶了一個初三班、一個高二班,高二的學生反而比初三的學生更樂觀一點。孩子們多數還是挺大大咧咧的,有一點情緒,但不是特別多,也沒聽說過哪個小孩要自殺的。

  南京市中小學生心理諮詢中心主任陶來恆:現在孩子的心理問題很多,南京有過自殺念頭的比例肯定比15.4%這個數據要高。去年1年,我們中心就干預過20多個要自殺、正在自殺的小孩。現在的自殺率在升高,青少年的自殺率也在升高。就是在過年期間,陶老師熱線每天也要接到38個電話,在高峰的時候一天要接到100多個電話。出現這樣的狀況,主要是孩子在跟社會互動帶來的問題,主要是來自學校和家庭的矛盾衝擊,很多小孩有一些不適應,比如焦慮、憂鬱、強迫、無助、絕望……

  【對比】中國學生有多苦

  有超過15%的中學生想過要自殺,如此高的比例令人吃驚。專家說,這和中國學生的生活學習環境不無關係。昨日,記者特別採訪了一位國外學生和一位南京學生,通過他們的學習生活對比,也許我們能初見端倪。

  澳大利亞Laine:還沒有考慮到要上大學

  澳大利亞女孩Laine今年14歲,是一名初二學生。她說,現在的初中生活無憂無慮,她還根本沒有考慮過上大學。

  Laine一天的生活是這樣安排的:每天早晨7︰00起床,然後鍛練鍛練身體,吃早飯。8︰20,學校的校車在家門口接,到了學校也很輕鬆,只有3門主課,其他的都是選修課。可以選擇音樂也可以選擇美術,當然,也可以選擇烹飪。很多時間是可以自己控制的,你可以什麼都不上,到閱覽室看書,可以到操場上遊戲……從來不會為上什麼學校、考試考多少而煩惱。下午4點多回來,回家有時候看看電視,有時候看看書,老師從來不佈置家庭作業,也不需要寫作業。

  對於自己將來要考什麼大學,Laine笑了,她說,她還沒有考慮到,等自己長大了,如果想上大學就上,不上學就先工作,想上的時候再上。

  鼓樓某校初三學生:過節比上學辛苦

  夏同學是初三學生,在接受採訪時,他感慨,寒假比上課還要辛苦。

  要是上學,不到6︰30就起床,7︰30到學校,到了學校就讀書、上課,快到12點下課。下午雖然4點多下課了,但下課後就要到家教老師家上課。一直到6點多才回來。回來吃過晚飯就要寫家教老師佈置的作業,也要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做完了這些,還要看爸爸媽媽買的參考資料。基本上每天要到11點多才睡覺。他告訴記者,像他這樣子已經算是比較輕鬆的了,有的同學要到12點才睡覺。

  放寒假就更辛苦,每天上午、下午都由家教安排,晚上還是要熬到那麼晚。要是上課還有課間、有體育課,在家反而更苦。對於理想,夏同學說,希望自己能考一個重點高中,然後上一個好一點的大學,選擇一個好的專業。

  【附件】中學生情緒危險因素排行榜

  1.家庭成員關係不融洽

  2.一週內與父親交流天數在3天以下

  3.感到被同學孤立

  4.上學期與老師爭吵過

  5.感覺老師討厭自己

  6.自己學習上有壓力

  7.感覺被同學看不起

  8.感到同學不關心自己

  9.父母給學習施加壓力

(來源:金陵晚報 作者:李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