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都市報:中國僅相當於1858年的英國

發表:2005-10-13 19:22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改革開放20多年來,中國經濟總體上保持了高速增長的態勢,社會、文化等各個領域也有長足發展。世人將此稱為"中國奇蹟"。在國內,有些現代化研究機構和專家不斷地放出中國經濟總量可以在幾年內成為世界第一的預言;不少城市匆忙宣稱,本市的現代化水平已經達到中等發達國家的水平;更多城市則確立了5年或 10年達到發達國家水平的目標,彷彿現代化已是垂手可得。

  然而,中國現代化戰略研究課題組最近發表的權威報告,對這些樂觀的結論潑了一瓢冷水。該研究報告指出,中國目前仍屬於經濟欠發達國家。具體地說,2002年,中國經濟現代化水平相當於1858年的英國、1892年的美國、 1957年的日本和1976年的韓國經濟現代化水平。要到2050年,中國綜合經濟水平才相當於2002年美國的水平(據《阿望新聞週刊》)。

  坦率地說,一個國家的現代化水平是否可以精確到年來計算,對兩個國家的現代化水平用精確的數字來進行比較,其可信性是值得商榷的。對於上面的量化結論,不必完全當真,因為歷史無人能夠預測;真正值得重視,也具有現實價值的,乃是報告提出的定性結論。

  報告認為,對中國來說,成為中等發達國家不是一個可以輕易實現的目標。中國經濟現代化至少將面臨經濟質量、經濟結構和國際經濟競爭力三大瓶頸,其中"重中之重"的是提升經濟效益和核心競爭力。

  歷史的經驗是冷酷的。報告指出,從1980年到2000年,在世界106個國家中,大約88%的發達國家仍是發達國家,約95%的欠發達國家仍是欠發達國家。在21世紀頭20年內,約90%的發達國家仍將是發達國家,約90%的欠發達國家仍將是欠發達國家。

  中國自己的歷史就能夠說明這一點。現代化戰略研究報告指出,中國經濟現代化曾經錯失三次歷史性機遇:第一次是1793年錯失第一次工業革命擴散的機遇;第二次是1842年至1860年錯失第二次工業革命起步的機遇;第三次錯失機遇則是上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至今仍有很多人陶醉於那個時期的成就,以為中國創造了一個奇蹟。然而,報告卻冷靜地指出,這段時期,中國是個相對落伍者。此時整個世界處於經濟高速增長的"黃金時期",日本迅速成長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而中國與日本的經濟差距卻明顯拉大,人均財富至今仍無法同日而語。

  經過改革開放20多年的發展,很多人自我感覺十分良好。但"亮麗"的"成就"後面,也積累著一些深層次的問題和矛盾,比如資源短缺、環境惡化等,而解決這些問題,難度卻非常大。報告主要從純粹經濟層面討論了工業化模式、技術創新和品牌戰略等難題,但更重要而解決難度也更大的難題,則是如何建立和完善一種有助於解決上述經濟、技術難題的體制、法律框架。

  從歷史上看,短期內,某種抄捷徑的辦法確實可能奏效,比如通過掠奪性地開發利用自然資源、消耗環境,或者通過暫時忽略民眾的權利和利益,可以實現經濟的超常規增長。但這種現代化模式不可持久。綜合來看,它所帶來的長遠損失,可能遠遠大於其短期收益。事實上,扭曲的現代化手段導致現代化過程中斷的現象,不乏其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